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对心理具有疗愈作用。荣格曾对自己以及他治疗的精神病人采用了曼陀罗绘画疗法。
荣格使用曼陀罗进行了很有效的自我治疗。由他的日记和手稿整理而成的《红书》展示了他100多幅令人惊艳的绘画作品,使观者在体悟荣格杰出思想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他天赋异禀的艺术才华。但是,荣格在《论无意识》一文中提出,这些作品不是艺术,而是象征,象征源自无意识。
荣格的第一幅曼陀罗作品,绘制的是《“普天大系”曼陀罗》(图2)。这幅曼陀罗草稿来自《黑书》第169页。它仿佛是荣格绘制的一幅宇宙图景,但实际上这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射,可见曼陀罗的内容极富象征意义。旁边的文字便是对这幅曼陀罗中使用符号进行的注解,内容包括人类、人的灵魂、蛇、鸟、天空之母亲、大地、太阳、月亮、青蛙(蟾蜍)之神、火焰等意象。根据荣格在《黑书》开篇对这个曼陀罗的感想可知,绘制曼陀罗的过程就是他不断进行自我整合的过程,也是他引导自己向善、向有爱、向治愈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荣格所绘《“普天大系”曼陀罗》,不禁让人联想到出土于西安交通大学的西汉墓室顶部壁画。这个墓室顶部绘制了一幅古代大型彩色天象图《二十八宿天象图》(图3)。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这幅图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绘制最完整的天象图壁画。画面根据中国传统的四神、二十八宿的天文学说,在外圆与内圆之间的环形分布着传统四神(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所属二十八宿则绘成人物、动物或物体意象,如踞坐人持箕、农人牵牛、封家、双角猫头鹰、猎人网兔、须女等。内圆象征天空,在其内上部有一黑边朱红色太阳,里面有一只飞翔的金乌;其内下部与太阳相对的是一轮明月,月中有一只奔跑的玉兔和一只蟾蜍。整个画面充满了祥云和仙鹤的图案,使壁画内容更加丰富。这幅图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内容比较完整且科学的天象图,是天文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图2 荣格绘制的《“普天大系”曼陀罗》
图3 西汉墓室壁画《二十八宿天象图》
荣格所绘《“普天大系”曼陀罗》与《二十八宿天象图》有颇多相似之处。首先,内容相似。荣格认为自己绘制的《“普天大系”曼陀罗》投射出他内心的宇宙世界,而《二十八宿天象图》绘制的也是宇宙天象。其次,结构相似。荣格所绘《“普天大系”曼陀罗》以圆圈为界,内置同心内圆结构,而《二十八宿天象图》也是以大圆为轮廓,包含同心内圆结构。第三,元素相似。荣格所绘《“普天大系”曼陀罗》与《二十八宿天象图》都包含了诸多相似元素,如太阳、月亮、人、蛇、鸟、青蛙等。
由此可见,曼陀罗可以投射出人的内心世界,而人的内心世界总是有一些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正是曼陀罗疗法对全世界各种文化下的人们的心理调理、心理疗愈发挥作用的基础。荣格曾在《金花的秘密》中指出,人们的无意识中已经充满了东方的象征,已经成为心理的集体现象。应该把东方的精神财富转化为生活,来自中国的东方精神可能是一剂治疗心灵痼疾的良药。
当然,荣格所绘《“普天大系”曼陀罗》与《二十八宿天象图》也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二十八宿天象图》具有更加良好的结构性。这种良好的结构性体现在外圆和内圆之间四神位列四方的布局上,正如东汉天文学家张衡《灵宪》中提到,“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这种布局还应用于行军布阵中,《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四神位居固定方位,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在汉镜中常见“左龙右虎辟不祥,朱鸟玄武顺阴阳”的文字记载,这是在汉代阴阳五行观念下产生的辟邪除凶、福佑子孙、阴阳对立统一的象征意义。内圆中有日月上下对应,也反映了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这种良好的结构性反映了经过历代发展逐渐形成的宇宙观中包含人们对宇宙结构的相对稳定的认知。
荣格绘制的《“普天大系”曼陀罗》虽然也有层层套圈的同心圆结构、内嵌车轴式辐射结构,在横轴和纵轴中似乎还对称地按照重要性及等级对重要元素(如太阳、月亮等)作了相应排序,布置于荣格个人认为的最佳位置,只不过这些位置更加体现了荣格个人的心理秩序。
其次,《二十八宿天象图》的意象元素具有良好的整合性。四神的意象元素来源于古代天文学,空中四个方位分别由七宿星辰的形状想象而来,到汉代被看作与辟邪求福有关。太阳中的金乌、月中的兔子和蟾蜍,均有神话故事或典籍可考。关于太阳中的金乌,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关于月中兔子和蟾蜍,屈原在《天问》中曾发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问月亮为什么要把兔子养在腹中?西汉刘向在《五经通义》中用“阴阳”之说解释月亮上为何有“兔”和“蟾蜍”存在:“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蟾蜍和兔子的形象经常同时出现在与月亮有关的艺术作品中。例如,西汉蟾蜍玉兔纹瓦当(图4)上就生动地刻画了一只跳起的蟾蜍和一只奔跑的兔子,而瓦当似满月。这里所蕴含的神话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里颇有影响的流行元素。
