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首
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汉代《古诗十九首》里的一首诗。南朝萧统编《文选》,选了汉代文人创作的五言诗十九首,没有标注作者的名字。这十九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很高的地位,是《诗经》《楚辞》之后重要的诗歌文本,一则开创了五言诗的格式;二则写人生的无常、失意、离别,几乎是第一次把生命的痛苦通过诗歌表现出来。这一首《迢迢牵牛星》演绎了牵牛织女的故事,写了相望却不能相见的悲哀。

第一句讲了天上的两颗星星。迢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银河里的一颗星星;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是银河,河汉女,就是织女星,在银河西,与牵牛星隔河相对。牵牛星和织女星,从地球上看上去都是很遥远的,也很明亮。但为什么特意用“迢迢”形容牵牛星,而用“皎皎”形容织女星呢?一种解释是,古代的男子往往要远游,所以用“迢迢”,而“皎皎”会让人联想到女性美。还有一个文字上的细节,牵牛星直接用了星座的名字,而织女星用了“河汉女”,用了拟人化的说法,一方面是为了押韵,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这首诗是关于两颗星星的一种联想。

第二句和第三句,讲了织女的情状。“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擢,是伸出,“纤纤擢素手”,是为了押韵而改变了句子结构,应该是“擢纤纤素手”,伸出柔软洁白的小手;札札,是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弄,有玩、游戏的意思。织女伸手去织布,却只是抚弄着织布机。“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整天也没有织成一匹布,哭哭啼啼的,泪水像下雨一样。

第四句和第五句,抒发了诗人的感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银河看上去很清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然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美丽的织女在银河边,望着另一边的牵牛,两人却相顾无言。

这首诗写了牵牛星和织女星相望却不能相见的悲伤,遥远星空里的两颗星星成了悲悲戚戚的一对情人,尤其是织女星,像一个害了相思病的女子。古人以肉眼观察星空,觉得银河不过“清且浅”,是“盈盈一水间”。而事实上,以今天的科学观测,我们都知道,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相隔了约十六光年,以光的速度,也要近十六年才能行完全程。

在今天的天文学中,织女星叫“Vega”,属于天琴座,是极为明亮的一颗恒星。牛郎星(牵牛星)叫“Altair”,属于天鹰座,也是很明亮的星星,银白色的。牛郎星两侧有两颗较暗的星星——河鼓一、河鼓三。在后来的民间故事里,这两颗星成为牛郎和织女的一儿一女。

夏秋之交,也就是农历七月七日前后,牛郎、织女这两颗星星先后升上中天,分列在银河两边,仿佛在相互凝望。这个时候,月亮接近银河,月光闪耀,群星璀璨。“七”这个数字,在古人心里是时间的一个自然段落,也含有某种神奇的、吉祥的力量。七月七日,好像有了非同寻常的意蕴。

为什么会称这两颗星为织女星和牵牛星?有一种说法是,农历七月,织女星最亮的时候,正好是纺织的时节。八月,牵牛星升到最高点,这时正好是用动物祭祀的时节。也许,牵牛,就是把牛牵去祭祀吧。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翻译过来:仰望那浩瀚灿烂的银河,如同明镜;只见那织女星,整日整夜七次移位运转忙。织女星虽然一天一夜七移运转忙,终归不能织成美丽的文织锦。再看那颗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像人间的牛那样真的可以拉车。

这是中国文学里最早的有关“牵牛星”和“织女星”的描述。后来,它们就越来越人间化,被编成故事了。西晋的傅玄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可以想象一下,从前的中国人,夜晚仰望星空,看到银河闪烁,其两边各有一颗星星,两星中间隔了一条银河,好像很近,又好像很远,就像一对相爱的情人,脉脉相对,却无法走到一起、拥抱在一起。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殷芸写了一则小故事,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的最初版本。故事说:在银河(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织女是天帝的女儿,这个天帝,不是我们熟悉的玉皇大帝,而是上古传说里的天帝。织女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没有休息时间,更谈不上打扮自己。天帝怜惜她,把她嫁给了银河(天河)的牵牛。没想到织女出嫁后就沉迷于男欢女爱,把纺织的事懈怠了。天帝很不高兴,就让织女回到东边,牵牛还在西边,允许他们每年相见一次。每年进入秋天的第七天,喜鹊的头顶突然就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们在这一天飞到天河,搭成鹊桥,让牵牛和织女相会,头上的羽毛都被踩掉了。

殷芸把一个朦胧的意象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说的是天上的事,发生的场景也在天上,只不过把天上的事人间化了;后来,这个传说发生的场景就慢慢从天上换到了地上,成了民间故事。童年时代,在江南夏天的晚上乘凉,我看着星空,听大人讲故事,听得最多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讲述的人把两颗星星的浪漫故事变成了人间年轻农民娶仙女的传奇。牛郎,一个孤儿,一个很朴实勤劳的年轻农民,受到嫂子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陪着他。然后,七个仙女下凡,牛郎偷走了那个最小的仙女的衣服。那个仙女就是织女,后来嫁给牛郎,生了两个小孩。再后来,王母娘娘知道了这件事,大发雷霆,于是降旨召回织女,牛郎便穿着用老牛的皮做成的鞋子,带着两个小孩,一路追到了天上。据说王母娘娘用金钗划了一条河,不让牛郎过去,但允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见。喜鹊被他们的爱感动了,便飞到银河上为他们搭桥。

民间故事在被讲述时常常突出牛郎的人间身份,忘了他本来是一颗星星下凡。所以,故事就有了漏洞。最显著的就是他偷看仙女洗澡,还偷人家衣服。在现代人看来,这不过是流氓行径。但实际上,最初的故事里,牛郎也是天上的星星,在天上时就已经和织女相爱。所以,他后来作为牛郎做出的行为并不怪异,更非流氓行为。

这是由两颗星星的意象引申出来的民间故事,也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里面隐含的爱,不是青春男女的爱,更多的是夫妻的爱,代表了从前中国人理想的家庭生活——男耕女织、养儿育女。这个来自浩瀚星空的想象,最后聚焦于人世间的日常——劳动和繁衍——其中蕴含的满是人间的艰辛。而在文人的笔下,这个故事却有爱情的一面。古典诗词里,河汉、牵牛、织女,成了情人相见难的语言符号。 5r89xigNmzetUFARbKSYdELSzIBnGQeVY6bHh5HhZvuznsvk89H+gxjck8ZzN7X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