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老旧茶馆,如同散落在胡同深处的珍珠,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市井烟火。
它们大多门脸低调,隐藏在青砖灰瓦之间,不显山不露水。
然而,对于林逸的反间谍小组而言,这些看似平静的角落,却成了他们追寻“捕食者”踪迹的关键战场。
根据赫伯特·史密斯提供的信息——一个老旧的茶馆,靠窗的位置,一杯龙井茶,以及“捕食者”喜欢伪装成对艺术感兴趣的中年中国人――侦察小组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化装成各式各样的普通市民,或闲散的老爷子,或热爱听戏的票友,或洽谈生意的小贩,分散潜入京城各处符合描述的老旧茶馆。
这项工作枯燥而耗时。
茶馆里人来人往,鱼龙混杂,要在其中辨认出那个深藏不露的“捕食者”,无异于大海捞针。
侦察员们耐心坐在角落里,听着茶馆里的家长里短、市井传闻,眼睛却一刻不停地观察着每一个进出的中年男性,留意着他们是否有特殊的习惯,是否偏爱靠窗的位置,是否总是点一杯龙井。
一连几天过去,一无所获。
大部分茶馆都只是寻常的市井之地,并没有任何异常。
队员们开始感到疲惫,但林逸深知,越是这种看似无望的搜索,越有可能隐藏着最大的秘密。
“继续扩大排查范围,特别是那些偏僻,甚至有些破败但历史悠久的老茶馆。”
林逸在指挥部指示道,“‘捕食者’行事谨慎,他选择的地方必然是隐蔽且不易引起注意的。”
终于,在排查到京城南城一片老胡同深处时,一名侦察员传来了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
“报告林总工!发现一个符合描述的茶馆!”
侦察员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茶馆名叫‘清风阁’,门脸确实老旧,隐藏在一条极深的死胡同里。里面有靠窗的位置,而且……我看到今天下午,有一位中年男性,坐在靠窗的位置,点了一杯龙井!”
林逸的心头猛地一跳!
“清风阁”!
这个名字虽然普通,但结合所有条件,这很可能就是他们要找的地方!
“立刻将茶馆内外环境详细汇报!同时,严密布控,但不要惊动任何人!”
林逸立刻下达指令。
很快,关于“清风阁”的详细情报被送到了指挥部。
茶馆内部布局,常客群体,老板的背景,甚至周边胡同的地形图都被详细地绘制出来。
林逸仔细研究着这些资料,他注意到茶馆的靠窗位置,能够清晰地看到胡同的入口,但同时又不易被胡同里的人注意到,确实是个隐蔽而又方便观察的绝佳位置。
第二天,林逸亲自带领一支精锐侦察小组,秘密抵达“清风阁”附近。
他们化装成各种身份,分散潜伏在茶馆周围。
林逸则通过微型侦察设备,远程观察着茶馆内部的一举一动。
下午时分,一名中年男性走进了“清风阁”。
他身材中等,穿着一件不起眼的灰色中山装,相貌普通,脸上带着一丝学者般的气息,显得文质彬彬。
他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径直走向了那个靠窗的位置,然后向茶馆伙计要了一壶龙井。
“目标出现!外貌特征与史密斯描述的‘普通干部’形象高度吻合!”
侦察员在耳麦中低声汇报。
林逸紧盯着屏幕上的中年人。
他端起茶杯,轻轻嗅了一下,然后细细品尝。
他的动作从容不迫,眼神偶尔会扫过窗外,似乎在欣赏胡同里的风景,又似乎在观察着什么。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正常,没有任何异常。
然而,林逸总觉得,在这些看似正常的举动中,隐藏着某种不寻常的规律。
突然,中年人拿起茶杯,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两下。
那声音极轻,几乎被茶馆里的喧哗声掩盖,但林逸的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
敲击声非常有节奏,像某种特定的韵律。
“注意观察他的手部动作,特别是敲击茶杯的频率!”
