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两种不同的声音

马晓晓从拥挤的站台挤进地铁,地铁开往这个城市的南部。她要去大胃贝壳汉姆介绍给她的那家公司。那家公司位于天府新区数字产业园的某个写字楼里。这些年,成都南部的天府新区飞速发展,特别是新兴数字产业,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她的一只手拉着车厢中央的吊环,一只手拿着手机,和这个城市里的所有年轻人一样,靠手机输出和输入讯息,是手机给他们灵魂供给营养,有线耳机就像是脐带,一旦断掉,立即两眼无神,局促不安。她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手机屏幕,只是偶尔抬头看一下车门上方的站点指示灯,以确保自己没有错过要去的目的地。而此刻,她并没有注意到,车厢内的视频里正在播放着一则和她有关的新闻。

主持人:“最近,一名网友拍摄的视频在网上热播,引起了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让我一起来看看。”

画面切换到当晚机车厂社区的火锅一条街,朱晓慧出现在了屏幕中,只见她身穿绿色马甲,手拿小喇叭,对着火锅店里的食客们大喊:“社区的街坊邻居们!机车厂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长年以来,火锅一条街占道经营,污染环境,破坏公共卫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破坏了我们的家。大家一定不要让蒋大坤他们的小恩小惠麻痹了自己,也不要让这个七五折收买了良心。火锅可以打折,但是生活环境不能打折。我们要的是良好的社会秩序,要的是干净的生活空间,不要为了一顿火锅,每天晚上睡不着觉,每天早上一团糟。蒋大坤他们昧着良心,赚着亏心钱,他们卑鄙,他们无耻,他们下流……”

“你说谁下流了?”蒋大坤出现在了画面中央,只见他站在二楼上指着朱晓慧,“朱晓慧!你太过分了!火锅一条街,家家证照都齐全,你带着人来闹事,干扰我们的合法经营,你这才叫卑鄙无耻下流!”

……

主持人:“大家刚刚看到的是我市机车厂社区的情况。据了解,当时发生争执的双方八十多人在机车厂社区火锅一条街聚集。争执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火锅一条街的去留问题。看到这条视频过后,我们的记者深入到当地进行实地了解,让我们来看看当时记者采访的情况。”

画面一转,记者来到火锅一条街。

记者:“大家看到了,我身后就是机车厂社区的火锅一条街。这条街的两边分布了大大小小近三十家火锅店。在2000年初期,这里形成了以火锅为主的餐饮据点。我们很多市民朋友对这里都非常地熟悉。那么,对于这条街,看看我们的市民朋友是怎么说的?”

记者随机在路上找到一个经过的路人,把话筒递到他的面前,问:“这位朋友,这里是什么地方,你知道吗?”

路人:“知道啊,这里是火锅一条街。”

记者:“您来这里干吗?”

路人:“吃火锅啊!”

记者:“您怎么看这条街上的火锅?”

路人:“很不错,热闹,味道很好,气氛很好,关键是价格还实惠,非常地亲民,接地气!”

记者:“平时都来这里吗?”

路人:“几乎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

记者:“好,非常感谢!”

记者对着摄像头说:“刚刚我们采访了几位朋友,大家对火锅一条街的评价几乎一致,味道好,价格实惠,非常亲民接地气,我们也看到了,不到一千米的火锅一条街,吸引了来自成都各地的朋友。但是,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另一位路人:“您好,这位阿姨,您是住这儿的吗?”

路人:“是啊!我在这条街住了几十年了!”

记者:“您对这条街的火锅店有什么看法?”

路人:“哎呀,太吵了,一天吵到黑,搞得我们都睡不着觉,你们看一下嘛,全部都摆到街沿上来了,路都不好走,车子也多,堵得遭不住!那个卫生环境也糟,每天早上起来,街沿边边上到处都是垃圾,你们电视台就是该好好曝一下光,简直不像话!”

记者:“您觉得应该怎么办?”

路人:“我觉得,就该统统都取缔了!”

记者:“好的,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画面一转,记者面对镜头:“大家刚刚看到的就是我们采访到的情况,对于火锅一条街,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市民朋友觉得火锅一条街很好,给了我们老百姓,特别是美食爱好者们,非常多的美食和实惠,而且,这么多年,让我们成都多了一份关于火锅的美好记忆,应该保留。但是有的市民朋友觉得火锅一条街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对社区造成了噪声污染、交通堵塞。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画面转回到主持人的演播室。主持人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火锅一条街到底应该是保留还是取缔呢?让我们来听一听专家的说法。今天,我们请来了四川大学法学教授刘教授。刘教授您好!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刘教授:“噪声扰民是一个以行为后果为定义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只要产生的噪声烦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即产生噪声扰民的违法事实。在我们国家的《城市区域噪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白天噪声超过五十五分贝、晚上超过四十五分贝就构成了噪声扰民。”

主持人:“那么机车厂社区火锅一条街的这种情况是否属于噪声扰民,我们的社区居民应该怎么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刘教授:“这种情况的话,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主持人:“刚刚刘教授介绍了关于噪声扰民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我们的记者在采访火锅店经营者的时候,他们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让我们再回到现场,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此刻,蒋大坤出现在记者的镜头面前。蒋大坤非常激动地带着记者走进他的火锅店,指着墙上的字说:“看到没有,这里写的是什么?禁止大声喧哗!还有这里,写的什么?禁止划拳!还有这里,来,镜头跟着来!看到没有,还有英文的,这个叫‘No threw up in the tree’,英文,懂不懂?英文的!”

