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每一个品牌都在努力探寻自己的立足之地,试图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而在这个过程中,了解你的用户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就像航海中的指南针指引着品牌前进的方向,又似战场上的情报决定着战略的制定和战术的实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品牌在构建用户画像时常常不自觉地陷入一个误区。他们往往将用户画像简单地等同于一些基本的标签,如“25~35岁的女性”“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人群”。这种看似简单、直接的操作方式,在表面上似乎能够覆盖到广泛的用户群体,给人一种已经对用户了如指掌的错觉。然而,实际上却存在诸多漏洞。就如同用渔网捞鱼一般,虽然乍一看好像能够捕获很多鱼,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很多小鱼能从网眼中巧妙地逃脱。这是因为只依靠这些简单的标签,无法真正深入地了解用户的内在需求、行为习惯及心理动机等关键信息。所以,我们迫切需要更精准的用户画像帮助找到真正的目标市场,从而实现品牌的精准营销和持续发展。
实战工具:三维用户画像模型
(1)基础属性(Who)
基础属性是用户画像中最直观的部分,它就像一个人的外在名片,清晰地展示着用户的基本特征。这些信息涵盖了年龄、性别、地域和职业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基础属性的分析和整理,我们可以初步描绘出用户的外在轮廓,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用户奠定基础。
例如,猫肚皮枕的核心用户群体可以被详细地描述为“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25~35岁女性,她们长期处于快节奏的工作状态,经常需要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导致颈椎处于亚健康状态,月收入在8000~15000元”。这样的描述不仅罗列了一些基本信息,而且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深入挖掘和分析,让我们对目标用户有了更清晰、具体的认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位女性,她在繁华的一二线城市努力打拼,为了生活和事业不断奋斗,同时也因为工作的繁忙而面临着颈椎健康的问题。她对生活品质有一定的追求,愿意尝试一些能够帮助自己缓解疲劳的产品,猫肚皮枕正好满足了她的这个需求。
(2)行为轨迹(How)
了解用户的行为轨迹,就像探索一个人的生活足迹,可以帮助我们洞察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偏好。其中包括购物习惯、社交媒体行为等诸多方面。通过对这些行为轨迹的分析,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用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
例如,某母婴品牌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发现,其目标用户在凌晨2:00的活跃度最高。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这通常是因为她们需要在这个时间喂奶。了解到这个信息后,该品牌果断地调整了客服的值班时间,确保在这个时间段内有足够的客服人员为用户提供及时、专业的服务。结果令人惊喜,品牌的转化率提升了20%。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了解用户行为轨迹的重要性。通过关注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发现用户的需求和痛点,进而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心理动机(Why)
心理动机是用户画像中最复杂和深入的部分,它涉及用户的焦虑点、渴望点及价值观等多个层面。这部分内容就像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巨大部分,虽然不容易被察觉,但对用户的行为和决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某护肤品牌通过深入的用户访谈发现,对于“敏感肌”用户来说,她们最真实的焦虑并不是皮肤问题本身,而是害怕在同事面前因为素颜而受到议论。这种心理动机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外貌的重视,以及对他人评价的在意。了解这一点后,品牌可以更精准地定位其产品和营销策略。例如,在产品研发方面,可以更加注重产品的遮瑕效果和安全性,以满足用户在面对同事时的自信需求;在营销宣传方面,可以突出产品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在社交场合的困扰,从而引起用户的共鸣和购买欲望。
“避坑”指南
(1)不要依赖二手数据(如行业报告),必须直面用户,直接与用户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构建用户画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等方式收集用户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只有获取第一手资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构建更加精准的用户画像。
(2)每周至少深度访谈3个用户:通过定期的深度访谈,可以持续更新和细化用户画像。
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用户画像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定期与用户进行深度访谈。每周至少深度访谈3个用户,这样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用户的最新情况和变化。
