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目光拉回现代社会,“躺平”一词常被误解为消极怠工、逃避责任的代名词。然而,真正理解“躺平”的人,实则是参透了庄子逍遥哲学的智者。他们并非选择彻底放弃生活,而是在认清社会竞争的残酷真相后,主动放下对物质财富、社会地位的过度执念,不再盲目追逐“成功学”定义的人生模板。
如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彭泽县令,回归田园生活,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又如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在简朴的生活中探索生命的真谛,完成《瓦尔登湖》这部传世之作。现代的“躺平者”,或是选择远离都市喧嚣,投身乡村振兴,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助力农业发展;或是专注于小众兴趣领域,在手工制作、非遗传承中找到人生价值。他们放下的是世俗强加的沉重包袱,收获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与庄子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