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军用仓库下方的追击以失利告终,但留下的血迹和爆炸残留物,以及对“影子”行动方式的更深入了解,为反间谍小组提供了新的侦察方向。
林逸知道,不能仅仅被动地追逐“影子”,必须主动出击,从这个隐藏在京城地下的庞大网络本身入手,找到它的构建者和核心枢纽。
“逆向工程地下网络”的计划被立刻启动。
军工厂最先进的地下探测雷达被运往京城西北郊区,对废弃军用仓库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地毯式扫描。
同时,技术人员将所有已知的地下通道入口、出口以及被炸毁的通道段数据输入计算机,结合京城历史地图和工程资料,尝试构建一个地下网络的虚拟模型。
这项工作异常艰巨。
京城作为古都,地下结构复杂,既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旧城基、排水系统、防空洞,也有近现代修建的各种地下设施。
许多老旧的图纸已经丢失或者不完整,甚至存在秘密修建的未公开设施。
探测雷达虽然先进,但在复杂的地质和人工结构干扰下,也难以百分之百准确地穿透地层。
“报告林总工,地下探测结果出来了。”
技术人员拿着厚厚的报告来到指挥室,“废弃仓库下方确实存在一个大型地下空间,结构复杂,有多条通道与外部连接。但这些通道的走向和规模,与我们已知的市政管网和防空洞图纸都不完全吻合。”
虚拟模型也初步构建完成,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个由线条和节点构成的复杂网络。
那些已知的地下通道,就像是这个巨大网络中的几条支线,而废弃军用仓库下方的地下空间,则位于这个网络的某个重要交汇点。
“这个网络规模很大,覆盖范围很广。”
林逸看着屏幕上的模型,眉头紧锁,“它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建成,需要长时间的规划和建设。而且,能够在这种地下环境中进行秘密施工,并保持如此高的隐蔽性,绝非普通力量所能做到。”
这进一步印证了林逸的判断――这个间谍网络在这片土地上潜伏已久,而且拥有强大的资源和专业能力。
“谁能够构建这样一个地下网络?”
李卫民沉声问道,“是境外势力秘密派遣工程队潜入?还是策反了国内掌握相关技术的专家?”
林逸倾向于后者。
在当时的年代,境外工程队大规模潜入并进行如此隐蔽的地下施工,可能性极低。
更可能的,是利用了国内掌握相关技术的叛徒或者被策反者。
“排查那些在解放前或者特殊时期,参与过京城地下工程建设,特别是军事地下工事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
林逸果断下令,“重点关注那些有复杂背景、社会关系异常、或者在大清洗中受到过冲击的人。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新政权心怀不满,从而被境外势力策反。”
这项排查工作涉及大量历史档案和人员信息,任务繁重。
国家安全部门和公安部门立刻行动起来,开始从尘封的档案中寻找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对“影子”使用的那种境外止痛剂的追查也取得了进展。
经过多部门的协调和排查,他们发现,在解放前,京城确实有一些涉外医院和诊所,曾经进口和使用过这种成分复杂的止痛剂。
其中一家名为“协和医院”的国际医疗机构,在当时是京城最主要的涉外医疗机构之一,也是少数能够接触到这种高端药物的地方。
“协和医院?”
李卫民皱了皱眉,“那里的医生和病人成分都很复杂,排查难度很大。”
“我们不是要排查医生和病人,而是要查药物的流向和使用记录。”
林逸说道,“特别是解放前后,这种药物的库存、销毁记录,以及是否有异常流失的情况。同时,排查当年协和医院的医生和工作人员,看看有没有在解放后去了境外,或者与境外有联系的。”
这项工作同样需要深入历史档案,甚至需要接触一些年事已高的知情者。
在两项主要侦察方向——地下工程专家和境外药物流向——齐头并进的同时,林逸也没有放松对赵强的监控。
赵强依然每周都会去郊区那个农家院,行为越来越谨慎,但每次都会在农家院停留一段时间后离开。
“赵强在农家院停留期间,我们没有捕捉到任何电波信号或者可疑通讯。”
保密室负责人汇报,“他似乎只是去那里待一段时间,然后就走了。”
“他不可能只是去‘待着’。”
林逸沉思道,“农家院是他们的一个联络点,他去那里必然有目的。如果不是电波通讯,那就是其他的传递方式——例如,死信箱,或者与隐藏在农家院里的上线进行面对面交流。”
他决定对那个农家院进行更深层次的渗透侦察。
这一次,不再是外围监控,而是要想办法进入农家院内部,寻找隐藏的秘密。
渗透任务被交给了经验丰富的侦察员。
他们化装成走亲访友的普通市民,对农家院周围环境进行了更细致的侦察。
他们发现,农家院看起来确实非常普通,除了那对老夫妇,平时几乎没有外人来往。
然而,在一次侦察中,侦察员注意到,农家院后方有一口老旧的水井,平时被木板盖着,似乎已经废弃。
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看到农家院的老头在无人时,会打开水井盖,往里面放些东西。
“报告!农家院后方水井有异常!疑似用作死信箱!”
