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日本著名的作家岸见一郎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角度,围绕“恋爱为何常常与痛苦相连”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本书认为,恋爱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人际关系,而人们往往认为恋爱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亲密关系,继而对爱情产生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也导致了焦虑、嫉妒、依赖、冲突甚至分手。书中一再强调: 爱是一种能力和技巧,并非纯粹依靠情感冲动就能自然完成;恋爱要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而非以支配、索取或牺牲为前提;“合作”才是两个人长期幸福的关键,既包括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也包括精神层面的相互支撑。

总而言之,一段好的爱情不是找到了对的人,而是在亲密关系里提高了自己爱的能力。岸见一郎认为,只有明白“爱情也需要学习和经营”这一点,才真正拥有幸福的可能。

作者在论述中不断援引阿德勒、三木清、弗洛伊德、弗洛姆等人的观点,通过大量实例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初期的幸福感往往会被随之而来的矛盾、嫉妒、疏远冲淡?在对方的观念或生活风格与自己产生差异时,如何避免用愤怒或哭泣等情绪武器互相伤害?又该如何让关系重新回到互相尊重与共同成长的状态?

如果处理亲密关系的技巧不恰当的话,不管开始多么甜蜜,这段感情最终都会走入互相埋怨。

作者首先打破了传统文学作品中所渲染的爱情幻觉,采用了“生活风格”“自卑情结”“合作关系”的理论,同时穿插了三木清对“嫉妒”的剖析、弗洛姆对“爱是能力,而非仅仅是对象选择”的强调等,科学和哲学相互印证,让读者触碰到更宏大的思想脉络。

本书也针对实际的案例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如“对方没时间陪伴”“对伴侣的绝对占有欲或盲目退让”“焦虑与恐惧让人不敢开始恋爱”等。即便“爱”是抽象的情感,也可以在生活中通过沟通、信任、尊重和学习爱的技巧一步步改善爱中的问题。爱并非天生,亦非被动发生,而是一种能习得的能力。

在我看来,岸见一郎的论述与我对“爱的艺术”的认识不谋而合。书中反复提到的“摆脱自我中心、放下恐惧与贪婪,主动给予对方支持和理解”,正呼应了“不求回报的爱是对人性的一种淬炼”的理念。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对人的勇气和智慧的试炼。

我们很多时候无法做到“无条件地爱”,根源是人性中的贪婪、恐惧和软弱。换言之,人们希望对方满足自己的欲望、害怕受伤、因幼稚而逃避亲密关系——这就像岸见一郎在书中提到的:“缺乏自信”加上“以自我为中心”会让人不断编造各种理由去回避真挚地付出。

爱意味着点亮对方,也丰富自己。当我们肯花心思去理解对方,而不是只想占有、控制或责备对方,就能在对方有危机时给予真正的支持。对方若也能敞开心扉回应,两个人最终就会达成良好的合作和深层次的共鸣。

摆脱对完美爱情的幻想,勇敢面对现实的难题。我诚挚地将这本书推荐给每一位在爱情之路上希望获得更大启发的人,或深陷困惑与痛苦无法自拔的人。愿每个人都能在关于爱的旅途中,体验到灵魂的拓展与丰盈。

剑圣喵大师
2025年2月18日 WyxPaqDmxYFs1vdkS+iPbif20bmgDO4RRpKoSBb8T7+G0QWDcJZ54uk9ncSIj8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