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初:开始。习:习惯。意思是:人刚刚出生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天性如出一辙,彼此没有区别,但随着后天的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意思是:如果孩子不及时受到良好教育的话,他那本来善良的天性就会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关键在于“专且精”。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断:剪断。杼:梭子。意思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有一天,孟子不好好学习,逃学回到家,母亲就剪断了辛辛苦苦织成的布来教育他。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意思是:五代时期的燕山人窦禹均教育孩子很有方法,他教育出的五个儿子,都扬名于四海。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养育。过:悔过。意思是:如果只管生养了孩子而不去教育他,那就是父母失职了。如果老师教育学生不严格,那就是老师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意思是: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对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读书学习,到老了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琢。义:道义。意思是:玉石不经过一番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人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意思是:做人儿女的,年轻的时候要尽量去结识良师益友,这样才能习得很多礼节和道理。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温:使温暖。执:执行。东汉时有个人叫黄香,九岁时就知道替双亲把被窝暖热,以此来孝敬父母。这是每一个懂得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兄长,这种尊敬兄长的行为,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懂得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孝悌:孝敬父母,敬重兄长。意思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其次是见闻广博,知道基本的算术,能够识文断字。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意思是: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意思是: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纲:纲领。亲:相亲。意思是:三纲就是君臣之间要存有忠爱之义,父母和子女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