(3)潜伏用户社群,记录高频讨论话题:了解用户在社群中的互动,可以发现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兴趣点。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用户社群已经成了用户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平台。在这些社群中,用户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使用心得。因此,我们可以潜伏在用户社群中,观察用户的互动情况,记录高频讨论的话题。通过对这些话题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兴趣点,从而为自己的用户画像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4)分析电商评论区差评:差评往往能更真实地反映产品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我们改进产品和服务。
在电商平台上,用户的评论是我们了解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窗口。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好评更能反映产品的优势和受欢迎程度,但实际上,差评往往比好评更真实。好评可能是由于用户对产品的期望得到了满足,或者是出于礼貌而给出的;而差评则通常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者不满意的地方,这些问题往往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电商评论区的差评,认真分析用户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找出产品和服务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和优化。
Ai时刻
工具推荐:DeepSeek、豆包、Kimi、讯飞星火大模型。
应用方式:对话。
提示词:
你是一位……领域的营销专家,对……的市场非常熟悉,请帮助分析一下……产品的用户画像,要求包括年龄、性别、地域和职业等基础信息,包括购物习惯、社交媒体行为信息,以及用户的焦虑点、渴望点及价值观等动机信息。采用简单的语言,避免晦涩的专业术语。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消费市场环境中,用户需求宛如一座神秘而巨大的冰山,悄然隐藏在深海的幽秘之处。我们平时所能看到的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小小一角,而这一角之下所潜藏的巨大内涵往往远超我们的想象。当用户看似随意地提出“想要更轻的行李箱”这样一个简单的诉求时,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远非表面所呈现出来的那种浅显和单纯。
从显性需求的角度仔细审视,用户十分明确且清晰地表现出了对“轻便”这个特性的执着追求。在他们日常的生活场景中,无论是出行旅游还是商务差旅,携带行李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这个过程中,沉重的行李往往会给他们的身体带来不小的负担,行动也会因此变得迟缓和不便。所以,他们内心深切地期望在携带行李的途中能够尽可能地减轻身体上所承受的重量,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更加轻松自在地行动,仿佛摆脱了一层无形的束缚,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旅途中的各种情况。
然而,如果我们仅满足于表面观察的需求,而不进一步深入探究的话,就很容易忽略掉那些隐藏在深处的隐性需求。实际上,这些隐性需求往往涉及更深层次、更复杂的考虑因素。例如,在某些特定的用户群体中,有一部分用户其实是“不想在机场显得狼狈”。当他们身处熙熙攘攘的机场时,周围人来人往,目光交汇之间,他们都希望能够展现出自己最优雅得体的形象。他们深知,沉重的行李很可能会让自己手忙脚乱,在整理行李的过程中衣衫不整,那种狼狈的模样与他们心中所期望的形象相去甚远。又比如,还有一部分用户是“希望证明自己活得精致”。对于他们而言,轻便的行李箱绝不只是一个简单地用来装东西的实用工具,它更像一种生活态度的鲜明象征。这个行李箱承载着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生活中每一个细节的高度重视。这种需求的冰山模型通过生动而形象的方式深刻地揭示了在用户表面需求之下,其实潜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潜在动机和丰富的情感诉求。这就提醒我们,在关注用户的表面需求时绝不能浮于表面,而是要更加用心地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贴心、更优质的服务。
需求挖掘的三大层级,如表1-1所示。
表1-1 需求挖掘的三大层级
显性需求是用户能够明确表达的需求,如“枕头要护颈”。当用户怀揣着购买枕头的想法走进市场或者浏览线上购物平台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直接表明自己希望枕头具备护颈的功能。这并非毫无缘由,而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颈部的不适。也许是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椎劳损,也许是睡眠姿势不当引发的颈部酸痛,这些切身的体验让他们对自身的颈椎健康格外关注。所以,基于这种身体上的真实感受,他们能够清晰而准确地说出自己的需求,目标明确地寻找一款能够满足护颈功能的枕头。
隐性需求是用户未意识到的痛点或需求,如“睡前孤独感需要治愈”。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下,夜晚本应是人们放松身心、享受宁静的时刻。然而,很多人却在入睡前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之中。这种孤独感并非偶然出现,而是源于现代生活的诸多方面。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和各种事务填满,真正留给自己与他人深入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另一方面,人际关系的疏离也让人们在生活中缺乏足够的情感支持。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人们在睡前往往会隐隐约约地觉得状态不太对劲,内心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搅动着自己的情绪,但他们却很难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正需求,只能任由这种孤独感在心底蔓延。
