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脑疲倦的真相之一
——选择太多

玩具店里有太多好玩的玩具,究竟该挑哪一个呢?

衣柜里的衣服很多,选什么颜色?哪个款式?怎么搭配?真不知道该怎么挑!

到了饭点,西餐、中餐、日式料理?那么多选择,究竟吃点什么呢?

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读哪所小学?上什么初中?考哪所高中?读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人恋爱、结婚……

从小到大,从早到晚,每时每刻,无论是学业、事业、家庭、婚姻还是爱情,人们每天都会面临无数选择。这些繁多的选择往往使人矛盾、彷徨、无所适从,甚至感到痛苦和疲倦。

心理学上有个经典的“果酱实验”,大致过程是在某个超市做果酱试吃实验。第1个试吃摊位有6种口味可供选择,第2个摊位有24种。第2个摊位吸引了很多顾客,但最终只有3%的顾客购买了果酱。第1个摊位虽然没有那么多顾客,但最终有30%的顾客购买了果酱。前者最初吸引的顾客远少于后者,但最后成交的购买量却远多于后者。这个实验真实地揭示了大众心理的困境:面对过多选择时,反而无从选择。这种无从选择,有人称之为“选择困难症”。

有人说,真正让人为难的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当选择过多时,人们开始害怕,甚至逃避选择,很难理智地做出让自己满意的决定。尤其是当同时面对几个势均力敌的选项时,人们可能会更加犹豫,觉得每个选项都不错,但每个选项又都不尽如人意。即便最终因某些特殊原因被迫做出了选择,也充满了不自信。一旦选择的结果未达到预期,还会产生后悔、自责等心理,甚至更加害怕选择。

面临过多选择是一项耗费脑力的任务,此时大脑会燃烧更多葡萄糖,这不仅会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还会导致大脑中能量来源减少,进而出现疲劳,使人的决策能力下降。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加州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有时会遇到“选择过载效应”。在面对太多选择时,决策需要处理信息和进行对比,这些努力可能会降低我们额外进行调查的动力。如果存在“不选择”这个选项,人们可能会倾向于不选择。拥有更多选择也会改变人们在衡量选项时的参考点。实验证明,拥有更多选项的参与者比拥有较少选项的参与者更不满意自己的选择。在面临太多选择时,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失去判断与决策能力,从而无法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选择越多,干扰越多,大脑越容易疲劳。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时,他不会有任何痛苦的想法。但当他有各种各样的道路可以选择时,他就会纠结于如何在众多选择中进行最合理的安排,从而产生痛苦的情绪。这些痛苦的情绪,如焦虑、抑郁等,会影响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使大脑思维活动减慢,考虑问题费劲,感到更加疲倦。

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提出的“自我损耗”理论为选择过多的危害提供了有力依据。鲍迈斯特提出,所谓的自我损耗,即尽管你什么也没做,但每做一次选择,就会纠结、焦虑、分散精力,进而损耗一定的心理能力,导致你的执行能力和意志力下降。

因此,笔者给大家的建议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掌握的信息越多,反而更依赖直觉,太多的信息会成为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不妨用无意识的大脑来做决定,不给自己选择的机会。在面对多项非重要决定时,掷骰子或抓阄也不失为一个简便的方法,至少省得动脑筋,不会累人。有的人总是穿着最简单的黑色长袖和牛仔裤出现在大众面前,根本不需要为选择穿什么衣服而费脑筋。

当然,如果想动脑筋,可以采用推演利弊的方法,将大脑中所有选项罗列出来,并转移到纸面上。研究表明,能这样做的人通常压力更小。把选项列出来的好处有:一是可以更直观、清晰地看出自己有哪些选项,避免自己想当然地认为选项之间差距很大,但实际上并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出现;二是可以逐个进行想象,预估自己做出决定后可能出现的结果。还可以给自己设定最后期限,这个期限是做出选择的最后期限,一旦到了时间,就必须停止。要明白自己最喜欢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要充分了解该事物的优缺点,权衡利弊。一旦确定了自己的选择,就要接受其优点的同时,也接受其相应的缺点,承受自己选择所带来的一切结果。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选择了这条路,也许就错过了那条路,不一定总能选到最正确的,但成长的过程最重要。因此,请不要纠结,无论做出什么选择,都请大胆地向前迈步! AIaQG9UpvlR9hrMdc/JWu5S+Ufu9Akj6Z9E9PZG4iTIV7adz3HSdbgdz/aIUtbF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