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
情绪几乎是最容易被察觉到的了解自我的入口。
很多人会说,情绪稳定的人,格局大、能成事、能抗压。别人呈现出来的情绪稳定是最终结果而已,强行学习情绪稳定就像读书时抄作业。学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懂,面对真实情况时,依然情绪失控。
这是因为我们常常只学到一点皮毛,没有触达自己的内心。彻底改变的第一步其实是自我觉察,意识到自己有了情绪,定义情绪的同时不评判,然后持续了解情绪背后的心理因素,最后才能开始改变,并且坚持下去。
所以,我希望在第一章帮助你从自己的角度,如何不带评判地去理解自己的情绪,为理解自己做好准备。
不带评判非常重要。在和团队、客户一起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夸赞或者贬低自己的情绪,都有可能出现长尾效应,带来额外的痛苦。
我打一个比喻来帮助你理解: 情绪是邮差,你是收信人。
我们常常会用好、坏两个标准,给情绪贴标签。好的情绪出现了,比如开心、舒适、安全,会让我们很高兴,感觉自己特别棒。坏的情绪要是来了,比如生气、伤心、委屈、压抑、焦虑等,我们就会变得自责,我怎么连坏情绪都控制不了呢?有时候甚至进入一种套娃式循环,为自己的开心或者不开心而烦恼,继续为这种烦恼而烦恼。
如果用邮差来理解情绪,我们就会停下这种两极对立的贴标签做法。
“咚咚咚”,你听到敲门声,门外传来了声音:“ 您好,我是负面情绪邮差,您的内心需求给你邮寄了一封信,请查收。”
内心需求为什么会找负面情绪来寄信呢?因为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希望你能在意识层面重视一下。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贝尔定义了情绪与内心需求的关系。他认为,情绪是我们对内心需求的反应,而内心需求是我们对自己、对别人的期待。
但是你的内心需求无法直接跟你的意识说话,就像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很难被看见。于是,内心需求派出了负面情绪,寄出一封信,尝试跟你的意识对话, 希望你能帮忙回寄一个包裹,满足期待。
意识是什么呢?意识是理智,是清醒,帮助我们完成每天的工作,好好生活,帮助我们保持体面。正因为理智带来这么多好处,我们会习惯压抑情绪、批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认为情绪是理智的对立面。
压抑情绪和管理情绪有很大的区别。
压抑负面情绪,相当于认定邮差是坏人。
“我要跟邮差决斗,血战到底!”一个负面情绪引起更多的反刍,内耗由此开始。
“我拒绝接收任何信,邮差全部消失吧!”否定负面情绪,导致情绪越积越多,最终爆仓。
“这些信定义了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太失败了。”只看到了邮差和包裹,没有注意到寄件人想要什么。
其实,邮差并没有失控,只是在帮助那个不会说话的内心需求,向你求助。
管理情绪,相当于收件。
“好的,我收到信了,你的工作完成了。我已经注意到这件事很重要,不用重复发送。”这就是觉察。
“我明白内心有个需求,寄件人是谁?”往前走一步,尝试自我探索。
“寄件人希望我回寄的包裹是什么呢?”确认自我需求,然后考虑如何去满足。
而 接纳情绪,则是掌握了主导权。
“邮差本身不好也不坏,我不用对邮差生气,也不用吹捧邮差真好。邮差只是用寄信的方式来提醒我,来了一个需求。”
“这个需求是否合理、如何回应,我可以自己决定。”
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里提到,“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因为传递信息的人并不决定局势的走向。情绪是一样的道理,跟情绪闹别扭,你就着了道了,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成为情绪的奴隶。
在现实里,我们还有工作、社交、生活,很难每时每刻去照顾情绪。通常我们会用缓兵之计,假装看不见情绪,暂时缓和紧张的气氛。但是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依然会持续不断寄信。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就能知道自己缺失什么、想要什么。这个时候,我们的行为不会让自己难过,内心需求的索取行为才有可能暂停。
比如有的人受到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原生家庭很难被改变,但是我们可以觉察情绪,看看原生家庭导致内心缺失了什么,然后用其他方式去弥补这部分的缺失。当内心需求得到满足后,即便处于同样的情境中,焦虑、愤怒或者痛苦都会有所减少,面对突发情况,人也会冷静很多,这就是个人成长。
我会在本章讲如何看懂情绪这位邮差,通过“邮差”去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就像收到微信信息一样,我们总得给内心需求一个交代,有来有往,内心需求才会安宁下来,情绪也会平稳下来。正如本节的标题,这份内心需求常常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底色。看懂了自己,能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心里都有数,不会再强迫自己跟别人一样,也不会嘀咕“为什么别人做得到而我不行”,坦然接受自己的独一无二。
后面几章我会告诉大家,如何从“职场”这个无法回避的场景里“薅羊毛”,把职场里碰到的人和事当作资源,去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现在,我们谈谈常见的几种负面情绪。你不需要把第一章所有内容看完,可以挑选自己最在乎的来看。看的时候边看边回想,当某种负面情绪出现了,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自己又有怎样的行为和想法。我会告诉你情绪出现的几种可能,以及探讨情绪背后的自我需求。
最重要的是 不去评判情绪的好坏, 这并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