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为自己不算差,但最近动摇了。”
阿猫一毕业就进入了大公司,虽然才工作了两三年,但是凭借好性格和好悟性,她的上司带她参与了几个大项目,岗位也不是闲职。
在大公司待得舒适,阿猫有了出去闯一下的想法,于是找我聊。跟阿猫聊天非常愉快。她阳光、自信、思维敏捷,不但有过硬的工作经验,而且有全局视野,逻辑清晰地对项目和市场进行了判断和复盘。
阿猫下定决心跳槽,投递简历,很快就收到了录用通知。她离开了大公司,打算出去试试。
两个星期后,阿猫主动找到我。她仿佛变了一个人,远没有以前自信,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实打实做出来的项目成绩:
“我之前的业绩都是靠运气吗?”
“新公司说我很差,我之前的自信,实际是自大吗?”
“新领导说我能力差,以前我觉得自己挺行的,但是现在我不确定了,我不敢做。”
“我以前的领导对我好也许是假的,其他公司肯定也不会让我过试用期。”
我意识到,阿猫在过去两个星期遭受了来自 权威的持续否定 ,也就是新领导一直在打击她,这让阿猫很受伤,她的自我认同动摇了,失去了自信。这一次聊天也变成了安抚大会。
聊到最后,阿猫决定回旧公司上班,认为自己不适合往外闯。我安慰道:“休息一下对情绪更好。”
阿猫在试用期的遭遇,现在也被称为精神暴力。她持续遭受暴力,不断被否定,进而对自己的特点和能力都产生了怀疑。
不是所有否定都是精神暴力。 极端的分歧,加上持续否定,才会伤人。 阿猫收到的评价和之前的完全相反,而且新领导骂得那么狠。难道之前的评价和成绩,全都是假的?我不值得被夸,性格开朗是有罪?我为自己的潜力而骄傲也是错的?她原有的稳定的正向的“认知地图”,被这些负面反馈打乱了(感知分歧理论,爱德华·托尔曼)。
看,阿猫对自己的认知和外部对她的评价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个体对自身的感知和其他人识别自己的感知产生分歧,当分歧非常大的时候,就会引起我们的自我怀疑,自尊受到损害,变得不自信。
我们看自己和别人看我们,有分歧是正常的。比如,我认为自己擅长设计手机,同事A认为我擅长设计智能手机,同事B认为我只是设计过手机并不是擅长,这些大抵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结果同事C跳出来,说我设计过手机是撒谎,坚持认为我对设计一窍不通,设计过的手机是行业之耻,这个分歧就过大了,就会对我的自我认同有所动摇,我会怀疑自己:“C认为我的设计是行业之耻,是不是我真的做太差了?那其他人夸我,是真话还是假话?”
阿猫的变化,我总结下来有以下六种状况:
〇沮丧,感觉自己不如别人。
〇低估了自我价值,感觉自己没什么贡献。
〇内心被评判占据,心里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大声骂她。
〇低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阿猫坚定地认为,过去别人对她的好不是真实的。我没有说她不适合,她也认为我说她很差,认定其他公司也会拒绝她。
〇对工作失去了安全感,畏首畏尾。
〇自信心不足,认为过去的成就跟自己的能力无关。
幸运的是,阿猫的老领导很看重她,重新招她回大公司。阿猫及时离开有毒的工作环境,再次获得认可,修正自我认同。
但是很多人不是阿猫,跳槽别说反复横跳了,常常是困在工作中,无法脱离。逃不开有毒的工作环境,自我怀疑会越扎越深,导致判断能力失灵,分辨不出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别人带有偏见的评判,哪些是自己的偏见。
大家可能在工作中注意到一种情况,有的同事听不得一个“不”字。常用的“先夸后说问题”的沟通方式也行不通。
比如,同事A提了一个方案,但是这个方案执行性一般,有好几个地方需要改。你如果跟A说,方案挺好的,但有几个地方要改。第一种情况,A会立刻情绪消沉,一言不发,不会回应你,也不愿意继续谈方案。
如果你追问A怎么想,A会说:我现在没有信心了,这个方案是错的,我没有能力做这件事。
A所说的话,就是自我怀疑扎根之后,内心的感受。似乎只有自己全盘正确,才有心理能量去继续社交、继续工作。被人指出瑕疵,不止意味着自己想出来的方案全盘失败,也意味着自己作为一个人全盘失败。
A的想法和之前做成了哪些工作没有关系,与你的鼓励也没有关系,而是A对自己的认同太少了,少到无法支撑自己去看到对与错之间的灰色地带。
