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愣头青子路

做事不过脑子的子路,常常惹得老师生气。

有一次,卫国想请孔夫子去做官。我们知道,卫是个文明古国,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建政时间跟孔子的鲁国同样早,但到春秋时期已经衰落。帮助衰落的“百年老店”实现复兴,是老先生最最想做的事情。

所以卫国来请他,他很高兴。

同学们也高兴,尤其是政事科的。

且慢!什么叫政事科?

原来,孔子培养学生分学科,共有四个:

德行科:道德品质。

言语科:外交辞令。

政事科:行政管理。

文学科:古籍整理。

很清楚,政事科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政治学系。

这个科的学生,最想当官。

子路想当中等国家的宰相。

冉有想做寡民小国的管家。

他们这样想并没有错。不当官,学来的知识就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听说卫国请老师任职,政事科的学生便欢欣鼓舞,感觉看到了前途和希望,同时也很想知道老师当真做了高官,会有什么样的施政纲领。

不过,冉有为人谨慎,心里再痒也不敢说。子路却没心没肺口无遮拦。他冲到孔子跟前张嘴就问:老师到了卫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因为孔子对自己的从政早有思想准备。在他看来,一个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秩序,要有规矩。没有秩序,就是乱世。

乱世是不好的。

孔夫子不喜欢,大多数人也不喜欢。

那么,怎样才能不乱呢?

孔子的主张是:

正名。

什么叫正名?

名有三种:

名分 每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名目 事物和事情的名称

名义 行动所依据的资格和理由

这三样,都是维持社会秩序的。

关键则在于,大家都认识到名分、名目和名义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而且坚持其正确性和正当性。

比方说:明媒正娶。

古时守与不守这个规矩,有什么区别呢?

聘则为妻奔则妾。遵照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娶进家来的,名正言顺是妻。私订终身则很危险,弄不好一辈子都只能做小老婆。所以《牡丹亭》里的杜丽娘,甚至早在复生之前,就明确要求柳梦梅明媒正娶,因为私奔的后果很严重。

名,是不是很重要?

难怪孔子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因此他认为,有序的社会就该是:

每个人都有名分。

每件事都有名目。

每次行动都有名义。

而且正确或正当。

不符合这些标准呢?

就叫师出无名。

或者太不像话。

奇怪!做人做事,为什么要“像话”呢?

因为“话”就是名。

名分或名义出了问题,就会有人说闲话。

这就要正名。

所以子路问施政纲领,孔子便踌躇满志地说:

必也正名乎!

这话的意思是:哈!我到卫国掌了权,第一件事情就是先要把每个人的名分,每件事的名目,每次行动的名义,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端端正正。

听了这话,子路差点就扑哧一声笑出来。

子路心想,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当务之急可谓数不胜数,老师你整这些虚头巴脑既不管吃又不管用的玩意干吗?于是难听话便脱口而出: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现在看来,子路确实口不择言。因为这话翻译过来大概就是:嘻!老师当真这样想吗?那也太迂腐了吧!正什么名?怎么正?正得了吗?何必呢?

孔子兴致正高,却被劈头盖脸浇了一盆凉水,浑身气都不打一处来。何况这些扫兴话还是学生说的,岂非太不像话?便叫着子路的名当头棒喝:

野哉,由也!

那么,孔子的主张对吗?

这就只能从长计议了。简单地说,要求名正言顺是有道理的。比如出兵他国是侵略还是维和,要看是否得到联合国授权。但名分、名目和名义由谁制定,像话不像话又归谁说了算,则是一个必须讨论的问题。

不过,说子路没有风度倒并不冤枉。要知道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如西方的绅士或中国的君子,言行举止都应该彬彬有礼,哪能像子路这样,长辈和老师的话还没说完就一头顶回去,还说得那么难听。

于是孔子骂完,接着便教训子路:

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就应该保持沉默!

可惜,这对子路来说实在太难了。

因为他原本就是野小子。

本节故事见《论语·子路》
孔门四科见《论语·先进》 C8G0la5859hI9B7nOhelNXTn3woQhrE/T8RR+hzSKrlpK0KT/QG+Ouv7qgFoZl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