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这首诗叫《白头吟》,作者是卓文君(前175—前121)。有一个成语叫“文君当垆”,垆,是一个土台子,用来摆放酒瓮;当垆,就是守在土台子边。是谁守在土台子边呢?是一个叫卓文君的女人。这个成语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一个叫卓文君的女人在小酒馆里卖酒。
这个成语背后是一对男女私奔的故事。西汉时期,四川临邛县有一个大富豪叫卓王孙,他的女儿卓文君不到二十岁就守了寡,住在父亲家里。那时候,临邛县的县令王吉邀请自己的朋友司马相如来临邛游玩。司马相如是成都人,很有才华,当时已经写出了《子虚赋》这样有名的作品,但家境很贫穷。因为司马相如是县令的朋友,所以卓王孙就在自己家宴请他。宴会上,县令请司马相如为大家弹琴。司马相如便弹奏了有名的《凤求凰》,开头的歌词是这样的: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司马相如弹奏的时候,卓文君躲在帘子后偷听,一下子被打动了。据《史记》记载,宴会结束后,司马相如派人给卓文君送了礼物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卓文君连夜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一起到了司马相如位于成都的家里。一进家门,卓文君看到的是家徒四壁。
她的父亲卓王孙听说后很生气,觉得女儿太不像话了,决定不给女儿一分钱,以后也不给家产。卓文君一直闷闷不乐,不久,对司马相如说,不如我们回到临邛,好歹那里还有兄弟,就算向他们借钱,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穷困。于是,两个人便回到了临邛,卖掉了所有的车马,买了一间酒铺来卖酒。卓文君亲自打理生意,司马相如也穿上工作服,和酒保、杂役一起工作,在集市上洗涤酒器。
这让卓王孙觉得很丢脸,只好妥协,分给卓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等各种财物。于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回到成都,购置了农田和住屋,成了富有的人。
后来,司马相如因为文章而被汉武帝重用。《史记》中关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记述,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是穷书生获得富贵女芳心的故事,历来是中国文人的谈资。但民间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说是司马相如因为一篇《上林赋》得到了汉武帝的喜欢。他升了官后,想要纳茂陵的一个女子为妾,卓文君就写了这首《白头吟》给司马相如,表达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意思:两个人相爱结婚,就应该一心一意;爱是承诺,假如这种承诺失去了,那么,不如分手。你就自己好好过你的日子,不用担心我,咱们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纯白得像山上的雪,皎洁得像云间的月亮。这里应该是比喻两个人的情爱。“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听说你心里有了别人,我特意来和你诀别。“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今天我们就好好喝一场酒,明天就在沟头告别。“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慢慢沿着宫墙边的沟水走去,我们过往的情意啊,像水一样流走了。“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当初我离家追随你,没有像一般的女孩子那样哭哭啼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我当时以为得到了一个一心对我好的人,会和我白首到老。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钓鱼的竹竿很长,鱼尾巴像羽毛那样活泼。古代以钓鱼来比喻男欢女爱。也有人解释为,用鱼饵来引诱鱼儿上钩,好比用钱财来吸引异性,终究不长久。“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男子应当重情重义,情义不是可以用钱财来衡量的。隐隐有一个意思,是在说男子不应该用钱财去引诱女性,而女性不应该只看重男子的钱财。
卓文君的故事,表面上看好像是平常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能真正穿越时间,至今仍然闪光的是卓文君这个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与选择。先是她的私奔,她愿意和司马相如一起过苦日子;然后是当司马相如变心的时候,她选择了豁达地离开。即使在今天,也很少有女性能像她这般,她还是很了不起的。因此,钱锺书先生认为司马迁把卓文君写进《史记》,是目光如炬,写出了自由婚姻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