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关民族的发展与未来,是教育成败的关键。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2021年,重庆市主动作为、创新思考,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政法、教育、财政、民政、卫健委、团委、妇联、关工委等13个部门发起成立了“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有幸作为联盟成员单位参与其中。我个人一直从事与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相关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借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这个学术平台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妇女儿童青少年婚姻家庭心理健康高峰论坛、各种相关的专业培训班及非专业人士的公益课堂。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作为一个专业性、公益性的学术组织,一直努力推进大众心理健康科普工作,连续多年获上级主管部门重庆市科协年度工作考核“特等奖”。同时协会拥有优秀的专家团队,积极参与策划和落实这套丛书的编撰,是编著丛书最重要的支持力量。我希望通过这套图文并茂的丛书能够促进普通大众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孩子在家天天玩游戏,父母却无可奈何;父母希望靠近孩子,但孩子总是保持距离;父母觉得为孩子付出很多,但孩子感到自己没有被看见、没有被尊重;个别中小学生拉帮结伙,一起欺辱班上的某个同学,导致这个被欺负的学生恐惧学校;也有些学生一次考试成绩失利就厌学逃学;而有些孩子被批评几句后就出现自残、轻生行为……我们越来越多地看见未成年人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精神障碍。面对这些问题时,很多父母非常无助,难以应对,要么充满自责和无奈,要么互相埋怨指责。也有父母不以为意,简单地认为是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学校和老师则有时过于紧张不安、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接受他们上学或复学,让一些孩子在回到学校参与正常的学习上又多了一些困难。而社会层面也有很多不理解的声音,对这些未成年孩子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不是去理解和帮助,反而是批判和排斥。
实际上,未成年孩子在生理、心理上具有自身突出的特点,相较于成年人,他们处于不稳定、不成熟的状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体系正处在形成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给予特别的关心、爱护、引导与帮助。来自周围的对他们的一些观念、态度的转变,可能看起来非常微小,却往往成为点亮他们生活的一束光,可能帮助他们驱散内心的一点阴霾,更好地度过这段人生旅程,走向下一个成长阶段。
本套丛书共八本书(分册),分别聚焦未成年人的心理危机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睡眠问题、心理发育问题、性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与学业竞争问题、童年养育与心理创伤问题等主题。丛书各分册的主编与副主编均是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会的骨干专家,具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或者临床经验。由于未成年人的各个生命发展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本套丛书也强调尽量涵盖现代社会中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所面临的具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
本丛书的每个分册都具有统一的架构,即以案例为导向的专业分析和建议。这些案例都源自作者专业工作中的真实案例,但同时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强调了对其个人信息的伦理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读者不要对号入座。为了使案例更加具有代表性,也可能会结合多个案例的特点来阐述。为了给大家更加直接的帮助,每个案例都会有专业的解读分析,及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书中个案不少来自临床,医务人员可能给予了适当的药物处理和建议,请读者不要擅自使用药物。如有严重的相关问题,请务必到正规的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希望通过本丛书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未成年孩子的父母、学校老师以及未成年人自己去解决教育和成长中面临的困惑,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方案。而这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难免有主观、疏漏,甚至不够精准之处,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有机会再版时可以被更正,我们将不胜感激!
在本丛书的编写过程中,我真诚地感谢重庆大学出版社的敬京女士,她是我多年的好友,当我有组织这套丛书的设想时,与她一拍即合,感谢她一路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及她身后的出版社领导和各部门的专业帮助,还有插画师李依轩、辛晨的贡献。因为有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本丛书才能顺利完成。同时,我真诚地感谢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党支部书记胡晓林、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蒙华庆及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会的成员们,在2021年9月常务理事会上对丛书编写这一提案的积极支持和鼓励。我要真诚地感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同事,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的秘书长杜莲副教授,以及副秘书长屈远博士,在组织编撰、写作框架、样章撰写与修改、篇章内容把控、文章审校等方面的共创和协助。我还要感谢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高东主任和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黄庆玲副主任医师对样章撰写的贡献!
我要感谢所有参与丛书编写的各分册主编、副主编及编委会专家和作者的辛苦付出!没有你们,这套丛书不可能面市。
我还要感谢重庆市委宣传部未成年人工作处李恬处长的支持和鼓励,并把这套丛书的编写纳入“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2022年的工作计划中。
最后,我要感谢在丛书出版前,给予积极支持的全国儿童青少年心理与精神卫生领域的知名专家,如撰写推荐序的孟馥教授、罗学荣教授、杜亚松教授,撰写推荐语的赵旭东教授、童俊教授和夏倩教授,以及家庭教育研究者刘称莲女士。
健康的心理造就健康的人生,我们的社会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的社会和家庭需要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正如“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所倡导的“善良、坚强、勇敢”的人。为此,面对特殊身心发展时期的孩子,我们需要在关心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切实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才能让孩子在参与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同时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
虽然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依然砥砺前行!
胡 华
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