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组织中所有与数据相关的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组织的数据工作包含不同内容,这里将其定义为组织数据体系,如图2-9所示。组织数据体系是指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框架,它涵盖了数据及其管理、实现、治理等多个方面,整合了组织内部所有数据相关的活动、流程、技术和人员,旨在确保数据的有效收集、整合、管理、利用和保护,以支持组织的业务战略和决策过程。数据体系不仅关注数据本身的质量、准确性和安全性,还强调数据的价值挖掘、流通共享以及对业务战略和决策的支撑作用。
图2-9 组织数据体系
概括而言,组织数据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体系,通过明确的战略指导、规范的治理流程、高效的资源管理、有效的数据资产管理,以及持续的监督与优化,旨在最大化数据资产的价值,促进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业务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组织数据体系可以从宏观战略角度和管理对象角度进行分析。
从宏观战略角度,可以认为组织数据体系建设围绕数据战略展开,包括数据战略的设计、实施、管理与监督。
(1)数据战略设计 创建和规划组织数据战略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数据资源蓝图设计:确定组织未来数据资源的蓝图,包括数据资源的分类、存储、布局等。
2)数据资产蓝图设计:确定组织中未来数据资产的类型及具体信息,包括数据资产类型、来源、使用方式和价值。
3)数据管理体系蓝图设计:规划如何管理和维护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确保数据资源的质量和可用性,挖掘数据资产的价值。
4)数据战略实施路线图设计:规划如何将组织的数据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步骤、里程碑、资源投入预估等。通过这个设计过程,组织能够确保数据战略得到有效执行,并逐步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转型。
(2)数据战略实施 将设计阶段的计划和蓝图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具体包括数据资源的设计、实施与管理,数据资产的设计、实施与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这里也可以将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数据资产的管理合并在一起,作为组织数据管理体系进行建设。
1)数据资源的设计、实施与管理: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地规划、开发、部署和维护其数据资源的一系列系统化的过程。设计阶段涉及对数据资源架构和标准的规划,确定数据资源的分类、存储和管理方式;实施阶段则将这些设计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包括数据资源的迁移、存储、治理和处置;管理阶段包括数据资源的持续监控,质量保证和安全保护,以及确保数据资源符合组织的数据资源政策和标准。
2)数据资产的设计、实施与管理:确保组织的数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和保护的一系列活动。设计阶段,组织需要确定数据资产的分类、结构和价值,制定数据资产分类和标准;实施阶段,将设计转化为实际行动,包括数据资产的开发、登记、使用和处置;管理阶段则涉及数据资产的持续监控、维护、价值评估和风险管理,确保数据资产能够持续为组织带来业务价值。
3)保障体系的建设:组织数据体系的设计、实现和管理需要多方面的投入,一般来说,包括管理组织、管理机制、标准规范、数据人才、平台工具、技术创新、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资源保障。在这里需要注意,资金可以作为保障也可以不作为保障,在本书中未包含在保障体系中。一般在战略设计时就会预测配套资金和各类资源,在建设时需要保证资金按计划投入和监控投入/使用情况,在建设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审计。
(3)数据战略管理 组织为了实现其业务目标和提升竞争力,对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进行规划、指导和监督的过程。组织数据战略包括使用数据以获得竞争优势和支持组织目标的业务计划。组织数据战略必须来自对业务战略固有数据需求的理解:组织需要什么数据,如何获取数据,如何管理数据并确保其可靠性以及如何利用数据。
(4)监督体系 即数据治理,一般认为数据治理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数据治理是一套管理流程和政策,是数据管理框架,是对数据管理体系的建章立制,即数据治理是组织内部对数据战略、数据资源、数据资产进行监督、控制和指导的一套管理机制和流程,包含了数据管理体系中相对宏观的内容,例如数据战略、数据管理政策、数据管理流程、数据管理组织、数据管理标准规范、数据管理沟通等。此种情况下,数据治理的大部分内容与保障体系重合。
2)数据治理是一个过程集合,旨在通过对数据管理体系持续的评价、指导、监督和治理,确保数据管理体系按照数据战略和路线图落地和运行,保证数据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高质量和可控性,以支持组织的商业目标。它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集合,监督数据管理政策、标准、架构的执行,发现数据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对管理体系进行修正,确保数据资源/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恰当的管理,旨在实现数据及其应用过程中的管控活动、绩效管理和优化管理。
这里的监督与治理主要针对数据战略,同样有两层含义:①建立数据战略管理的管理机制和流程,包括数据战略相关的政策、标准和程序;②监督数据战略管理政策和标准的执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对数据战略管理体系进行修正,确保数据战略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得到恰当的管理。
从管理对象角度,可以将组织数据体系分为被管理对象和管理职能两大部分。
(1)被管理对象 包括数据战略、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其中,各类对象都涉及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实现。
1)数据战略实现过程:数据战略的规划和设计、实施、优化。
2)数据资源建设过程:数据资源的设计、迁移、存储、治理和处置。
3)数据资产实现过程:数据资产的设计、开发、登记、使用和处置。
4)保障体系的建设:管理组织、管理机制、标准规范、数据人才、平台工具、技术创新、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建设。
(2)管理职能 包括数据战略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资产管理和数据治理,旨在对数据战略、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并对整个管理职能进行监督和控制。
1)数据战略管理:同2.5.1节。
2)数据资源管理:组织对数据资源进行日常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控制过程,包括数据资源架构管理、数据资源质量管理、数据风险管理、数据资源生命周期管理,目的是确保数据资源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3)数据资产管理:组织对数据资产进行日常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控制过程,包括数据资产需求管理、数据资产价值管理、数据资产流通管理、数据资产风险管理、数据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等,目的是控制、保护、交付和提高数据资产的价值。
4)数据治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建章立制,二是对数据管理职能的监督和治理。
5)保障体系:同2.5.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