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十一章 撒网布局,静待鱼来

鹰徽事件后,京城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在看不见的角落,一场更加隐蔽、更加凶险的较量正在悄然升级。

江辰全身心投入到反间谍的布局中,他知道,那个逃脱的“影子”绝不会善罢甘休,而M方情报机构也必然会调整策略,继续他们的渗透计划。

在李卫民的支持下,江辰组建了一个由技术专家、保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侦察员组成的小组,专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反制方案。

这个小组的成员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绝对忠诚可靠的精英。

“我们的目标是,让对方以为我们因为王涛和‘李明’的事件而加强了核心区域的防护,迫使他们去寻找新的突破口。”

江辰在小组会议上说道,语气沉稳而有力,“同时,我们要在一些非核心、看似容易获取信息的环节,设置陷阱,引诱他们上钩。”

他提出了具体的方案:针对“天河”项目中某个看似重要、但实则已经有替代方案或者并非最终核心技术的环节,制造一个“技术瓶颈即将突破”的假象。

然后,通过一些看似无意的渠道,将这个“突破口”的信息“泄露”出去。

“比如,我们可以伪造一份关于某种辅助材料性能提升的实验报告,这份报告看起来非常专业,数据详实,但实际上,我们已经找到了更好的替代材料,或者这份报告中的关键数据是经过修改的。”

江辰解释道,“这份报告,可以通过一些看似正常的途径流出,比如,在研究所内部举行一场关于辅助材料的研讨会,或者让某个非核心人员‘不小心’遗落一份经过处理的报告副本。”

方案的关键在于“真实性”和“无意性”。

要让对方相信,他们获取的信息是真实的、有价值的,而且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偶然的机会获得的,而不是我们故意设下的陷阱。

“同时,我们要在信息可能流出的所有环节,布下监控。”

江辰继续说道,“包括研讨会的参与人员、可能接触到报告副本的人员、以及可能成为对方渗透目标的家属或朋友。一旦有人对这些信息表现出异常的兴趣,或者试图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更多信息,那他很可能就是对方的联系人或者已经被策反的对象。”

这项计划需要极高的协调性和保密性。

参与行动的人员必须清楚自己的任务,但不能知道整个计划的全貌,以免走漏风声。

江辰作为方案的总设计师,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设计伪造的实验数据和报告。

他还需要考虑对方可能采取的各种侦察手段,以及如何应对。

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心理上的博弈。

在制定方案的同时,对“李明”手表的分析也取得了进展。

技术人员发现,手表中的微型装置确实可以接收和发送信号,但它并非直接与境外联系,而是与京城某个区域的一个隐藏信号塔进行短距离通讯。

“这个信号塔,很可能就是他们设在京城的另一个秘密联络点,或者是一个中转站。”

技术人员推测,“信号塔接收到信息后,再通过其他方式传递出去,比如秘密电台,或者直接派人送出去。”

“立刻锁定信号塔的位置!”

李卫民命令道,“对信号塔周围进行秘密布控!看看是否有可疑人员出入!”

然而,信号塔的位置非常隐蔽,位于京城郊区一个废弃的工厂区内。

保卫科的同志们经过一番侦察,发现这个工厂区平时人迹罕至,只有偶尔会有一些拾荒者进入。

信号塔就隐藏在工厂区内一栋破旧建筑的烟囱里,不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

对信号塔的布控难度很大。

废弃工厂区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很难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而且,对方很可能已经意识到“李明”的手表暴露了信号塔的位置,随时可能转移或者销毁设备。

“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李卫民说道,“不能让这个信号塔继续发挥作用。”

“李叔叔,我建议,暂时不要动信号塔。”

江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个信号塔是他们重要的通讯枢纽。如果贸然摧毁它,对方可能会彻底切断与京城这边的联系,或者转移到更难追踪的地方。我们不如利用它,看看他们是否还会通过它进行通讯,从而锁定更高级别的目标。”

他建议,在信号塔周围加强隐蔽监控,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尝试对信号塔接收和发送的信号进行监听和破译。

虽然难度很大,但一旦成功,就能直接获取对方的情报内容和指令,甚至是境外联络人的信息。

李卫民权衡利弊后,采纳了江辰的建议。

他知道,这就像在钢丝上跳舞,风险与机遇并存。

时间一天天过去,江辰精心设计的“技术突破”信息,开始以一种看似“偶然”的方式,在研究所内部流传。

研讨会上,有人“不经意”地提到了辅助材料性能提升的可能性;茶水间里,有人在讨论一份“据说”是关于这个突破的实验报告;甚至在一些非核心的部门,也能听到一些关于“天河”项目取得“新进展”的议论。

这些信息,就像投入水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江辰和他的小组,则在暗处紧盯着每一个可能被涟漪触及的人。

他们注意到,一些平时并不关注这些技术细节的人员,开始私下里打听相关信息。

其中,一个名叫赵强的小组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赵强在研究所工作多年,负责一些辅助设备的维护,平时为人老实本分,不显山不露水。

但最近,他却频繁地向接触过“泄露信息”的同事打听情况,甚至主动提出要帮忙整理一些相关的技术资料。

“这个赵强,以前从来不关心科研细节,现在怎么突然这么积极?”

