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毕业至今,笔者一直在检察机关工作,也因此有机会接触和办理各类疑难复杂的测谎案件。
从谎言诞生之日起,人类就开始努力探寻识别谎言的方法。科学测谎技术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测谎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司法办案,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逐渐成为心理学技术在当前司法办案中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
时至今日,测谎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所解决问题的层次也日益深化,在帮助排除无辜、认定作案人、审查言词证据、挖掘隐藏线索、提供侦查方向、突破心理防线、甄别顶包犯罪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作用。同时,测谎技术也开始在其他许多领域大放异彩,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科学测谎技术的出现脱胎于心理学,发展的营养汲取于心理学。作为笔者从心理学视角阐释测谎技术的第四本书,本书延续以往的写作思路,以具体测谎案例为依托,立足心理学的视角,着眼司法办案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测谎的专业思维路径进行阐释。
测谎,具体可分为狭义的测谎与广义的测谎。狭义的测谎,通常指司法领域中借助测谎仪所进行的标准化测谎。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测谎师主要是使用“多导生理心理测试仪”(俗称的“测谎仪”)进行测谎。
司法领域中借助测谎仪进行的测谎,对于专业性和规范性有着很高的要求。
首先,主持测谎的测谎师,以在检察机关从事测谎的测谎师为例,必须取得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的测谎专业技术资格,才有资格独立进行测谎。也正因如此,司法领域借助测谎仪进行的测谎,绝非人人均可以实施。
其次,司法领域中借助测谎仪进行的测谎,从案情把握、心理分析、思路设计、问题编制、范式选择、测前谈话、仪器使用、反应分析到结果评估、测后谈话、报告撰写,都有一整套操作标准和流程,这决定了测谎师必须经过大量的专业化培训和实案经验积累,才有能力独立进行测谎。
需要说明的是,司法领域中的测谎技术,其实只是一种通俗的叫法。该技术的目的在于探查个体的心理信息,将个体的心理痕迹显现出来。但为了方便读者进行理解,本书暂用“测谎”一词进行表述。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测谎可以用来帮助审查、判断证据,但测谎结论不作为证据使用。
本书立足司法办案中的标准化测谎,但所阐述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同时包含了广义上的其他测谎形式与测谎技巧。谎言的形式千变万化,决定了识别谎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测谎师有必要树立“大测谎”的理念,对各种测谎形式与测谎技巧保持兼收并蓄的态度,并在测谎实践中灵活地融合运用,从而实现对谎言的精准甄别。
本书共分为五个篇章,从测谎之设计、测谎之技巧、测谎之见闻、测谎之融合、测谎之对象五个方面,对50个测谎相关主题展开阐述。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有限,本书的内容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在经验分享之余,真诚地期待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最后,书中所使用的案例均经过了合理改编,不特指任何真实案例,如有雷同则纯属巧合。另外,为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测谎技术,笔者也在书中使用了部分虚构案例以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