第二种情况,A听了你提建议后,会过度补偿,坚持把方案做到无懈可击,加班到睡不着觉。到了执行阶段,A亲力亲为,拼了命要把方案执行到位。
第三种情况,A听了你提的建议后,发现同事B的方案跟你的建议很接近。这个发现不一定是真的,但是A坚持这么认为,而且觉得B是提前获得你的帮助,占尽便宜才能把方案写得那么好。
同事A容易放弃、过度补偿、归因不公,都是自我怀疑影响了行为。
适度的自我怀疑原本是理性的一种,可以避免我们变得狂妄和冲动。但是过犹不及,自我怀疑太多的话,我们会很难对真实情况有客观、准确的判断,内耗加剧,现实里也会做出一些别人不理解的行为。
在导言里,我提到 激发我们情绪反应的事件,在心理学上称为“刺激”。
并不是所有人被权威贬损后都会自我怀疑。有的人会变成刺猬,跟批评他的嘴臭的新领导对骂,维护正义,现在叫“整顿职场”;有的人会抑郁,失去动力,连跟人倾诉都做不到,只能夜里默默哭;有的人会变得跟新领导一样,到处去贬低、咒骂其他人;还有一种人,无论新领导怎么骂也没反应,该下班下班,该乐呵乐呵。
不同的反应意味着不同的人对“刺激”的理解。阿猫被贬低后开始自我怀疑,原因是她无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其实在我看来,阿猫确实能力很强,性格也很开朗,过去的业绩也是她打下来的。不只是我,阿猫的好友、上司、同事,都当面夸过她。
为什么这么多熟人持续地夸赞,抵不过一个陌生人两星期的贬低呢?不是阿猫看不起熟人或者熟人的夸赞不重要,而是阿猫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瑕疵, 她希望自己是完美无瑕的,她的自我认同建立在完美之上。如果不完美,那么自我认同可能受到威胁。
所以,当挑刺的声音出现,阿猫很容易自我怀疑。挑的刺是真是假不重要,“挑刺”这个动作足以让她难受。如果挑刺这种事发生在暗处,阿猫会更难过:是不是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大家都聚在一起说我坏话了?
阿猫仿佛一个考试得满分才会得到爱的小孩,必须完美、必须得一百分,才会被人看见,被人认同。在阿猫的观念里, 自己的价值在于完美,所有夸赞和贬损都是功利的。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贬损的声音能把其他人的赞美盖过去,因为在阿猫的心里,贬损的分量要重得多。她认为人理应做到完美,完美是做人的及格线,如果不完美,就会失去一切。与此同时,自己的成功和别人的夸赞又是事实,无法全盘否定。阿猫感到很矛盾,陷入“事实”与“反馈”打架的状态,也就是自我怀疑的状态。
我也由此反思,似乎我对阿猫的夸赞过度集中在她的成就和能力上,没有夸赞她的天然特质。很多时候,夸赞不需要拼搏或者完美才能获得,比如很简单的一句“跟你聊天很开心”“看到你就会心情很好”,也能让对方感觉到价值感,感觉自己对其他人有所贡献。
“无所作为”的价值感不需要掏空自己去满足别人,存在本身就有价值,这个时候,夸赞和认同会摆脱功利性,回归人的本质。
当无条件的爱足够多的时候,阿猫就会明白过来,自己不完美也可以,有缺点不等于失去优点。有的人贬低她是别人的事,并不是她的问题。至于别人说的那些缺点,她改可以,不改也没问题,肯定有人认可她、爱她。
在之后的章节,我会谈到自卑。自我怀疑与自卑常常被混为一谈,我认为还是要区分一下。
自我怀疑是 个体对自身的感知和其他人识别自己的感知 ,这两个感知产生了分歧,人的内心变得矛盾,不确信。比如我认为自己很行,很自信,但是别人说我不行,我不清楚自己到底行不行,于是变得没那么自信。
而自卑是这两个感知相一致,自己认为自己很差,也确信别人认为自己很差。自卑会让人非常疲惫,可能存在社交恐惧、社交焦虑、太敏感、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常常尴尬、认为自己不值得等问题。
不同的情绪给我们打开了内心需求的大门,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节,都会提及如何满足需求,减少内耗。
另外,能提供无条件的爱的人,也可以称作 正反馈供应商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正反馈供应商,给我们以力量?我们又如何找到他们呢?这些内容在第四章第六节会有详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