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何状态下都能够产出:职业选手和普通选手最大的区别

另一个常见的不去行动的理由是“我现在状态不好”——没有干劲、心情不佳、身心疲惫、情绪萎靡……这些都可以成为此刻、下一刻、再下一刻不去行动的理由。

问题是,什么时候才能有好状态呢?好状态一定会来吗?明天一定跟今天不一样吗?

“状态好了才能行动”——这是非专业人士才有的迷思。

人不是因为有高能量感才行动的,而是因为行动才有高能量感的。

那些常年保持大量产出的高手,真的是得益于永远处在最佳状态吗?他们每时每刻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热爱工作吗?

当然不是。即便最老练的作家也有写不出文字的时候,最高产的学者也有遇见瓶颈的时候,最有创造力的画家也有创意枯竭的时候。

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任何状态下都能产出——不管今天有没有灵感、心情好不好、想不想坐到办公桌前,都会按时按点完成任务。

而业余爱好者需要依靠灵感的垂青、好状态的垂青、好心情的垂青,这些都是过于飘忽不定的因素。

figure_0054_0001

无数各行各业的职业选手都在反复告诫我们:不要依赖“想干活的状态”去干活,而要培养任何时候都能产出的能力。例如:

· 作家史蒂芬·普雷斯菲尔德说,所有艺术家毕生都要跟自己的内阻力战斗下去。一件事情对你越重要,你就越会觉得内阻力大,但这不应该影响你去工作。

· 漫画家斯科特·亚当斯说,人应该建立一个每天都为之奋斗的“系统”,无论状态好坏、短期内是否有奖励,都要花时间去每天磨炼自己的技能。

· 高产教授保罗·席尔瓦告诫我们,不管自己当天想不想写论文、有多不愿意工作,只要制订了写作计划,就要按时按点坐到办公桌前,就像跟人约好了见面,一定要准时赴约一样。

· 村上春树长期坚持跑步和写作,他说,“今天不想跑步,所以才去跑”,这才是跑步的意义。

任何领域内的成事者都要依靠持续的,有规律的,不间断的产出。不管是一份工作文书,还是一个创业项目、一篇公众号文章,不间断的、雷打不动的产出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做成事情并非只依靠老天赏饭或者偶尔的好状态,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稳定性来达成的目标。

在普通选手抱怨自己状态太差无法干活时,高手会告诉自己“我的产出跟我此刻的感受无关”。他们日行二十里,风雨无阻。

正是这些具体的行动,带动他们一次次冲破舒适区、习得新技能、维持能量感。

内心即便惊涛拍岸,如果不落实到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上,也毫无意义。他人哪有义务去欣赏你内心的波澜呢?宇宙自有其运转规律,世间万物都以自己为世界中心,而真正能推动世界向前的实际贡献才会被奖励。

宇宙管你要的是结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归根结底,是你脚下走了多远,而不是你内心风浪有多大,决定了你的价值。

figure_0022_0001 要点:

行动应该与想不想行动无关。要在持续的,有规律的,雷打不动的行动中不断积累能量感。 piBjPsQ6lBfxfLIRhxYD6LXA0873hdj1EPoxOyndCqYxQ2Uy4f07oxYMIWm27hw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