林逸立刻指示。
中年人放下茶杯,然后拿起桌上的一个烟灰缸,不经意地转动了一下。
烟灰缸的底座在桌面上摩擦,发出轻微的“吱呀”声。
他转动的方向,似乎也有着某种规律。
“报告!他敲击茶杯的节奏,与之前截获的裁缝铺电报信号中,某些代码的频率非常相似!”
技术人员突然发出惊呼。
林逸的瞳孔猛地收缩!
果然!
“捕食者”的联络方式,并非完全依靠死信箱或报纸暗语,他也可能利用这种看似随意的日常行为,进行秘密通讯!
“这是一种特殊的莫尔斯电码变种!”
林逸断定,“他很可能通过这种方式,向某个隐藏在附近的接收者发送信息!”
问题是,谁是接收者?
侦察员们立刻扩大了侦察范围,对茶馆周边的每一户居民、每一个过路行人,甚至是街边卖货的小贩,都进行了严密的观察。
他们必须找出那个能够接收并理解这种“茶杯密码”的人。
中年人在茶馆里坐了大约一个小时,期间又敲击了几次茶杯,每次的节奏和烟灰缸的转动方向都略有不同。
他偶尔会与茶馆老板闲聊几句,谈论一些关于京剧或者书画的话题,显得颇有文化底蕴。
“他就是‘捕食者’!”
林逸在心中几乎可以确定。
这种伪装的完美性,这种对细节的掌控,这种看似随意却隐藏玄机的行为模式,完全符合史密斯对“捕食者”的描述。
就在中年人准备起身离开时,一个看似普通的卖报人,推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从胡同口缓缓驶过。
卖报人边走边吆喝,声音沙哑。
他路过“清风阁”时,目光不经意地向茶馆里瞥了一眼。
中年人正好在这个时候付完账,起身向外走。
当他走出茶馆,与卖报人擦肩而过的一瞬间,他的右手在裤兜里,不经意地抖动了一下,似乎在调整裤子。
而几乎同时,卖报人手中的报纸,在风中轻轻抖动了一下,露出了一角。
那报纸,正是之前在落网间谍家中发现的那种被用来传递指令的特定报纸!
“报告!卖报人!他与卖报人擦肩而过,有疑似信息传递!”
侦察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异常。
林逸立刻命令:“跟紧卖报人!务必搞清楚他会把信息带到哪里!”
卖报人没有停留,继续沿着胡同向前走,很快便消失在拐角处。
中年人则径直走向了胡同深处,最终进入了一个普通的家属院。
“卖报人很可能就是‘捕食者’的一个联络员,甚至是他的另一个化身!”
李卫民沉声道,“他在茶馆里通过‘茶杯密码’发送信息,再通过卖报人进行传递,这中间又多了一层保障!”
“不,李叔叔,我觉得不是化身。”
林逸眯起了眼睛,“更像是一种双重验证或者双重传递。‘茶杯密码’很可能是一种即时指令,而卖报人传递的,则是更重要的、需要实物载体的情报。这说明,‘捕食者’对信息的保密和传递,有极高的要求。”
他突然想到一个更深层次的可能性——“捕食者”可能利用这些日常场景,在发送指令的同时,也在接收指令。
茶馆的“茶杯密码”可能只是他指令的一部分,而卖报人手中的报纸,则可能在某个特定版面,隐藏着来自更高层的指令!
“立刻对那个卖报人进行最严密的监控!同时,收购他今天卖出的所有报纸,进行全面扫描和比对!”
林逸果断下令,“另外,对‘捕食者’进入的家属院进行秘密布控,查明他的具体身份和住址!”
这张针对“捕食者”的无形大网,已经收缩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他知道,与“捕食者”的较量,将是他事业生涯中,最艰难但也最辉煌的一笔。
夜色渐深,京城灯火阑珊。
林逸站在指挥部,看着屏幕上“清风阁”的模糊画面,眼神如炬。
他知道,决战的时刻,已经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