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融资是企业“一体两翼”股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无论是初创期企业,还是规模期企业,资金对企业而言永远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不仅可以通过经营获利,还可以通过对外融资的方式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就企业对外融资而言,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融资是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一种融资手段,特别是初创期企业。企业股权融资交易涉及经营、法律、财务、税务等多方面问题,是一项专业性强、复杂的交易。有些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推动了企业快速发展,成长为明星企业,如京东、腾讯、小米、蒙牛等;也有一些企业股权融资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的压力,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一般交易影响的是企业的盈亏,股权融资交易则是一把关乎企业命运的“双刃剑”。
企业对外融资的手段多种多样,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发行债券、私募股权融资、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份(IPO)等。按照融资工具不同,企业对外融资可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大类。具体如下:
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金融机构、企业或个人借款的方式融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如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发行债券等。债权融资中,债权人对公司享有债权,但不享有股东权利,原则上无权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分红收益,与企业盈亏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借款期限届满后,企业按照约定向债权人归还本金和利息。实践中,在多数债权融资中,企业还需要按照债权人的要求提供资产作为抵押物或由第三人提供担保。债权融资的优点是不稀释公司股权,不影响创始人投票权;债权人不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债权融资的缺点是会增加公司负债,且到期后企业须归还债权人本金和约定利息,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压力。
股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发部分股权,以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融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相比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无须企业提供资产抵押,不会增加公司负债,也不存在到期后归还本金和利息带来的现金流压力等问题。但是,股权融资会稀释原公司股东股权持股比例,影响创始人投票权;资金提供方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对企业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和分红权等股东权利,并与原股东共享企业的增长价值和盈利。根据不同标准,股权融资又有不同的分类。根据融资对象不同,股权融资可分为个人股权融资、私募基金股权融资、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份融资等。根据融资方式是否公开,股权融资又可以分非公开股权融资和公开股权融资两种。非公开股权融资,通常又称私募股权融资,即公司以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发行或出让公司股权,募集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行为。公开股权融资,是指公司经核准或注册以公开的方式向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以募集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行为,比如IPO。实践中,基于企业自身资产实力有限、无法提供抵押物、金融机构风险偏大等现实困境,中小企业开展债权融资难度较大。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阶段企业股权融资日益活跃,股权融资成为很多公司常见的融资路径,特别是面向投资基金开展的私募股权融资。
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不仅可行性高,还具有市场定价、引进资源等多种功能,受到越来越多创业企业的青睐。股权融资节奏很重要。企业什么时候开展私募股权融资比较好呢?实践中,就私募股权融资时间而言,窗口企业可以参考以下三项具体原则:(1)企业没有资金需求时无须进行私募股权融资。融资是有成本的,私募股权融资也不例外。如果企业现金流充沛,并且中长期内没有资金需求的话,不建议企业过早进行私募股权融资。因为早期企业估值较低,私募股权融资会极大地稀释公司原股东股权,从而稀释创始人手中的投票权,进而削弱创始人控制权。另,新股东还要参与公司经营和决策,且与公司原股东共享企业的增长红利。私募股权融资后,投资人股东参与公司经营决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的运作效率。(2)企业不要等到现金流“揭不开锅”时再考虑私募股权融资。企业股权融资不是一蹴而就的交易,短则几个月,长则大半年。企业现金流紧张时进行私募股权融资,融资压力大,此时企业往往会比较被动。(3)不要在经营困难时进行股权融资。私募股权融资时,企业经营状况很重要。业务是公司根本,经营状况是决定公司估值最重要的指标。企业经营困难,不仅会使投资人的投资兴趣打折,还会影响企业估值。因此,企业要站在公司资金需求和业务发展的全视角,根据业务发展节奏,提前规划股权融资计划,在业务上升时期推进私募股权融资。
阿里巴巴股权融资案例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9月9日。根据公开资料,
