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秒”约翰·博伊德可能是美国空军培养的最重要的军官——这位怪才之于喷气式战斗机和地面战术,正如乔治·巴顿将军之于坦克战……罗伯特·科拉姆的这本严谨的传记著作表明,博伊德是一位打破传统信仰的美国斗士,他一生追求的不是空战胜利的刺激,而是创新战争理论的机遇……博伊德最重要的贡献或许是机动战理论,十年前,迪克·切尼在担任国防部长时采纳了这个理论,才有了联军在海湾战争中闪电般的胜利。
——西格·克里斯坦森,《圣安东尼奥新闻快讯》
毫无疑问,罗伯特·科拉姆的引人入胜的传记应成为当代美国军队领导人的枕边书。虽然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博伊德止步于上校军衔,只留下寥寥文字,其思想流传于口头简报,但是在很多人眼中,他是这个国家产生的最伟大的战略思想家,“美国的孙武”……博伊德的学说已深刻影响美国军队,尤其是海军陆战队,在同样以竞争为目标的商业研究领域也影响深远。
——安德鲁·库克伯恩,《洛杉矶时报书评》
难以置信的故事……在这部很有意思的传记中,罗伯特·科拉姆传神地写出了约翰·博伊德令人目眩的多彩人生——战斗机飞行员、空战专家、工程师和学者……这部作品出色地表现了约翰·博伊德的主要成就:让战斗机重新装上内置机炮、创作《空中攻击研究》且使之成为美国空军官方战术教材、打造后冷战时代组织筹划军事行动的新范式。
——李·盖拉德,《海军陆战队员杂志》
非常有趣、内容充实、发人深省……作为博德伊的传记作者,科拉姆表现了高超的材料驾驭能力。
——威廉·D.布什内尔,《军官杂志》
约翰·博伊德是我知道的最精明的人物,也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直到读过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以往对博伊德的所谓了解,不过是一些有限的碎片。科拉姆把细节融合起来,创作了一部了不起的传记杰作。
——詹姆斯·P.斯蒂文森,《亚特兰大宪报》
科拉姆细致而全面地刻画了博伊德及其同事兼战友——托马斯·P.克里斯蒂、皮埃尔·M.斯普雷、富兰克林·斯平尼、詹姆斯·伯顿和迈克尔·怀利。科拉姆的作品充满同情、敬仰但不乏批评。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清晰而全面地表现了博伊德及其门徒为之战斗的种种复杂议题。这本书还表现了他们为挑战军队中的最强大势力而在个人生活和事业上付出的沉重代价。
——罗纳德·斯佩克特,《纽约时报书评》
科拉姆通过这部作品,对一个一生致力于推进变革——自我的变革、职业领域的变革、所处环境的变革——的人物进行了案例式研究……在科拉姆的作品中,主人公首先把自己看作一个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竞争者……结合经验和理论,他彻底改变了战斗机设计的艺术和科学……他的贡献建立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的基础上……博伊德及其同伴对美国国防部的影响之巨大,与其人数之少是不相称的,而这正是这本博伊德传记的核心思想。作为一部优秀传记作品,这本书有着传记杰作一脉相承的中心思想。这个中心思想就是,在经年累月的努力下,追求理想的无数个人将形成推动历史前进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力量。读这本书吧。思考书中呈现的事实与你的想法,思考一个人如何改变他所在的世界。
——克里斯·容克尔少校,《海军陆战队公报》
在这个即使平淡无奇(而且过目即忘)的情景喜剧明星都在A&E电视网络上拥有自己的人物纪实片的时代,人们很难相信,约翰·博伊德竟然不是电视连续剧的主题……罗伯特·科拉姆带着他的引人入胜的传记作品来了……科拉姆细致入微地讲述了博伊德如何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艰苦奋斗,直至在朝鲜战场上的“米格走廊”驾驶F-86战斗的过程……科拉姆特别精彩地描写了博伊德的门徒们与体制官僚展开的斗争……这本书还提供了美国军队文化的很多细节,从男性荷尔蒙充沛的内利斯基地到严谨刻板的官方简报会现场。
——普雷斯顿·勒纳,《威尔逊季刊》
扣人心弦的传记故事……科拉姆用娴熟的笔法创作了一部优雅的散文作品,他通过孜孜不倦的研究,全面地反映了约翰·博伊德的一生。科拉姆采用通俗的军事历史故事的框架,刻画了一个不相容于其时代的不易相处的天才的凄美人生。
——比尔·帕金斯,《多森鹰报》
在这部令人着迷的传记作品中,科拉姆呈现了一位军队既爱且恨的飞行员的引人入胜的画像。博伊德改变了空中作战的面目,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现在,在他去世五年之际,约翰·博伊德上校的传奇故事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鲍勃·沃尔克,《沃森维尔纪事报》
科拉姆的传记力作剖析入微、细节丰富,以至对博伊德部分理论的技术细节都有所描述。作为博伊德的拥戴者,科拉姆并没有避讳博伊德往往自我拆台的生硬和粗暴、对长期逆来顺受的妻儿的漠视和虐待,并流畅而动人地讲述了一个独特的人生故事。
——《出版人周报》
引人入胜的传记……现在看来,即使我们未曾听说博伊德这个人,也已经听到过他的声音。每当副总统迪克·切尼、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或者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谈及基地组织,说起“我们必须进入他们的决策循环”之类的话时,那正是约翰·博伊德在说话……尽管博伊德的研究内容似乎非常复杂,但是科拉姆的书生动活泼、激动人心、引人入胜,有时简直妙趣横生。这是使“约翰·博伊德”成为家喻户晓名字的效果良好的开端之作。
——比尔·斯旺森,《帕河脉动报》
(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
献给
约翰·彭宁顿:我从事新闻工作时的导师,
是我艰苦岁月的旅伴和永恒的灵感来源。斯人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