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冥想,并非遥不可及的神坛

你是否曾经在某个疲惫不堪的傍晚,或是被琐事塞满大脑的午后,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也许我该试试冥想?”但紧接着,另一个声音可能立刻跳出来反驳:“算了吧!那得盘腿坐好久,我哪有时间?”“听说要清空所有念头?这怎么可能!”“感觉好玄乎,是不是得找个寺庙或者大师才行?”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犹豫和疑惑,那么,这一章就是为你而写。让我们一起来掀开冥想那层被误解的面纱,看看它究竟是怎样一件平实而有力的事情。

首先,请允许我大声地说:冥想,真的不需要你成为超凡脱俗的圣人,也不需要你拥有大把空闲的整块时间。它更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神坛秘术。那些关于必须双盘腿坐得像尊佛像、必须一坐就是一个小时、必须让大脑变成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念头的想法,都是流传甚广的误会!这些要求,就像给想学跑步的人设置的第一道门槛是必须跑完马拉松一样,只会把绝大多数人挡在门外,让人望而生畏。

想象一下健身。你走进健身房,教练绝不会一上来就让你举一百公斤的杠铃。他会告诉你,从轻重量开始,规律练习,肌肉自然就会增长。冥想,本质上就是一种“注意力”和“觉知力”的健身。它的“肌肉”就在你的大脑里。现代神经科学,特别是关于“大脑可塑性”的研究,给了我们坚实的信心。什么是大脑可塑性?简单说,就是你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它像一块有弹性的橡皮泥,会根据你反复进行的“练习”而改变它的结构和功能。当你规律地进行冥想练习——哪怕每天只有短短的十分钟——你其实就是在温和地、持续地“锻炼”你大脑中那些负责专注、平静和情绪调节的区域。

比如,我们大脑深处有一个叫做“杏仁核”的小小结构,它就像我们内在的“警报中心”。当你感到压力、焦虑或恐惧时,杏仁核会迅速被激活,让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进入“战斗或逃跑”的应激状态。这在远古时代遇到猛兽时救命,但在现代,面对堆积的邮件、拥堵的交通或者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频繁的警报就成了负担,让我们长期处于紧绷状态。研究发现,规律的冥想练习,就像给这个过于敏感的“警报器”安装了一个调节阀。它并不能让警报消失,但能帮助你更从容地觉察到警报响起(哦,我又紧张了),而不是立刻被它完全劫持,陷入无意识的慌乱反应中。这种觉察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

现在,让我们看看你我的日常生活吧。是不是常常觉得:

头脑像个停不下来的收音机,各种念头、担忧、计划嗡嗡作响,难以集中精力做手头的事?

一点小事就容易心烦意乱,情绪像坐过山车,起伏不定?

身体莫名地紧绷,肩颈酸痛,晚上躺在床上却思绪万千难以入眠?

感觉被各种任务推着走,时间永远不够用,内心难得片刻安宁?

如果你对以上任何一条有共鸣,那么冥想,正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工具。它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棒,一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它更像一把小小的钥匙,帮你打开一扇通向内在空间的门。在这个空间里,你可以暂时从纷扰的外界抽身,学习如何与自己的思绪、情绪、身体感受更清晰地相处,而不是被它们完全淹没或控制。它的目标不是让你从此没有烦恼,而是让你在面对烦恼时,多一份内在的稳定和选择的余地。

那么,冥想到底要求什么呢?核心只有两点:投入一点点时间,以及保持一份规律性。本书的核心承诺就是“每天十分钟”。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十分钟!这十分钟,可以是清晨闹钟响后赖床的片刻,可以是午休时靠在椅背上的短暂闭目,可以是通勤路上塞着耳机的时光,也可以是晚上临睡前躺在床上的宁静时分。它不需要你专门腾出大块时间,也不需要你改变生活节奏。关键在于“规律”而非“时长”。就像每天刷牙一样,短时间但持续的练习,其效果远胜于偶尔一次马拉松式的长坐。大脑的改变,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微小积累中悄然发生。今天十分钟,明天十分钟,坚持下去,你会感受到不同。

请放下所有关于冥想必须“完美”的想象。你不需要特别的坐垫,不需要焚香,不需要特定的音乐,更不需要把念头驱赶得一干二净。念头是大脑自然的产物,就像呼吸一样无法停止。冥想的核心练习之一,恰恰是学习如何温柔地觉察到念头的升起,然后轻轻地把注意力带回到一个更稳定的“锚点”上,比如你的呼吸,或者身体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走神无数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重要的不是你走神了,而是你一次又一次地、不评判地把自己带回来。这份耐心和觉察,就是真正的练习。

所以,亲爱的朋友,请允许我再次强调:冥想并非遥不可及的神坛。它是一项非常接地气的、有科学依据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自己内在世界的技能。它就像学习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摇晃,会摔倒,但只要肯尝试,肯坚持,每个人都能掌握。它需要的不是超凡的能力,而是一份开始的勇气和持续的耐心。每天十分钟,就是最好的起点。不要小看这十分钟,它足以在你忙碌喧嚣的生活河流中,为你开辟一个小小的宁静港湾。

一项发表在知名心理学期刊上的研究追踪了一群工作压力巨大的职场人士。在连续八周、每天仅练习十到十二分钟的正念冥想之后,研究人员检测到他们血液中的压力激素(皮质醇)水平显著下降了约百分之十二,同时自我报告的压力感和焦虑感也明显减轻。更重要的是,这些参与者并非深山隐士,他们和你我一样,是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奔波的普通人。这有力的证据说明,短时、规律的冥想练习,实实在在地能改变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对压力的反应模式。它并非虚无缥缈的安慰,而是有迹可循的身心调适之道。 vRTpI47D6BgINxEIA8hE1vMFWSBSMgGPYgOSX99HvQid151u0cuK4yD5EHEbnke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