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启程准备
——打造你的冥想角落

在第一章,我们揭开了冥想的神秘面纱,明白了它本质上是我们大脑的健身房,核心在于锻炼“注意力”与“觉察力”这两块心理肌肉。现在,你可能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开始这场内在的蜕变之旅了。然而,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往往拦在面前:“我该从哪里开始?需要准备什么特别的东西吗?”这一章,我们就来解决这些启动前的“小障碍”,让你看到,开始冥想,比你想象的简单得多——它不需要完美的禅房,也不需要超凡的意志力。只需一点点的准备和一颗愿意尝试的心,你就能轻松打造属于自己的“冥想角落”。

首先,请彻底放下“必须寻找绝对安静、独立空间”的执念。追求完美环境,常常是拖延开始的借口。冥想的核心在于内在的觉察,而非外在的条件。想一想,我们的大脑即使在相对嘈杂的环境里,不也能专注于阅读一本书、观看一部电影吗?冥想同样如此。你的冥想角落,可以在任何你觉得相对安心、能减少干扰的地方:

客厅沙发一角:家人看电视?没关系,你可以戴上耳机,或者选择家人活动较少的时段(比如清晨)。沙发的舒适能让你更容易放松。

卧室床边:早晨醒来或晚上睡前,坐在床边,双脚踏实地面,就是一个现成的冥想点。

书桌前的办公椅:午休时分,关掉电脑屏幕,调整椅背,这里就能瞬间转化为你的练习空间。同事走动?尝试低垂目光或微闭双眼,专注于内在。

阳台或飘窗:如果天气和空间允许,自然光和微风是极好的陪伴。

甚至通勤途中(安全前提下):作为乘客时,戴上降噪或普通耳机,专注于呼吸或身体感觉,车厢的晃动也可以成为觉察的对象。

关键在于“减少干扰”,而非“消除所有声音”。窗外的车流、邻居的脚步声、家里的电器嗡鸣,这些都不是敌人。你可以学习将它们视为背景音的一部分,如同聆听一场生活的交响乐。如果某些声音确实让你心烦意乱,利用轻柔的白噪音(如雨声、海浪声)或舒缓的纯音乐作为辅助背景,也是不错的选择,它能帮助掩盖那些突兀的声响。记住,环境只是背景板,你内在的体验才是舞台的中心。立即在你现有的生活空间里找到一个“相对合适”的角落,比等待一个“完美”的空间重要百倍。

接下来,聊聊姿势。看到那些盘腿莲花坐的照片就望而生畏?大可不必!冥想的姿势只有一个黄金原则:舒适且能保持警醒。

坐姿(最常用也最推荐):

椅子:选择一把有靠背的椅子(办公椅、餐椅均可)。坐在椅子前部(不要完全陷进去),让脊柱自然向上延展,感觉头顶仿佛有一根线轻轻向上提拉。不必刻意挺直如松,避免僵硬紧绷。如果腰部悬空不舒服,垫一个小靠枕或卷起的毛巾在腰后提供支撑。

双脚:平踏地面,与肩同宽或自然分开。膝盖高度最好略低于臀部或与之持平。如果脚够不着地,可以在脚下垫本书或小凳子。

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掌心可以向上(感觉开放接纳)或向下(感觉稳定踏实),或者轻轻交叠放在小腹处。手肘自然下垂,肩膀放松,远离耳朵。

头部:保持中正,下巴微收,仿佛轻柔地托着一颗珍珠。放松面部肌肉——眉头舒展,眼皮轻柔闭合或微睁目光低垂(凝视前方一米左右地面),牙关松开,舌尖轻抵上颚或自然放置。

盘腿或跪坐(可选):如果你觉得坐在地板上更舒服且能保持脊柱延伸,可以选择简易盘腿(双脚交叉放在大腿下方)或跪坐在垫子/蒲团上(臀部垫高更舒适)。同样注意放松肩膀和面部。如果感到腿麻或疼痛,及时调整!舒适是第一位的。

关键提醒:避免躺姿进行常规专注练习。躺下虽然舒适,但极易滑入睡梦,尤其对于初学者或疲惫时。躺姿更适合专门的放松或睡前引导。姿势的目标是找到一种既放松又不会让你昏昏欲睡的平衡点。过程中感觉不适?轻微调整一下身体完全没问题!冥想不是惩罚,而是善待自己。

现在,是时候谈谈时间了。很多人一想到冥想,就觉得必须挤出大块时间,立刻心生退意。请记住:我们追求的是规律性,而非单次时长。尤其是在起步阶段:

从五分钟开始!是的,你没看错,就是五分钟。这比刷几条短视频的时间还短。大脑适应新的训练模式需要时间,从短时开始能大大降低心理负担,更容易坚持。设定一个轻柔的闹钟(手机调静音振动或使用专门冥想App的柔和提示音),避免结束时被刺耳铃声惊吓。

逐步延长:当你感觉五分钟变得轻松自然,可以尝试延长到八分钟、十分钟,最终稳定在十到十五分钟。不要急于求成。二十一天计划本身就设计了渐进性。

选择易坚持的时段:

晨起:一日之初,头脑相对清明,干扰较少。醒来后,赖床五分钟,直接坐在床边开始练习。

午休:工作间隙,给自己一段“专注充电”的时间,重置下午的状态。

睡前:结束一天的忙碌,用冥想帮助身心放松,为睡眠做准备(避免做易兴奋的专注练习,选择放松扫描)。

找到你一天中最不容易被打扰、精力尚可的“碎片时间”。固定时段有助于习惯养成,但若某天实在无法在固定时间做,换个时间补上也完全没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准备,是心态的调整。带着“立刻要心如止水、烦恼全消”的期待开始,往往容易失望。冥想不是魔法开关:

放下“立刻见效”的期待:前几次练习,你可能会觉得“没什么感觉”、“念头特别多”、“坐不住”。这太正常了!就像第一次跑步会气喘吁吁一样。大脑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新的“注意力健身”方式。每一次你完成练习,无论感觉如何,都是在向大脑发送重要的信号,都是在为改变铺路。

拥抱“练习即成功”:冥想的“成功”,并不在于你体验到了多么美妙的平静,而在于你选择坐在那里,进行了练习。觉察到念头纷飞?恭喜你,觉察本身就是在练习!感到烦躁不安?觉察到烦躁,就是在锻炼觉察力!走神无数次?每一次温和地带回注意力,都是核心肌肉的一次有效锻炼。完成比完美重要百倍。

对自己温柔:如果某天漏掉了练习,或者练习中感觉特别糟糕,请不要苛责自己。冥想是学习与自己建立一种新的、更友善的关系。轻轻对自己说:“没关系,明天再来。”允许自己有状态起伏的空间。 ubRAxtUUOgnRJRfZ5OGUYixKXaLRCEkHROazUnsN8DRH4Csm6b3t1Qj18weFgg2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