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PREFACE
序言

当下,企业出海浪潮汹涌。有的企业已经出海,更多的则是跃跃欲试。2024年,各种场合都在谈论“出海”,不少公司定下海外业务目标,有人称2024年为中国企业出海元年。

据Wind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A股5383家上市公司中,超过50%选择了布局海外市场。“不出海,就出局”似乎成为共识。众多中国企业,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纷纷踏上了略显仓促的出海征程。

“不出海,就出局”,这一说法绝非危言耸听。或许有人会质疑,中国市场如此广阔,为何一定要出海呢?在我看来,尽管当前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仍在持续加深,国内外市场也在不断深度交融。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24年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取消了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实现了内外资同等待遇。这意味着,不管是我们的客户、供应商,还是街边的小店,都有可能成为全球化运营的企业。所以,即便中国企业不出海,也难以避免与具备全球运营能力的企业竞争。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升全球化竞争能力对中国企业而言已成为必然选择。就像欧洲许多小国家,由于本土市场有限,企业从诞生之初就投身全球竞争,反而催生了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在当下的大环境中,中国企业若想在国内外市场站稳脚跟,就必须在思想、规则以及能力上积极出海,融入全球竞争,尤其在认知和能力上必须“出海”,即使本土经营,也要具备全球视野。

中国企业出海主要有以下四大目的。

拓展市场: 国内市场逐渐饱和,海外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

获取资源: 通过全球化布局,企业能够获取优质原材料、低成本劳动力以及先进技术。

分散风险: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塑造品牌: 打造全球性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出海并非仅仅是产品出口,还涉及品牌、工厂、供应链等多维度的拓展,其核心在于人的认知与能力的出海。出海,不是简单的场地转移,而是成本结构的改变。出海能够倒逼企业优化组织、提升效率、调整模式、摆脱低端,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真正的制造强国。中国企业出海尽管经验尚显不足,但这也是价值链的延伸、供应链能力的提升,更是制造业的新生。

无论企业以何种方式出海,供应链始终是关键支撑,然而出海之路也困难重重。

中国企业出海将面临以下四大挑战。

合规挑战: 进入不同国家,贸易、税收、环保、劳工等法规存在差异,可能带来法律风险。

沟通挑战: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文化、语言和商业习惯的差异会影响协同效率。

效率挑战: 供应链环节增多,流程拉长,成本上升,风险加剧,进而导致运营效率降低。

本地化挑战: 出海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本地化能力的竞争,需要推动产品、供应商、员工、网络及品牌的本地化。

作为采购与供应链领域的观察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我深知这些挑战的复杂性。我个人在企业出海领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曾担任中国一汽驻莫斯科首席代表,并曾在欧美日韩等地的跨国公司担任采购总监、全球采购经理、供应链总监和总经理等职务。我亲身经历了跨国公司全球化布局与供应链构建的全过程,既见证了高效供应链的成功搭建,也目睹了因忽视本土化而导致的失败案例。这些经验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认知,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企业出海亟须系统性指导。

创作本书的三大动力

企业需求: 在培训与咨询过程中,许多出海企业提出了实际问题,比如寻找本地供应商困难、成本高昂、存在文化冲突等。这些问题暴露出企业出海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知识与实践存在空白。

社会需求: 出海已成为热门话题,政府、企业和学术界都在探索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路径。中国企业在全球布局中面临着法律、贸易规则等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合规陷阱。

未来需求: 中国企业出海,外企推行“中国+1”和“Local for local”(本地资源用于本地)策略,供应链重构已是大势所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制造业向何处转移,谁是最大的连接器、中转站,供应链将以怎样的形式重构,这些宏大议题亟待深入探讨。

本书的核心内容

本书基于对100多家企业的访谈和3000多人次的调研,紧扣企业出海的四大挑战,提供从战略到执行的实战指南,通过三大自创模型展开阐述。

4P+C模型: 用于供应链顶层设计,涵盖产品、流程、伙伴、渠道/设施和客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构建紧密协同的供应链。

OPPT模型: 从组织(Organization)、流程(Process)、人员(People)、技术(Technology)四个维度,支撑供应链战略落地。

SCM321模型: 聚焦“三个流、两条主线,一个突破口”,即聚焦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三个供应链管理对象,抓住“组织之间高效协同和供需之间精准对接”这两条工作主线,以及交付这个突破口。该模型能帮助读者用“321”一句话理解供应链,从大处着眼构建全景图,从小处着手落地实操。

本书的体例设计

供应链管理博大精深,相关理论著作众多且系统全面,我本人也曾撰写《供应链2035:智能时代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战略顶层设计:一句话解构供应链》两本书。因此,在本书中,我转变写作思路,不再追求全面、系统,而是紧扣企业出海面临的四大挑战,通过理论框架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以“开篇案例”(从实践中萃取的虚拟案例)、“案例研究”(真实企业实践)、“经验分享”(实战总结)、“实战指南”(参考建议)四种形式,为读者提供一套从战略到执行的实战指南。

书中的“四大挑战”明确了问题方向,三大模型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战解法。本书共9章,并配有附录,从组织搭建、人才配置,呼应OPPT中的O(组织)和P(人员);到需求洞察、产品重构等,契合4P+C模型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再到风险防控、数字化转型,关联OPPT中的P(流程)和T(技术);最后到实践探索,融合三大模型的核心。旨在助力企业在出海征程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稳健前行。

本书面向企业高管、供应链从业者及学术界,让我们共同探讨出海供应链管理这一热门话题。书中会列举大量的案例,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涉及中外企业的不同实例,为读者提供参考。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武建军、田其新、耿学寨、刘婷婷、赵超平、于山、王晓晖、张勇、常青、孙慧芳、孙卓巍、殷成胜等人为本书撰写贡献的宝贵建议与案例,感谢参与面对面访谈的180多位供应链高管,他们分享了生动的一线实战经历。同时,也衷心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体例提出的专业建议。

在正式阅读本书之前,读者不妨先做个“自评问卷”,评估一下自己企业的供应链能力,看看有哪些差距。然后,我们带着这些差距和四大挑战问题,一起走进书里,共同学习、交流。企业出海,必须品牌引领,供应链支撑。本书聚焦出海企业供应链管理,阐述一套从战略到执行的实战指南,愿供应链出海点亮中国企业的全球商业版图。 eGoiru8BOHlj46RbCBaiFFir4XjpKWWtm6Oj3B/KozoElLaItIUk4kvZTYByoSs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