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们常常忽视身体发出的微弱信号。然而,心脏的预警往往从细微处开始。学会自我检测,及时发现问题,是保护心脏的关键。
关注你的心率。你可以通过触摸手腕或颈部的动脉来感受脉搏跳动,并计数一分钟内的次数。正常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如果你的心率长期过快(超过100次/分钟)或过慢(低于50次/分钟,排除运动员等特殊情况),并且伴有其他不适,就需要引起警惕。
留意你的呼吸。如果你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如爬楼梯、快走,感到异常的呼吸急促或喘息,甚至在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这可能是心功能下降的信号。
观察你的体能。以前轻松完成的活动,现在变得力不从心,容易感到疲劳,或者运动耐力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
警惕胸部不适。胸闷、胸痛、压迫感、烧灼感,这些都可能是心脏疾病的典型症状。胸痛的特点需要注意:是压榨性的疼痛吗?会放射到左肩、左臂、背部或下颌吗?休息后能否缓解?持续多长时间?
注意水肿。如果你的脚踝、小腿或腹部出现不明原因的水肿,尤其是按压后有凹陷,可能是心功能不全导致体液潴留。
记录你的血压。如果你家里有血压计,定期测量血压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持续的高血压是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注头晕和晕厥。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可能是心律失常或脑供血不足的表现,需要立即就医。
检查皮肤和嘴唇的颜色。如果嘴唇或指甲呈青紫色,可能是缺氧的表现,提示心脏或肺部功能异常。
这些自测方法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诊断,但它们可以帮助你初步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如果你发现任何可疑的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早期发现和干预,是逆转病程、保护心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