颠覆性需求是用户自己都未曾想到的需求,如“枕头能否变成办公室午睡‘神器’”。在传统的观念里,枕头的主要功能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在人们睡眠时为头部提供舒适的支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办公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长时间的工作常常让人疲惫不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在办公室寻找短暂的休息方式,以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这时,一些颠覆性的需求便应运而生。例如,有些用户会突发奇想,希望枕头能够在办公室午睡时发挥更大的作用,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睡眠辅助工具,而是成为帮助自己缓解疲劳、提升工作状态的“神器”。这种需求打破了传统思维的局限,为用户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实战工具:5why分析法
用户:“我想要更便宜的枕头。”
(1)为什么觉得贵
当用户在购物过程中表示想要更便宜的枕头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只是用户在追求低价,而是应该深入探究其觉得贵的原因。经过耐心而细致地询问,我们得知是因为“同类产品价格差距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同类枕头产品的价格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毫无缘由,而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品牌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知名品牌凭借其良好的口碑、优质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艺,往往定价较高;材质方面,不同的填充材料、面料质地等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工艺上,手工制作与机器批量生产的产品在价格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用户在比较不同产品的价格时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认知标准,产生当前这款枕头的价格较高的判断。
(2)为什么关注价格
接着,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关注价格”,用户给出了“担心买错而浪费钱”的回答。这表明用户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对待每一分钱的花费都持有格外谨慎的态度。他们深知,购买枕头不只是一笔简单的消费,而是关系到自己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他们害怕因为自己的选择失误,购买了不适合的枕头,从而导致金钱上的浪费。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每一笔消费都能够物有所值,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
(3)为什么怕浪费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心理,我们继续深入探究“为什么怕浪费”,得到的回答是“以前买过不舒服的枕头”。原来,用户在以前的购买经历中曾经遭遇过不愉快的体验。也许当时被产品的外观设计所吸引,或者受到了商家宣传的影响,而没有充分了解产品的实际质量和适用性,结果买了不舒服的枕头。那次经历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让他们对购买枕头这件事变得更加谨慎小心,生怕再次陷入同样的困境,再次遭受金钱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
(4)为什么不退换
当我们进一步询问“为什么不退换”时,用户表示“退货流程太麻烦”。在一些购物场景中,退货流程往往涉及多个烦琐的环节。首先,需要填写各种表格,详细注明退货原因、订单信息等内容;然后,要与客服进行沟通协调,解释退货的原因和需求;最后,还需要等待审核,这个过程可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工作繁忙或者不擅长处理这些事务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令人头疼的事情。所以,即使他们对购买的枕头不满意,也可能因为退货流程的烦琐而选择放弃退换,宁愿将就使用。
(5)为什么怕麻烦
最后,我们追问“为什么怕麻烦”,用户的回答是“工作太忙,没时间”。现代生活的节奏如同高速运转的齿轮,一刻不停歇。人们的工作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大,很多人每天都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处理退货等烦琐的事情。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在购买时就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在事后花时间和精力去解决。他们希望能够一次性做出正确的购买决策,买到满意的产品。
结论
通过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追问和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结论: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单纯的低价,而是“无风险试用”,即在不承担过多风险的情况下尝试产品。他们在购买过程中,内心深处更希望能够有一种可靠的方式让自己先体验产品是否适合自己,然后根据实际体验做出最终的购买决策。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避免因为购买到不合适的产品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和不必要的损失,从而实现理性消费并获得满意的购物体验。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如同蕴藏着无尽宝藏的宝库,而掌握有效的数据挖掘方法就如同拥有一把开启宝藏之门的钥匙。那么,究竟该如何运用数据精准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呢?接下来详细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数据三角验证法。
1.行为数据(冷数据)
在商业领域中,行为数据是一种客观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冷数据”。它宛如一面镜子,能够真实地反映用户在各种场景的行动轨迹和偏好。
(1)电商平台