蒋大坤显然是对记者的采访有了充分的准备,他已经策划好了要打赢这场舆论战,墙上贴满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标语。蒋大坤一脸正经,但是记者却一头雾水。

记者:“不准在树上呕吐?这什么意思?”

蒋大坤:“啥子树上,这个是说不准在街上呕吐!”

记者:“你这英文是谁教的?”

蒋大坤:“自学的,怎么了?”

记者拿着笔,把“tree”改为了“street”。

记者:“in the street不是in the tree,谁会跑到树上去呕吐?”

蒋大坤:“有文化啊!有文化!太有文化了!”

蒋大坤抠着后脑勺,尴尬而憨厚地笑着。

记者:“你们挂出这些标语,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蒋大坤:“我们的意思是说,我们这条街的火锅店都是很文明的,我们是有规定的,我们提倡安安静静地吃火锅,不允许有噪声,发出噪声的都是顾客,跟我们火锅店没关系,你说是不是?”

蒋大坤开始发挥他的诡辩才华。

记者:“我怎么感觉你这说法好像没什么道理,但是又不知道到底错在哪里。”

记者被蒋大坤的诡辩给绕进去了。蒋大坤见记者被他的话给套住了,继续说:“你看,这条街车来车往,你说噪声有没有?肯定有!对不对?我听有的专家说啊,晚上超过四十五分贝就构成噪声扰民,我想请问一下专家,你来告诉我,这四十五分贝的噪声,有多少分贝是我们火锅店造成的,又有多少分贝是街上的车辆造成的?你要是把这个给分清楚了,责任就明确了,你要是分不清楚,那凭什么说噪声就是我们造成的?”

画面定格。演播室的主持人和刘教授又开始了讨论。

主持人:“刚刚的采访我们都看到了,火锅店的经营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四十五分贝的噪声,有多少分贝是火锅店造成的,又有多少分贝是外界造成的?你怎么看,刘教授?”

刘教授:“我的感受和现场的记者一样,感觉这种说法好像没什么道理,但是又不知道到底错在哪里。虽然我们国家对噪声扰民的问题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但还是存在一个弊端,就是调查取证难的问题。首先,如何去界定噪声来源及构成,它不是一个法律问题。其次,我们国家还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噪声来源问题适用于举证责任倒置。”

主持人:“但是,当地的部分居民对此有着自己的观点。来,让我们再切入现场!”

朱晓慧穿着绿马甲,站在镜头面前,对着记者说:“乱弹琴!蒋大坤这种说法纯粹就是乱弹琴!他说啥子噪声都是顾客造成的,那是推卸责任。我问你,狗把人咬倒了,找哪个负责?肯定是找狗的主人负责!未必然把狗拘留了?还有,说啥子要把噪声的来源分清楚,咋个分,好简单嘛!你不在这条街开火锅店,就没得那么多车,没得车,就没得噪声。所以说,车子的噪声还不是你们这些火锅店造成的!你们不负责,哪个负责?我们再一次要求环保执法部门严肃查处这种非法经营活动!”

画面定格,镜头再次回到演播室。

主持人:“这个问题真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啊!”

刘教授:“其实,这位朱女士的心情我是非常理解的,但是环保主义者和环保执法者的立足点是不同的,环保主义者是立足于社会公德,这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范畴。环保执法者只能依照客观事实、法律法规以及调查取证。所以,这个问题真正考验的是我们社区的管理者。”

主持人:“对,这个问题考验的是我们社区的管理者,让我们来听听我们的社区管理者是怎么说的。”

画面转到社区办公室,马在舟来到了镜头面前。

马在舟:“作为社区书记,我首先考虑到的是,能不能让我们的社区居民来决定社区自己的问题,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社区自治。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治是什么?就是共同参与治理。具体到火锅一条街的去留问题,我们社区之前已经讨论和研究过了,我们准备在一百天之后举行一次社区居民民主投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确定这条街的餐饮经营,到底是保留还是取缔。”

记者:“好的,马书记,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也是这个社区居民中的其中一员。那么,我想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非常想知道,您会投谁一票?”

这个问题突然让马在舟感到难为,他没想到记者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此时的电视机前,蒋大坤在看着他,朱晓慧在看着他,火锅一条街的工友们在看着他,社区环保代表队的成员在看着他。

马在舟沉默了一会儿,说:“到时候再说吧!”

电视机前蒋大坤一挥手,骂了一句:“切,孬种!” v+2pt14nkAtJPx/+L2RHKdzseGHDXIlCL62QPrL840UIrk5H6y4749cP0D9vCWx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