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十章 信号追踪,暗流涌动

军工厂秘密实验室,空气中弥漫着焊锡和电子元件的味道。

那枚从博物馆废弃设备间搜出的微型信号发射器,此刻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精密仪器下,由最顶尖的技术专家进行分析。

林逸和李卫民站在一旁,神情专注。

“林总工,李政委,这个设备的制造工艺非常特殊。”

技术组负责人汇报道,“它的核心芯片,使用了我们从未见过的材料,而且集成度极高,远超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这不像是这个时代的产品。”

“它能够发射什么样的信号?”

林逸问道。

“根据我们的初步分析,它发射的是一种短距离、高频、经过复杂加密的脉冲信号。”

负责人回答,“这种信号很难被常规设备侦测到,而且一旦接收方确认信号,它会自动销毁发射记录,甚至可能自毁。”

“这意味着,他们只在极近距离内进行联络,而且一旦完成,不留下任何痕迹。”

李卫民沉声道,这符合“织网者”隐秘的行事风格。

“我们正在尝试破译它的加密方式。”

技术负责人继续说,“但非常困难,这种加密算法非常独特,我们怀疑它并非基于现有的数学模型,可能……可能与某种古老的运算方式有关。”

古老的运算方式?

林逸立刻想到了那枚黄铜戒指内侧的星象符号,以及宋安民口中那让人灵魂颤栗的“特定声纹指令”。

“织网者”似乎总是将最先进的技术,与某种古老而神秘的力量结合起来。

“能否通过这个发射器,追踪到它曾经联络过的接收端?”林逸问。

“理论上可以,但难度极大。”

负责人解释,“信号的瞬时性、短距离以及自毁机制,都让追踪变得异常困难。我们只能尝试通过信号残余,或者在接收端附近寻找类似的设备。”

“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

林逸沉声命令道,“这个发射器,是他们联络的关键,也是我们抓住‘引线人’或者其他‘织网者’成员的重要线索!”

与此同时,对安保顾问陈建国的秘密监控也在同步进行。

自从设备间里的发射器被发现后,林逸更加确信陈建国就是“织网者”在博物馆的关键棋子。

监控画面显示,陈建国依然在博物馆内正常工作,巡视、检查、与人交流,一切都显得平静而专业。

然而,侦察员们注意到一些细微的异常:他在巡视时,步速比平时略快;他与人交流时,眼神似乎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扫视周围环境;他在一些看似无人的角落,会短暂地停顿,仿佛在等待什么。

“他可能在等待指令,或者在寻找合适的行动时机。”情报分析师判断。

那张烧毁的纸条残片——“……西北……青铜……启动……”如同一个紧箍咒,压在林逸心头。

他们已经确认,“织网者”的目标是那件失联的青铜器,并且计划在西北地区用它“启动”某个项目。

时间紧迫,他们必须在“织网者”得逞之前,找到青铜器,阻止他们的计划。

“失联文物的运输路线,再仔细查一遍!”

林逸对负责调查文物失联案的小组下令,“包括运输车辆的型号、司机的背景、沿途经过的检查站和休息点,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文物失联案的调查,此前因为缺乏线索,一直停滞不前。

但现在,有了“织网者”和陈建国这条线索,许多看似无关的细节,或许就能串联起来。

“我们怀疑,文物并非是在运输途中‘失联’,而是在出发前或者途中某个环节,就已经被调包或者秘密截留了。”

李卫民推测,“陈建国在博物馆担任安保顾问,他对文物的运输和保管流程了如指掌,他有这个能力和机会。”

“而且,那些所谓的‘意外事故’,很可能就是为了转移视线,制造混乱,为他们的行动打掩护。”

林逸补充道,“他们恐吓王教授,也是为了让他退出项目,减少阻力。”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结论:陈建国是这次博物馆行动的执行者,他利用职务之便,制造混乱,盗取了那件青铜器,并计划将其运往西北。

问题是,青铜器现在在哪里?

陈建国如何将其运出博物馆?

他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我们不能再等了。”

林逸做出了决定,“陈建国可能正在等待将青铜器运往西北的指令或机会。我们必须在他行动之前,锁定青铜器的下落,并控制住他。”

“但直接抓捕风险太大,而且可能无法找到青铜器或者获取更多信息。”

李卫民提醒道。

“是的,我们需要一个计划,一个能够让他暴露,或者引出他背后同伙的计划。”林逸沉声道。

他脑海中飞速运转,将所有已知信息进行排列组合。

陈建国使用的短距离发射器,烧毁的纸条,西北的青铜器,以及宋安民口中“引线人”的“特定声纹指令”……这些元素如何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陷阱?

“如果……我们能够模拟‘引线人’的指令呢?”

林逸突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李卫民一惊:“模拟‘引线人’?这太危险了!我们根本不知道‘引线人’的真实声纹,一旦模拟失败,反而会暴露我们!”

“不,我们不需要模拟声纹本身。”

林逸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宋安民说过,‘引线人’的指令,除了声纹,还会伴随特定的‘信物’。那枚黄铜戒指,就是‘织网者’的信物!或许,这个短距离发射器,就是用来接收某种与戒指相关的信号,或者配合戒指使用的!”

技术组负责人听到这里,眼睛猛地一亮:“林总工的意思是,这个发射器,可能是在接收到某种特定的、与戒指相关的信号后,才会触发后续的行动?或者,它本身就是用来发射某种只有持有戒指的人才能接收到的信号?”

“没错!”

林逸点头,“我们已经对那枚黄铜戒指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无法完全破译,但我们掌握了它的材质成分和内侧符号的一些特征。或许,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征,制造一个‘假信号’,一个只有陈建国――或者其他持有类似戒指的‘织网者’成员——能够识别的‘触发信号’!”

这是一个基于对“织网者”联络方式的逆向工程!

如果成功,他们就能在不惊动“引线人”的情况下,直接引出陈建国,甚至顺藤摸瓜,找到青铜器!

“风险依然很高。”

李卫民谨慎地说道,“我们对‘织网者’的了解太少,一旦判断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但我们没有时间了。”

林逸语气坚定,“‘西北……青铜……启动……’这几个字就像悬在我们头顶的刀。我们必须主动出击,阻止他们的计划!”

最终,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一个针对陈建国的“触发”计划被制定出来。

技术组将根据那枚黄铜戒指的材质和符号特征,制造一个能够发射特定频率和波形的“假信号”。

这个信号,将通过那个缴获的微型发射器,在博物馆内部悄悄发射。

如果陈建国确实是“织网者”成员,并且他的行动需要接收到某种特定信号,那么这个“假信号”,很可能会触发他的反应,让他暴露青铜器的下落,或者引出他的同伙。

“计划代号:‘引蛇出洞’。”

林逸沉声道,“所有人员,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一旦信号发射,陈建国出现任何异常举动,立刻进行控制!务必活捉,确保青铜器的安全!”

一场无声的博弈,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内部悄然展开。 aeniBLzjbZDTRpJAcDKaUxEnhLjjkZcEtiXB9yjZNUN+e+BEKYGp0513sCxUIT+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