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初名李宥,大唐王朝第十二位君主,年号长庆,是为“唐穆宗”。
李恒是李纯的第三子,母为懿安皇后郭氏,他在位期间昏庸无能,整日只知贪图享乐,并且疏远贤臣、亲近小人,加剧了大唐的败亡时间,李恒出生时便被李纯封为了建安郡王,在李纯称帝后,李恒便被封为了遂王,太子李宁因病早亡,随后在立储一事上,一众大臣们便犯了难,这时,深受李纯信任的鲜卑族籍贯的宦官吐突承璀开始主张立李纯的第二子李恽为太子,但由于李恽母亲身份低贱,最终李纯决定立李恒为太子。
李纯因被宦官蛊惑沉迷上了方术仙药,于是皇甫镈便向其举荐了一名方士,方士名叫柳泌,自称可以配制长生丹药,李纯便开始长期服用柳泌所制造的仙药,使得李纯的性格越来越狂躁与暴怒,时常因为一些小事轻则斥责打骂,重则直接处死,没过多久,李纯便因服食仙药只能卧床休养,虽然李纯已经将李恒立为了太子,但以吐突承璀为首的一众宦官依旧主张立李恽为太子。
李纯驾崩后,梁守谦、王守澄一派的宦官便齐齐拥立李恒继位,并诛杀了吐突承璀与李恽二人,李恒顺利继位称帝,在称帝的次日,便将宰相皇甫镈贬为了崖州司户,又将李纯时期拥的方士们尽数流放岭南,在举行完登基大典后,李恒便召来各种杂技艺人来为自己表演,数日后,又前往了神策军中观看起了掰手腕比赛和杂耍,往后的时间,李恒整日看戏解闷,不管朝政,到了李恒的生日时,他将太后接入宫内,并在宫中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以供玩乐。
一些大臣开始劝谏李恒,建议其应当为李纯守丧,并且在别国使臣没走时不该如此行径,但李恒却置若罔闻,仍旧整天寻欢作乐,新任郑覃联合一些文臣轮番开始规劝,重点就是反复强调,不能这样肆意玩乐,更不能将朝廷的钱赏赐给那些戏子,不然日后起了战事就麻烦了,李恒听后随口便答应了下来,但却依旧我行我素,不曾担忧过这些,后来上任的宰相段文昌、萧俛二人,认为藩镇的战乱已经平息了,不会再起战事,于是便命太子少师张弘靖担任了卢龙节度使,张弘靖到任之后,重用其幕僚韦雍执掌军政,韦雍性情暴虐,时常因为一些小事便打骂士卒,这也使得将士们的情绪越发激烈,在将士们忍无可忍之后,便爆发了叛乱,张弘靖府中,将其钱财女眷统统抢走,并杀了韦雍、张宗元等人,又过几日,他们便一同前去与张弘靖认错,但张弘靖不答应,便以军中不可一日无帅为名,举荐赫赫有名的藩镇将领朱克融为新任将领,消息被朝廷知晓后,遂将张弘靖贬做了吉州刺史。
不久之后,河北中部地带的成德镇发生兵变,性情暴躁的藩镇将领王庭凑,竟然直接斩杀了成德节度使田弘正,欲图谋反、举旗反唐,而朱克融见状便与其联手,攻陷了莫州、涞水等地,见此情况的李恒,赶忙派人前去围剿,起初渐渐有了胜利的趋势,但横海节度使乌重胤见状,认为不该贸然进攻,李恒听后撤掉了其职位,转任神策军长武城使杜叔良继任,随后杜叔良便率领军队接连作战,却屡战屡败,最终被革职,李恒迫不得许给了朱克融、王庭凑两人高官厚禄,并派遣当时文化修养很高的诗人韩愈前去慰问,起初王庭凑是要站来作为来施的韩愈,但是韩愈毕竟口才了得,与王庭凑一一的分析局势、权衡利弊,最终拥三寸不烂之舌,竟然将这场叛乱才得以平定。
地方叛乱消除了,李恒心情变得大好,又开始与宦官们在宫内玩马球时,有宦官突然坠马,李恒因此被吓得晕厥过去,并卧病在床、无法走路,更加对朝政不管不问,最后在中书令裴度连番请求下,李恒才同意立长子李湛为太子,这宦官们又将被李恒赶走的方士,陆续的悉数引回了皇宫之中,诱骗李恒开始吃起了各种所谓炼制的长生之药,实际上都是混合在一起的有微毒的稀有金属。
最终,李恒因大量食拥含有铅、汞等物质的丹药,最终猝死于大明宫,终年三十岁,葬于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