保密室负责人向江辰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怀疑。

“继续观察他。”

江辰说道,“查查他的家庭背景和近期活动。看看他有没有与可疑人员接触。”

同时,对郊区废弃工厂区信号塔的监控也在进行。

保卫科的同志们冒着酷暑,隐蔽在杂草丛生的厂区内,日夜不停地盯着那个烟囱。

功夫不负有心人。

几天后的一天深夜,监控人员发现,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进入了废弃工厂区,径直走向了那个藏有信号塔的破旧建筑。

黑影身手敏捷,显然受过专业训练。

“发现目标!正在接近信号塔!”

监控人员立刻向指挥室汇报。

江辰和李卫民立刻打起精神。

他们知道,这个黑影,很可能就是那个逃脱的“影子”,或者与他有密切联系的人。

黑影进入建筑后,并没有立刻进行通讯。

他在建筑内停留了大约一个小时,似乎在检查设备或者接收指令。

江辰和李卫民紧张地等待着。

他们知道,这是抓捕对方的最佳时机,但同时,他们也想通过这次通讯,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终于,信号塔再次发出了微弱的电报信号!

技术部门立刻全力进行捕捉和破译。

然而,信号非常短促,而且使用了比上次更加复杂的加密方式,破译难度极大。

技术人员只能勉强截获了信号的开头部分,内容是关于“王涛事件”的简要汇报,以及对“李明”失联的分析。

“信号中断了!”

技术人员遗憾地说道,“对方的警惕性非常高,通讯时间极短。”

虽然没能完全破译信号内容,但至少确认了对方确实在使用这个信号塔进行通讯,而且他们已经得知了王涛被捕和“李明”失联的消息。

这说明,他们的网络依然在运作,而且他们正在评估损失,调整计划。

“立刻行动!不能再让他跑了!”

李卫民果断下令。

早已在外围布控的突击小组迅速出动,对废弃工厂区进行了合围。

他们悄悄地摸进破旧建筑,试图将黑影堵在里面。

然而,当突击队员冲进建筑时,里面已经空无一人!

只剩下那个藏在烟囱里的信号塔,以及一些刚刚使用过的痕迹。

“报告!目标再次逃脱!”

前线传来令人沮丧的报告。

江辰和李卫民的心情都沉了下来。

对方的反侦察能力和逃生能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他是怎么逃脱的?”

李卫民紧锁眉头。

“我们检查了建筑内外,没有发现其他出口。”

前线队员汇报道,“他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江辰看着屏幕上空荡荡的建筑内部,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知道,对方不可能凭空消失,一定是通过某种他们没有发现的方式离开了。

他突然想到了那个四合院下的密道。

难道,这个废弃工厂区,也隐藏着类似的地下通道?

“立刻对整个废弃工厂区进行全面搜索!重点检查地下区域和废弃的管道!”

江辰立刻下达新的指令。

在对废弃工厂区进行地毯式搜索后,突击队员们果然在工厂区的一处废弃锅炉房下,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地下入口!

入口通向一条更加简陋、更加隐蔽的地下通道,通道的尽头,连接着工厂区外围的一条废弃的地下排水管道。

“报告!发现新的地下通道!对方很可能通过这里逃脱了!”

江辰看着屏幕上肮脏的地下排水管道,眼神变得异常凝重。

对方对京城的地下环境如此熟悉,甚至能够利用废弃的地下设施构建逃生通道,这说明他们的渗透深度和布局之广,远超他们的想象。

“这个逃脱的‘影子’,究竟是什么人?”

李卫民沉声问道。

江辰没有回答,他盯着屏幕上那条通向未知的地下管道,心中涌起了新的疑问。

他知道,这场反间谍战,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危险的阶段。

他必须尽快找出这个“影子”的真实身份和目的,否则,“天河”项目的安全将时刻面临威胁。 ucecx5Lj0WHXEEF9DP+qGV479fSFg8AN6X+UGHmyV4CP65hzbfH3UxhdwHSzih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