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湖公园是古城的四大名园之一,规模虽小,却精致灵巧,以园林造型和植物种类繁多为特色。园内假山叠石、亭台楼阁、长廊曲桥、名人石刻、匾额题碑相映成趣。
榴园是爸爸非常向往的,曾写过《我的榴花 你的榴园》的现代诗篇。榴园里遍布石榴树,太湖石堆砌成山,荷塘交织环绕,碎石铺路,曲径通幽,每天都有很多游人在这里休闲娱乐。
三角湖公园西南角,是气势恢宏的古城墙角楼。如果你有幸登临,古城面貌尽收眼底。角楼上有张之先生撰文的《重修安阳城角楼记》,碑文把我们带回到久远的战争年代。
古城墙的墙面上,斑驳青砖上的弹洞依稀,可想当年,解放古城的枪炮火光冲天。三角湖久远的枪声让小朋友们思绪回到七十年前,三角湖角楼就是以前的城墙和炮楼,专为打仗用的。我们不禁感叹守城之易与攻城之难,后来,经常听老人们讲述解放古城的故事,从那段硝烟纷飞的岁月中,我们倾心体会攻城与守城的激烈场面。
按老人们的说法,当时的古城绝对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城外村庄稠密,沟渠遍地,长期战乱增添了大量的外围常备工事,距城两公里处还有难以逾越的封锁沟,利用村庄、工厂、河流、沟渠构筑了环状有层次的点与点结合的卫星据点50多个。相互之间又以露天交通壕连通,沟内筑有暗堡,火力配备甚为严密。
城外工事固若金汤,城内的防御更是滴水不漏。古城“围九里一百十三步,高二丈五尺,阔二丈,外砖内土”的城墙,其四角和城门上均筑有所谓的“国防工事”——钢筋混凝土碉堡,城墙上设有上下二层射击孔,可谓是一道“火墙”。城外有壕沟和护城河,沟阔约十丈,河深丈余。壕沟与护城河之间筑有200多个暗堡,城上城下构成交叉火力网,城墙下还有里外相通的暗道,想想就阴森恐怖。现在三角湖公园内的楼台,就是那时的一座碉堡改建而成。
史料上介绍,在古城解放前,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曾三次攻打过古城,意欲攻克这座华北重镇。可惜由于城墙坚固,短时间内难以攻破,而部队又急于执行新的任务,所以三次都未能攻打下来。直到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军在城内地下党组织的有力配合下,才一举破城,解放了古都。
老城墙南面的护城河边,有两株山桃树。树旁建了一块儿不大的平台,石桌石凳,立了一块标牌叫“二仙台”,有一段文字叙述着它的来历。明朝末年,彰德府大旱,庄稼颗粒不收,人们逃荒要饭,流离失所,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日清晨,古城西南角护城河边长出两株山桃树,见风而长,生长迅速,半晌便开花,中午已经是果实累累。饥渴难耐的百姓见之,纷纷上前采果充饥。果实却采之不尽,随采随结,终使一方百姓幸免于难。晚上叶落树枯,百姓见之,认为是上天好德,派红白二仙下人间救灾民于水火之中,纷纷焚香敬之。数百年来香火不断。故事的真假暂且不论,山桃树的存在,却给三角湖带来了几分神秘。
太行小子们漫步三角湖,散步聊天,多么幸福啊。这天爸爸带着太行小子、青铜宝贝、玄鸟菲菲、蚕绢妞妞、泥咕咕娃娃、棒棒糖子越开心地走在三角湖长廊。他们被亭台楼阁吸引,被成群的鱼虾鸭鹅呼唤,对每一棵花树都深情凝视,对每一滴湖水都欢呼雀跃。
“朱熹老先生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用到现在最恰当不过啦。”棒棒糖子越说。“‘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哈哈哈有点凄凉啊。”青铜宝贝道。
再见,三角湖那依稀枪声;
再见,三角湖血色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