荣格绘制的《“普天大系”曼陀罗》中使用了较多的个人理解符号,代表了他的个体潜意识及其所处文化下的集体潜意识的集合。荣格在其著作中也非常注重从个人的成长经历、宗教和神话等角度出发来分析自己的潜意识。由于此处无须分析荣格当时的心理状态,故不赘言探讨。
图4 西汉蟾蜍玉兔纹瓦当
再次,《二十八宿天象图》反映的心理宇宙观更具有系统性。该壁画是中国古人根据天象绘制的。所谓“天象”,《周易·系辞上》开篇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东晋韩康伯对之进行注解,认为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所以,天象图包括的形象是日月星辰。天象图中的四神分别是四方星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位天神实际上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星神崇拜,其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根据文物考证,在距今4500年前史前时期的濮阳西水坡墓地M45中,四神中“龙与虎”的雏形组合就已经出现。后来,湖北随州城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与四神的名称。《二十八宿天象图》壁画是中国古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结构、元素也历经多个朝代的积累和变迁并逐渐丰富和完善,而非一时一人以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所以,这幅壁画展现的不仅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的宏观认识,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集体潜意识不断明晰的过程。
荣格绘制的《“普天大系”曼陀罗》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幅曼陀罗作品,代表他开启对个人心理世界的探索之门,这是他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集合,反映的是他个人的内心状态,是他个人内心的宇宙世界通过曼陀罗绘画进行的梳理和整合。
个人曼陀罗绘画作品可以通过个人的经历和他接触的文化去分析。其中,文化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集体潜意识部分,是个人潜意识的基底。曼陀罗绘画不仅可以通过文化这种集体潜意识的意象表征去了解和探索个人的内心,或许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力量去发现、洞察以及治愈心理。
荣格认为曼陀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曼陀罗符合习俗的象征语言就像数学公式、符号一样精确。荣格自己就在不断尝试理解象征的本质,并从象征角度来观察自己脑海中的意象。根据观察和摸索,他逐渐得出以下结论:在任何既定的时期,无意识的内容都是相对的,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根据活动的无意识力量去改造自己的观点”。
荣格的绘画作品是荣格研究无意识领域的一种途径,也是探析无意识内容的一种方法。他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利用神话、史诗、诗集等作品,例如歌德的《浮士德》、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文学巨著,结合自己无意识记录的内容,去发现无意识的象征及象征的功能。
荣格根据自己的经验,还发展了心理治疗的新目标和新方法。最初的心理治疗关注的是如何治疗功能性神经障碍或神经症,这是一种没有任何器质性病理基础的心理疾病,但是患者往往深感痛苦,而且通常表现出明显的身体症状(如头痛、失明、瘫痪等),还严重妨碍患者的正常社会功能。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荣格对心理治疗实践进行了重构。在他的主导下,心理治疗不再局限于精神病理学的治疗,开始变成一种通过促进个体自我心灵的整合继而达到心理状态更加舒适和高层次发展的实践。
荣格鼓励他的病人把自己无意识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并发现这样的做法非常有助于治疗。尽管会出现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情境,几乎也没有合适的语言可以形容这种无意识幻想的碎片,但是他会引导病人去寻找自己的象征表现,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因此,荣格发明的这种治疗方法以表达、投射、象征、升华、外化等为基础,以曼陀罗绘画方式为媒介,使人们通过在圆中绘画,将自身人格和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内容呈现出来,并在绘画过程中达到宣泄情绪、改善情绪、修复创伤和整合人格的非语言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