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过午不食:佛教修行中的智慧结晶

“过午不食”作为佛教戒律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与哲学内涵。在佛教经典《十诵律》中记载:“日中后不食,是功德一切善法住处。”佛教认为,人体在白天阳气旺盛,消化功能较强,而午后阳气渐弱,此时进食会加重脾胃负担,且容易滋生欲望,影响修行者的内心清净。

在修行实践中,过午不食被视为一种对身心的双重修炼。通过克制饮食欲望,修行者能够锻炼意志力,培养自律精神;同时减少肠胃的消化负担,使身体更加轻盈,有助于在冥想、诵经等修行活动中保持专注和平静。许多寺庙至今仍保持着过午不食的传统,僧人们午后仅饮用清水或清淡的茶水,这种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修行,也被认为对身体健康有益。

从中医理论来看,过午不食与人体的经络气血运行规律相契合。午时(11点-13点)是心经当令之时,此时进食过多会干扰心经的气血运行;而午后阳气开始收敛,脾胃运化能力减弱,此时减少进食,有利于保护脾胃功能,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X8NlbbF6yDzkMUcmJL44AfidqliW56mbKljrAMBk8J8kvPTGTD1toNZMSbz+nJ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