1999年12月,阿里巴巴成立后不久便完成天使轮私募股权融资,获得了约500万美元的投资,给刚刚起步的阿里巴巴带来了发展急需的资金。2000年,互联网寒冬到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注入很多互联网公司陷入困境,甚至关门大吉。此时,阿里巴巴于2000年12月完成了约200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成为阿里巴巴熬过互联网寒冬的关键。2003年起,互联网春天到来。阿里巴巴先后于2004年2月和12月完成C轮和D轮私募股权融资,融资金约1.84亿美元,领投机构均为软银中国资本。当时,阿里巴巴刚熬过互联网寒冬,发力C2C业务,淘宝网和易趣网竞争激烈,后者背靠eBay有极大的先发和资金优势。此时,阿里巴巴要迎战风头正劲的eBay,急需真金白银。有了C轮和D轮融入的充足资金支持,一年后淘宝在C2C领域称王。上述融资对于阿里巴巴业务从B2B到C2C的转型战略的实现十分重要。同时,出于竞争的原因,2005年阿里巴巴又接受了雅虎 10亿美元投资和雅虎中国的资产,代价是出让了公司40%的股份。如果没有这10亿美元,淘宝免费战略就无法实施,阿里巴巴也很难在竞争中大获全胜。2007年11月,阿里巴巴终于迎来IPO,其B2B业务在中国香港地区上市,融资15亿美元,创下港股融资历史纪录,为公司继续做大做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正式登陆纽约交易所,融资217.6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IPO。阿里巴巴每一轮股权融资时间窗口都恰到好处,既很好地满足了企业资金需求,又推动着企业业务不断向前发展,印证了所谓“阳光明媚的时候修屋顶”的资本运作理念。
企业私募股权融资时,估值往往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估值不仅决定了企业股权融资金额,还决定了创始人公司股权的释放额度,是创始人和投资人都关注的核心问题。实践中,通常有如下五种常见公司估值方法:
1.参考最近融资价格法,是指参照公司最近一次融资价格对公司进行估值。初创企业尚未产生稳定的收入或利润,但融资活动比较频繁,参考最近融资价格法在此类企业估值中应用较多。
2.市场乘数法,是指根据公司所处发展阶段和所属行业的不同,运用各种市场乘数(如市盈率、市净率、企业价值/销售收入、企业价值/息税折摊前利润等)对公司进行估值。市场乘数法通常适用于相对成熟,可产生持续利润或收入的企业估值。常用的市场乘数法主要有市销率法、市盈率法和市净率法。具体如下:
(1)市销率法(P/S),是以公司市场销售规模作为评价公司价值主要参数的一种企业估值方法;计算公式为:公司价值=市场预测市销率×公司销售收入。市销率法适用于重视规模效应、净利润率较低的企业估值,如互联网企业、消费品企业等。该类企业规模优先,前期往往在不考虑利润情况下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公司业务规模、市场份额比盈利更为重要。
(2)市盈率法(P/E),是以公司利润作为评价公司价值主要参数的一种企业估值方法;计算公式为:公司价值=市场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该方法多适用于经营比较稳定、存在可持续性经营利润的企业估值,如能源、公用事业等。
(3)市净率法(P/B),是以公司净资产作为评价公司价值主要参数的一种企业估值方法;计算公式为:公司价值=市场预测市净率×公司净资产。市净率法多适用于拥有大量固定资产且价值稳定的标的公司,比如银行、地产公司等。
3.净资产法,是指分别估计公司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综合考虑评估后得到标的的企业价值。净资产法多适用于企业价值主要来源于其占有资产的公司,如重资产企业、投资控股企业等。此外,此方法也可以用于经营状况不佳、可能面临清算的企业。
4.现金流折现法,是指通过预测公司未来现金流及预测期后的现金流终值,并采用合理的折现率将上述现金流及终值折现至估值日确定标的企业相应的企业价值。现金流折现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在其他估值方法受限制之时仍可使用。但现金流折现法的结果易受各种因素干扰,特别是当企业处于初创、持续亏损、战略转型、扭亏为盈、财务困境等阶段时,难以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可靠预测,此时应当谨慎运用现金流折现法。
5.行业指标法,是指行业存在特定的与公允价值直接相关的行业指标时,以此指标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对企业进行估值。此方法一般被用于检验其他估值法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而不作为单独的估值方法运用。通常,在行业发展比较成熟及行业内各企业差别较小的情况下,行业指标法才更具代表意义。
相比一般交易,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交易过程更复杂、周期更长。实践中,交易过程通常为:(1)项目路演,初步接触投资人;(2)确定融资意向,签署投资意向书;(3)签署保密协议,投资人对企业进行业务、法律、财务等尽职调查;(4)展开谈判,签署正式交易文件;(5)资金交割,工商变更;(6)出具出资证明和股东名册。就企业股权融资期限而言,快则一个月,慢则几个月。此外,企业股权融资的轮次不同,融资期限也不同。通常种子轮或天使轮私募股权融资仅需处理投资人与公司及公司创始团队的权利义务关系,过程相对较快;企业B轮以后的私募股权融资除了要处理投资人与公司及公司创始团队的权利义务关系外,还要处理本轮投资人与先前投资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利益主体多,交易条款复杂,交易流程相对较慢。
私募股权融资交易不仅周期长,涉及的交易文件也比较复杂,通常包括投资意向书、保密协议、增资协议、披露函、股东协议、章程、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交割证明书、缴款通知、出资证明、股东名册等。在上述交易文件中,增资协议和股东协议是两份最为重要的交易文件。增资协议是明确投资方、企业及企业原股东在公司股权融资交易中的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估值、投资额与持股比例、交割、先决条件、声明与保证、承诺等条款。股东协议是明确增资后全体股东权利义务、组织机构及公司治理规则的法律文件,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注册资本与股东出资信息、投资人权利、公司原股东义务、公司组织机构及议事规则等内容。需要指出的是,私募股权融资交易差异性很大。如,就交易方案而言,非人民币基金私募股权融资交易中,基于外汇监管政策考虑,多是办理工商变更手续后进行增资款交割,而人民币基金通常是先全部或部分交割资金后再办理工商变更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