侦察员立刻汇报。
水井?
林逸和李卫民精神一振。
这又是一个巧妙的死信箱!
“立刻对水井进行秘密监控!看看谁会来取走里面的东西!”
李卫民命令道。
几天后,当赵强再次来到农家院时,他在老夫妇的陪同下,来到了后院的水井旁。
老头假装打水,打开水井盖,然后趁着弯腰打水的间隙,迅速地从井壁上的一个缝隙里取出了一个包裹,塞给了赵强。
赵强则将自己带来的一个包裹放了进去。
整个过程非常隐蔽,如果不是事先知情,根本无法察觉。
“确认!水井是他们的死信箱!赵强正在与上线进行情报交换!”
然而,让林逸和李卫民意外的是,取走赵强包裹的人,竟然是那个农家院的老头!
“老头是上线?”
李卫民皱眉,“一个普通农民?这不太可能。”
“他可能只是一个传递者。”
林逸沉声道,“但他将包裹取走后,会交给谁?这才是关键!”
侦察小组继续对农家院进行严密监控。
他们发现,老头取走包裹后,并没有离开农家院,而是将包裹带回了屋里。
随后的几天里,农家院依然平静,没有可疑人员进出。
然而,在一次夜间监控中,侦察员注意到,农家院的屋顶上,偶尔会闪烁起微弱的光芒,那是一种有规律的闪烁,像某种灯光信号。
“报告!农家院屋顶发现疑似灯光信号!”
灯光信号?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但隐蔽的通讯方式!
“捕捉信号!立刻破译!”
技术部门再次行动,开始捕捉和破译来自农家院屋顶的灯光信号。
信号断断续续,而且非常微弱,破译难度极大。
但经过不懈努力,他们还是截获了一些信号片段。
“信号内容……是关于情报已接收……内容正在处理……等待进一步指令……”
技术人员汇报道,“这说明,农家院确实是一个情报处理点,而且他们正在将赵强提供的情报向上级汇报!”
“向上级汇报……”
林逸沉思道,“他们的上级是谁?是隐藏在京城的另一个联络点?还是直接与境外进行通讯?”
结合裁缝铺的电台信号和农家院的灯光信号,林逸意识到,这个间谍网络拥有多种通讯方式,而且层层传递,结构非常复杂。
“李叔叔,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林逸说道,“这个农家院的老头,他取走情报后,很可能不是直接交给某个上线,而是利用某种方式,将情报传递给了隐藏在京城西北郊区废弃军用仓库下的核心基地!”
他指着地图上的农家院和废弃军用仓库,沉声道:“农家院位于京城郊区,地势较高,视野开阔,非常适合使用灯光信号进行远距离通讯。而废弃军用仓库,位于西北郊区,同样地势较高,而且足够隐蔽。有没有可能,农家院就是利用灯光信号,直接与废弃仓库进行通讯?”
李卫民眼中闪过一道精光!
这个猜测非常有道理!
如果农家院和废弃仓库之间存在直接的通讯链路,那说明这两个地点在这个间谍网络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立刻加强对废弃仓库区域的夜间监控!”
李卫民果断下令,“特别是要留意是否有接收灯光信号的迹象!”
新的侦察方向确定,反间谍小组再次行动起来。
京城郊区,一场围绕着农家院和废弃军用仓库的秘密侦察,正在悄然升级。
夜色再次降临,京城西北郊区的废弃军用仓库区域,隐藏在暗处的侦察员们,紧盯着农家院的方向,等待着那微弱的灯光信号再次亮起。
他们知道,距离揭开谜底的时刻,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