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管理,是否意味着不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情景再现

以下是一些关于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后未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而发生事故的案例。

商场火灾:某个大型购物中心发生了火灾,起火原因是电线老化引发的短路,导致火势迅速扩大。事后调查发现,该商场未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夜总会火灾:在一家夜总会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消防设施和安全措施,火灾迅速蔓延,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调查后发现,该场所长期未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维护。

剧院逃生困难:在一场剧院演出期间,发生了火灾。由于紧急出口被堵塞、安全标志未标明清晰,以及缺乏有效的灭火器材,许多观众无法及时疏散,造成了人员伤亡。

餐厅爆炸:一家餐厅未按照规定安装并定期检查燃气管道,导致燃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上述案例均属于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消防设施不完善导致的事故。那么,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管理是否意味着不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依法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五条规定:“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作出场所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承诺,提交规定的材料,并对其承诺和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消防救援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许可。消防救援机构应当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及时对作出承诺的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核查。申请人选择不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的,消防救援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检查。经检查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予以许可。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救援机构许可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消防安全检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制定。”告知承诺管理的制度价值在于赋予相关主体责任,以约束相关主体的消防安全懈怠行为,并为相关场所早日投入使用提供便利。告知承诺管理是赋予相关主体消防安全责任的制度安排,也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告知承诺管理不代表免除消防安全检查。所以,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后,也应当按时进行消防安全检查,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第十五条 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管理。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消防救援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作出场所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承诺,提交规定的材料,并对其承诺和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消防救援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许可。消防救援机构应当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及时对作出承诺的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核查。

申请人选择不采用告知承诺方式办理的,消防救援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根据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对该场所进行检查。经检查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应当予以许可。

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救援机构许可的,不得投入使用、营业。消防安全检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制定。

消防安全提示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非常重要,未经过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措施不完善的场所容易发生火灾或其他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公众聚集场所,必须进行定期的消防安全检查,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保护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hFs5fx/CHFUeMh2VBlZjg8OsMHiLDw6GaQD8ee67xGjMBuamYY+nPtf3UPoA9Gf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