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寻找中介变量

我的科研生涯中一直有一个个人目标,那就是寻找一种促进我们理解个体行为差异的中介变量。在这样的探寻之旅中,我认识到了自主神经状态作为行为和包括安全感在内的心理体验的神经平台(neural platform)的重要性。基本上,自主神经状态对行为的影响并不是一对一的,但行为和心理体验出现的范围仍受到自主神经状态的限制。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看待这一关系:将自主神经状态的变化概念化为特定行为与心理感受发生概率或可能性的转变。

我的研究完成了多层迷走神经理论的概念化,实际上也映射了我所在学术机构务实主义的需求。大学的运作并没有考虑到保障教员们的安全感,其评估模式一贯明确而客观。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观点和论文都会不断受到审查。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生理状态会发生转变以支持防御动作,但支持防御动作的生理状态与支持产生创造性和开拓性理论的生理状态是不相容的。好在学术环境存在隐性规则,理解这些规则让我得以拥有创造力去产生新的观点。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的学术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我进行的是描述性研究,并以此获得了终身教职,还晋升成了副教授。这期间我将心率变异性定义为一种重要现象,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在第二阶段,我致力于解释调节心率变异性的神经生理学机制,其产生的科学贡献使我晋升成了教授,有机会在临床问题上应用我从早期研究中得到的知识。多层迷走神经理论诞生于第三阶段,并成了基于神经生理学、神经解剖学和演化论的身—脑或身—心科学的基础。提出这样一个挑战传统范式的理论具有相当高的风险,如果时机不成熟,我的职业生涯可能因此告终。但是,以我的学术成就为担保,为多层迷走神经理论争取科学信度仍然是有可能的。对我来说,第三阶段在我成为正教授10年之后才开始。我在心理生理学研究学会的主席演讲中提出了多层迷走神经理论(Porges,1995)。幸运的是,这一阶段的工作在学术界和临床医学领域都得到了可观的收获。

多层迷走神经理论为解释生理状态作为影响个体行为和与他人互动能力的中介变量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能够帮人理解风险和威胁如何转变生理状态以支持防御行为。此外,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该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安全的定义并非威胁的移除,“感觉安全”依赖于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的独特信号,这些信号对防御回路有积极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健康,增强爱与信任的感觉(e.g.,Porges,1998)。 ybflMV7QS5KKU0ZOAtmXr/AGdaTTz4Kc/j+yRFnhuGCFLkddL+Rg4jxSyw+k3F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