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开元路东南,西起大井脚巷,东至土地公祖巷,有一条长 138.6米,宽 1.3 米的小巷子,名为暗迷巷。这条小巷是厦门市最窄的巷子,窄到仅能容一人通过。
初听巷名,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让人们会对这条小巷暗地里着迷呢?其实,暗迷巷背后并无甚深刻含义,暗迷巷的得名只是因为“稀饭”。“暗迷”的读音在闽南语中与“稀饭”的读音是一样的。这里旧时是一条专卖稀饭的巷子,故起名为稀饭巷,后来传着传着就成了暗迷巷。
清末民初时的暗迷巷一带是海滨区域,均匀分布着大大小小八九个码头,与厦门岛有一水之隔的石码、浮宫、白水营、嵩屿、东屿等地区的农民,经常将他们生产的农副产品运到暗迷巷这边进行交易,渐渐就形成了油市、菜市、猪仔墟等市场。暗迷巷内有几个专门摆摊卖稀饭的小贩,这些小贩的主要顾客为附近市场的工作人员及农户,为其提供稀饭、咸菜之类的简餐。时间一长,稀饭竟然成了这里的标志性商品。
从土地公祖巷进入暗迷巷,前行 50 米左右,便可看到一栋高耸的红砖楼,上面的门牌号为“暗迷巷 6 号”。这栋中西合璧式的豪华建筑便是林驷安堂了。林驷安堂的原主人林驷安本是在南洋做煤油生意的富豪。从南洋做生意归来后,林驷安建造了这栋漂亮的别墅。整栋别墅分为主楼与副楼两个部分,在主楼和副楼之间有一个不大的内院。主楼高三层,设有外廊,外廊立柱、栏杆上雕刻的花纹图饰非常精致,就连建筑顶层阳台上的花浮雕纹饰也设计独到。制造圆拱的建材中融入闽南石材,红砖白石相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2001 年林驷安堂被厦门市政府规划部门正式列为重点保护建筑,是厦门重点保护的68幢特色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