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古城旧时称“吴郡”,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 4000多年的历史,建城也已有 2500多年。苏州拥有 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78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50处控制保护建筑群落。
关于苏州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 514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继位,命大臣伍子胥在前任吴王诸樊所筑城邑的基础上扩建大城,名阖闾城,这是苏州建城的开始。
秦汉时期是苏州城的休整时期,因为改成郡县制,苏州被称为“吴县”,城池的规模有所扩大。三国时期,孙权据苏州十多年,自此开创了东吴基业。此后,苏州城出现了大量私家园林。
隋炀帝时期,南北大运河的修通使苏州成为东南沿海沟通内外的水路交通要冲,很快便成为航运中心以及粮食储存中心,城市的规模和经济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苏州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建筑结构,也是在那个时候成型的。至唐代中叶,苏州“人稠过杨府,坊闹半长安”,已超过有“富庶甲天下”之称的扬州,一跃成为江南唯一的雄州,仅次于当时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宋元时期,苏州的发展逐步成熟,创办了众多学府。南宋时期,苏州成为全国的丝绸生产中心。众多上层人物慕名而来,并在此居住,建造各式园林,苏州园林也因此颇具规模。那时,苏州城内大大小小的园林有 100多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不胫而走。明清时期,苏州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苏州也与中国的其他城市一样,遭受浩劫。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工业迅速发展,经济突飞猛进,文化教育得到发展,苏州又重现了往日辉煌。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苏州温婉可人、秀美多姿的风光与气质。木雕、刺绣、园林、卵石街道、小运河,这些都成了苏州情调的标志。周庄、太湖、寒山寺、拙政园等地迷人的美景如同一颗颗珍珠,千百年过去依旧璀璨如新。昆曲的服饰、唱腔、动作独具风格,每一个细节都韵味十足。《带着文化游名城——老苏州记忆》会带你领略这里的人文风光,畅游这里的名人故居,品尝这里的特色美食。
无论你了解到的是什么样的苏州,这本书都会告诉你关于那些隐藏在老苏州城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