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初名李怡,大唐王朝第十六位君主,年号大中,是为“唐宣宗”。
李忱是李纯的第十三子,李恒异母弟之子,母为孝明皇后郑氏,李忱靠着装傻充愣数十年,最终在宦官的拥立下,登上了皇位,并随即逐步的收回了皇权,李忱幼年时沉默寡言不愿说话,因此被众人认为呆傻,更因为其母亲只是个侍女,因此也未曾受到父亲李纯的重视,在李忱年幼时,曾梦见自己骑乘一条巨龙飞上了天,于是便将这个梦告知了母亲郑氏,但郑氏听后唯恐引来杀身之祸,于是便让李忱不可以和任何人再说这件事,而后宫中传言称李忱得以一种怪病,有光线照在身上便会站起作揖,但李恒却并不相信,称这李忱是皇室的英明人物,不会疯的,并将其封为了光王。
随后李湛、李昂相继即位,一日,李昂大摆宴席,款待众臣,但在宴席上唯有李忱不发一言沉默的坐在座位上,李昂见此便对众人说,谁若能让李忱说话,便重重有赏,但最终见其始终不愿说话就只好作罢,可李炎见此便心中存疑,怀疑李忱是不是在装疯卖傻,随后在李炎继位后,便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来测试李忱,却都被其一一化解,这也使得李炎心中的怀疑更甚,于是便邀请其与一众大臣共同骑马踏雪,并设计让李忱在夜晚时坠马,而其余人皆是假装不知道此事,所有人都以为李忱定会冻死在冰雪之中,但次日李忱便毫发无损的返回了家中,这次事件后,李炎便确信了李忱一定是在装傻,于是派人将李忱扔入了茅坑之中,企图淹死他,但李忱却被宦官邱公武所救,将其藏匿于粪车中运送出宫。
随后,在李炎死后,宦官马元贽便将李忱请回,并将其拥立为帝,李忱因长期厌恶李德裕的政策,此事李德裕又与牛僧孺一党争斗不休,李忱便趁此机会借机将李德裕的势力尽数铲除,使得“牛李之争”终于结束,而后又下令恢复李炎所拆佛寺,并大为推举佛教,后来凤翔节度使崔珙收复了清水,李忱也随之开始收复其了河陇失地,便陆续收复了部分被吐蕃攻占的失地,这也使得河陇人民重新起了反抗吐蕃统治之心,最后沙洲人士张议朝在沙州起兵,并占领了沙州、瓜州,不久后张议朝便率领剩余被吐蕃攻占的十一州归顺了大唐,李忱也在次月在沙洲设立归义军,并任命张议朝为节度使,宦官们也意识到李忱,并不是自己想要扶持的傻子皇帝,对其便有所不满,李忱在察觉到宦官们的异样后,便以各种理由处罚宦官,最终在李忱的铁腕统治下,宦官的权势得以收敛。
李忱在位期间,还十分重视百姓的民生,他以户口是否增加作为考核的政绩,又将粮种借给了流民,保障了百姓的生活,随后又规定不得强迫百姓入伍充军,禁止宰杀牛等等,促进了农业的稳步发展,随后又整顿了科举制度,严惩徇私舞弊之人,并要求详细记录参与科举之人的姓名,已经题目等,来保证科举的公平公正,因李忱十分重视文学、科名,因此宰相白敏中便为了给自己的万寿公主挑选一位良婿,选中了当时的状元郑颢,即便当时郑颢已经与一名女子早有婚约在身,但在白敏中的威逼下,郑颢只得妥协,和万寿公主成婚,成就了大唐中唯一的状元驸马,在打压过宦官势力不久,李忱便因为长期服用长生丹药而病重。
最终,李忱病逝于大明宫,终年五十岁,葬于贞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