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架军用值班机从福州飞向漳州

皮定均(中)与乡亲们在一起

上午9点,皮定均将军乘坐伊尔-14军用值班机离开福州,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蒋亭陪同前拄,他们要先到漳州,再从漳州空军机场转乘直升飞机到东山岛。

随着一阵“嗡嗡”的轰鸣和离心的感觉,飞机骤然蹿上蓝天。银色的机翼缓缓地掠过城市、村庄、田野,朵朵白云如同伸手可摸的棉絮在机窗前飘过……

皮定均沉默着凝视窗外。

大海出现了!这块被称为台湾海峡的海面美丽而平静。一条金黄色,那是海滩;一条天蓝色。那是近海;一条淡白色,那是反光的远海海面。在近海海面上,有一串葡萄似的大大小小的岛屿。不用翻地图,皮定均将军眼前也一目了然:福建前线沿海由北向南,从台山列岛开始,接着是马祖岛、平潭岛、南日群岛,而后是湄州岛、金门岛,最南端的便是今天要去的目的地——东山岛。

22年前,皮定均升任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时,展现在他面前的这条台湾海峡并不美丽,也不平静——当时全国安定,唯有福建前线战火不断。这是一块贫穷而又伤痕累累的土地。

皮定均将军面临的防线极其糟糕、困难。它的对面就是台湾、澎湖,近岸还有马祖、金门两颗钉子,蒋介石政权的飞机一抬腿就可以进来“下蛋”,大炮一抬头就可以把钢铁暴雨倾泻过来,训练有素的“水鬼”经常在我军的鼻子底下游弋活动……

走马上任以后,作为“前线指挥官”的皮定均将军颇有几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豪气。同时也有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沉重。

皮定均将军的记忆深处,搅起了崇武海战的浪花。

1965年11月14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来自福建前线的战斗捷报:“解放军担任护渔任务的舰艇部队,在崇武以东海域,击沉美制蒋军护航舰‘永昌号’,击伤美制蒋军大型猎潜艇‘永泰号’。”

使将军记忆犹新的并不是这场海战的激烈场面,而是组织这场战斗的决策过程。凡是了解当时海峡两岸斗争背景的人都知道,崇武海战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偶然的遭遇战。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皮定均将军足足准备了半年,等待了半年,在作战值班室密切注视了半年。

五个月前,台湾海军专门组织了一支621特混舰队,在崇武以东海面耀武扬威,开展大规模的“心理作战”活动。我空军某部驾驶员李显斌在敌心理战的影响下竟开枪打死机组同伴,劫持伊尔-28飞机飞往台湾。5月6日至13日,总参谋部召开作战会议,决定给台湾方面的心理作战活动以狠狠打击。

皮定均将军闻战则喜。但在海上捕捉战机却十分困难,有时我们一切准备好了,敌人却不来,有时敌人来了,我们赶到时他们又走了;有时各种作战条件都具备,因政治、外交等原因却不能打……

皮定均(左)与张震

11月13日,战机又出现了!这天下午,皮定均将军接到作战科报告:“敌海军两艘护卫舰今晚将进入我近海海域。”按照总参制定的《台湾海峡对敌斗争守则》,我沿海部队发起的每一次大、小战斗都必须报总参审批,并由周恩来总理最后定夺。

而这一次,皮定均将军则果断决定:边斩边奏!

于是,在这场战斗的指挥中心——福州军区作战室出现了比战场上还要紧张的气氛:这边请示报告还没有批下来,那边我海军舰艇已经出击了;这边总参回答,报告已送交周总理,那边舰艇报告:已经靠近敌舰,马上就要开火……

皮定均将军在作战室来回踱步,心急火燎。结果则是令人意思不到的惊喜:凌晨1点,总参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批示,集中火力,先打一条,一定要打好……天亮前撤出战斗。几乎与此同时,前方传来了我海军一举击沉“永昌号”,击伤“永泰号”的胜利喜讯。

将军的记忆深处,闪现出“一九”空战的硝烟。

1966年1月9日下午1时35分,台湾一架HV-16海上救护机从马祖返航。这是一次极为秘密的军事行动。该机万万没有想到,在返航途中,突然被我歼-5双击机、歼-6双击机迎头拦截。下午3点51分,敌机中弹坠海。

是日,新华社发布新闻:“我空军部队今天在华东地区上空击落窜入我沿海骚乱破坏的美制蒋机一架。”这条简短的新闻只有32个字。

当时,只有指挥这场空战的皮定均将军和少数人以及台湾方面才会明白这32个字新闻沉甸甸的分量。

事情的起因在1月8日深夜。

福州部队某部守备七师船运队一艘50吨登陆艇从马尾运物资去青霞浦。艇上10人中的蒲田战士吴献狗等三人在途经马祖海域时突然打死其他7人,驾艇去马祖投敌。1月9日上午,台湾方面派飞机去马祖接吴献狗等人,并准备在台北机场召开300人参加的欢迎会。

我军鼻子底下出了这么大的事,这还了得!当时的国防部长林彪接到了事故报告后批示,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国防部长的批评言犹在耳,皮定均将军当然觉得无地自容。然而,将军是一位极有韬略的人。当一些人在忙于批评部队,忙于检讨自己时,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在他心中酝酿成熟了。于是,便有了前面所记的那幕精彩的空战场面。

据事后查明,那架HV-16海上救护机上乘坐的人员有吴献狗等人和台湾一位政工处长。台湾当局精心策划的台北机场欢迎会成了一幕丑闻。

皮定均将军不辱使命。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的建议。22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为了加强军队建没和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使军区主要领导干部交流经验,熟悉更多地区的情况,经毛主席、党中央决定,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济南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个军区司令员互相对凋。

在这次军队领导大换防中,其中七位司令员都被调往比较陌生的军区就任新职,只有皮定均将军一人例外。四年前,他才从福州军区调往兰州军区任司令员。这次却仍然让他回福州——

他曾工作了十六年的老部队。当时军委的考虑是福建前线情况复杂,皮定均回去有利于稳定。

毛泽东主席大笔一挥:“同意。”这是毛主席、党中央对皮定均将军的信任。

20年后的今天,记者冒着酷暑到福建沿海采访。令笔者没有想到的是,所到之处,这些老战友、老部下、老乡们提起将军竟有说不尽的话题,说不完的故事。

老人们说:1962年紧急战备。皮定均将军几度往返于北京、福州之间,统筹着福建前线的抗登陆作战部署。他甚至带领所有一线守备连连长乘坐海军守卫艇环岛航行,观察设防部署中的“漏洞”。后来,国民党部队终究未敢轻举妄动,除了国际政治背景外,与将军狠抓战备落实不无关系。

老人们说,1963年以后,国民党当局改变了策略,不停地派出小股武装人员对我闽粤沿海一线进行袭扰、破坏。皮定均将军研究了历次小股袭扰的特点,制定了“以小制小”的作战方案。

这一作战方案的实施迅速改变了原来“处处设防,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从1962年至1965年7月,我东南沿海共歼灭国民党小股武装和特务90余股1000余人,其中大部分在福建沿海。

飞开始缓缓下降。此时,四周是一片祥和的白云,大海依然平静而美丽。碧绿色的岛屿如同一串翡翠珍珠。皮定均将军想,从天穹俯看大地,真是美不胜收!

1966年后,台湾海峡风平浪静。然而不幸的是,“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RT9n6kHkhXVlj85d2oYHPneFKtsy/IspKe4xF6GdLswfv0I5xSuxgSEEBO1BEU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