作为现代商业的重要交易场所,电商平台汇聚了海量的用户行为数据。通过深入分析用户的搜索关键词,我们可以洞察到用户在特定时期对不同产品的关注度和兴趣方向。例如,某些关键词的频繁搜索可能暗示着市场对某一类产品的潜在需求正在上升。加购率则能进一步揭示用户对产品的初步认可程度,高加购率意味着该产品在吸引用户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跳出页分析更是帮助我们了解用户在浏览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不满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优化页面设计和产品展示。通过对这些多维度数据的全面分析,企业可以清晰地勾勒出用户的购物行为模式和偏好特点。
(2)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企业挖掘用户行为数据的重要阵地。在社交平台上,笔记收藏量反映了用户对特定内容的喜爱和认可程度,视频完播率则直观地显示出哪些内容能够真正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保持兴趣;话题热度更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企业关注当下社会热点和用户需求的集中区域。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细致分析,企业可以深入了解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活跃度和兴趣点,为精准营销和产品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3)工具推荐
为了更高效地收集和分析这些繁杂的行为数据,企业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工具。例如,蝉妈妈专注于电商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用户在电商领域的行为逻辑;新抖等工具在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方面表现出色,能够精准捕捉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的一举一动。
2.态度数据(热数据)
与相对客观的行为数据不同,态度数据更多反映了用户内心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它是一种充满温度的“热数据”。
(1)用户评价
用户评价是企业了解用户态度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差评中高频词的分析,企业可以敏锐地识别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过程中遇到的核心痛点。这些痛点可能是产品设计上的缺陷、功能上的不完善或者服务体验上的不足。例如,如果大量用户在差评中提到产品的某个功能难以操作,那么企业就需要重点关注并思考如何优化该功能的设计和用户体验。
(2)调查问卷
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是获取用户态度数据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设计问卷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诱导性问题。因为诱导性问题可能会误导用户的回答,导致数据失真。例如,“你喜欢这个功能吗”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容易使用户受到干扰。而采用“你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这个功能”这样的提问方式,则能够引导用户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使用场景,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3)工具推荐
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企业可以利用一些专业的在线调查工具。腾讯问卷、百度调查、问卷星等工具都提供了丰富的问卷模板和便捷的数据收集功能,能够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调查需求。
3.实验数据(活数据)
实验数据是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所获得的动态数据,它就像一场实时的市场演练,能够让企业直观地感受到用户对不同产品或功能的反馈,因此被称为“活数据”。
(1)AB测试
AB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设计或功能的转化率,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用户对哪一种设计或功能更感兴趣。这种对比实验能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避免了主观臆断和猜测,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例如,在网页设计中,通过AB测试可以确定哪种页面布局更能吸引用户点击和购买;在产品功能优化方面,可以测试不同功能版本的用户接受程度,从而选择最优方案。
(2)众筹预售
众筹预售作为一种创新的市场验证方式,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优点。通过发起最低成本的众筹预售活动,企业可以直接面向潜在用户推出新产品或新功能,观察市场的反馈和需求情况。如果众筹预售活动获得较高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说明市场需求旺盛,企业可以加大投入进行产品开发和生产;反之,如果反应平淡,企业则需要谨慎考虑是否继续推进项目,从而有效减少产品开发的风险。
案例:从数据到爆款
某国产床垫品牌就是一个通过巧妙运用数据挖掘真实需求,从而实现打造爆款产品的经典案例。该品牌深入研究天猫“问大家”板块的用户提问,发现用户在租房搬家时对床垫处理存在诸多困扰,这个高频提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基于这个精准的市场洞察,他们迅速推出了“可卷折床垫”,并主打“一卷就走,轻松搬家”的独特卖点。这款床垫正好迎合了用户在租房搬家场景下的实际需求,解决了他们的痛点。结果令人惊喜,首月销量就突破了1万件,成功打造了一款备受市场追捧的爆款产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的案例往往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数据三角验证法在挖掘用户真实需求、推动产品创新和市场成功方面的强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