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如何高效使用推理型 AI?

我们与 AI 沟通的语言是提示词(Prompt),下面是一个通用且非常容易上手的提示词撰写策略,它由4个要素构成。

要素1(立角色): 它指的是,我们在使用 AI 的时候,可以先给 AI 设定或交代一个角色,通过角色引导,既帮助 AI 了解我们的身份,同时帮助 AI 更好地进入特定问题语境的范畴,引导它给出更好的答案。

比如: 告诉 AI你是谁(学生/打工人/新手妈妈……),你想让它充当谁(专业的作家、编曲家……)。

欠佳提问: 怎么学编程?

优质提问: 我是一个编程新手,想从零开始学习 Python,请给我一个3个月的学习计划,并推荐适合初学者的资源。

欠佳提问: 请介绍一下阿尔茨海默病。

优质提问: 我是临床医学专业研一学生,请你给我介绍一下阿尔茨海默病。

要素2(述问题): 它指的是,为了让AI更好地帮助我们,我们需要先向AI说明和交代与问题有关的背景信息,使AI更好地理解问题。

比如: 告诉AI你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欠佳提问: 怎么备考雅思?

优质提问: 我目前雅思6分,目标是1个月内提升到7分。我听力较弱,请制订每日3小时的学习计划,并推荐针对性练习材料。

欠佳提问: 帮我生成为期3个月的减肥计划。

优质提问: 我是男性,身高180厘米,体重85千克,每天运动量是步行1千米,我希望3个月内瘦到75千克,请帮我制订一个运动及饮食减肥计划。

要素3(定目标): 它指的是,我们要让 AI 清楚地知道,它的任务是什么,我们的需求和最后希望它为我们做到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 写报告/做计划/分析数据……

欠佳提问: 帮我写个方案。

优质提问: 作为跨境电商创业者,我需要制订在亚马逊上推广新品的方案。请按以下框架展开:

市场调研方法(要求包含3种低成本工具)、推广阶段划分(分预热期、爆发期、长尾期)、风险控制清单。

要素4(补要求): 它指的是,告诉 AI它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或者我们想让它以什么样的方式回答。这决定着 AI 最终以什么样的形式、风格给我们答案。

比如: 表格/分段/口语化,或限制时间/场景/范围/禁忌……

欠佳提问: 说说AI。

优质提问: 用小学三年级学生能听懂的话,讲3个AI改变生活的例子。

欠佳提问: 微波炉和空气炸锅有什么区别?

优质提问: 请用对比表格形式展示微波炉和空气炸锅的加热原理、适用场景和能耗区别。

使用通用型 AI 时,这个提示词撰写策略“无往不利”。但是前面说了,推理型 AI 和通用型 AI 的运作机制完全不同,在使用推理型AI时,如果过度使用类似于上面的提示词,反而会限制AI 的发挥。

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用提示词吗?如果需要,应该用什么样的提示词?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还要不要用提示词?

提示词肯定是要用的。无论是与人沟通,还是与 AI 沟通,都需要语言作为介质。无论 AI 怎么发展,在人类大脑没有发生突变,或者脑机接口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通过意念传递信息的时候,我们想要和 AI 交互,都需要通过提示词告诉 AI 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想得到它什么样的帮助。

既然提示词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提示词才能获得更好、更精准的效果呢?

该用什么样的提示词?

关于这一点,我结合沟通管理大师和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Joseph)与哈里(Harry)提出的经典沟通模型约哈里窗口(Johari Window),根据问题的不同场景,总结出了4个提示词撰写策略,以帮助你更好地使用推理型AI。

约哈里窗口告诉我们,无论是和人类还是AI沟通,无非4种问题场景。

你和 AI 都知道。(开放的问题)

比如,你想让AI模仿某脱口秀演员的风格,写一段脱口秀,你和AI都知道某脱口秀演员是谁以及他的脱口秀风格是什么样的,那么这就属于你和AI都知道的问题场景。

AI 知道,你不知道。(盲区的问题)

比如,你感觉某篇小红书文章风格不错,你想模仿写作,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你很难实现,更不知道该如何向 AI 表达你的需求。这就属于 AI 知道,但你不知道的问题场景。

你知道,AI 不知道。(隐藏的问题)

比如,你想让 AI 帮你梳理、优化你的工作流程,以提升工作效率,但是 AI 不知道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你的工作流程有哪些。这就属于你知道,但 AI 不知道的问题场景。

你和 AI 都不知道。(未知的问题)

比如,随着AI的能力越来越强,你很好奇未来AI会不会产生意识,反过来奴役人类,但由于未来还没到来,因此这就属于你和AI都不知道的问题场景。

同样的道理,遇到一些问题时,你只有一个念头,具体如何执行完全不知道,由于目标模糊、信息量极少,AI 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也属于你和 AI 都不知道的问题场景。

清楚了4种问题场景之后,针对不同问题场景所需要用到的提示词撰写策略也就明了了,一句话讲清楚就是,开放的问题直接说,盲区的问题上案例,隐藏的问题补背景,未知的问题开放聊。

开放的问题直接说

前面已经介绍过推理型AI和通用型 AI 的区别,推理型 AI 有自己的推理逻辑,它会自动按照最优的逻辑路径工作,如果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也按照使用通用型 AI 那样,给它严格的指令和具体的细节,那么反而是给它戴上了紧箍咒,抑制了它的创造力。

所以,在使用推理型 AI 的时候,对于那些不太复杂、比较开放的问题场景,除非你有特别明确的需求,否则千万不要啰唆,不要写过多的提示词,而应聚焦目标,直接说出你的要求。

建议按照下图所示提问。

请你根据某脱口秀演员的特点和脱口秀风格,写一段约3分钟的脱口秀文本,以春节那些烦恼事为主题。

设计一个杭州3日游计划,要求包含西湖和灵隐寺,且预算控制在2000元以内。

请你证明勾股定理。

用10岁孩子能听懂的话,解释一下什么是量子力学。

除非你有特殊需求,否则不建议把提示词按照模板事无巨细地写出来。

盲区的问题上案例

受制于专业知识储备或者语言匮乏而没有办法很好地向 AI 表达需求时,就可以把提示词的重点放到述问题、上案例、定目标上。

建议按照下图所示提问。

比如,你要仿写某一篇文章,但你没有办法分析和描述出它的写作风格,让 AI 完成写作,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直接通过一个案例让 AI 自己去分析学习。

你是小红书文案专家,擅长各类爆款文案创作,下面我会给你一段小红书文案,请你学习该文案,按照同样的风格和形式为我创建一篇题目为《认知觉醒》的小红书文案。

把案例给 AI 远远胜过用文字来具体描述。这个时候,AI 会自动调用它的知识储备来分析案例的结构、风格、语气、节奏等,然后为你提供更精准的答案。

所以,在处理“AI 知道,你不知道”类型的问题时,最好的策略就是直接提供例子,一切让 AI 自己去做。

隐藏的问题补背景

对于隐藏的问题,即使 AI 再聪明,如果我们没有为它提供充分的信息,它也不可能给出优质的回答。

所以,面对此类问题场景,为了让 AI 能更好地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提示词的重点放到述问题、定目标上,甚至应该把90%的内容用于给 AI 交代问题背景。

建议按照下图所示提问。

比如,你是一名技术扎实的程序员,心中一直怀有创业梦想,但由于对创业领域几乎一无所知,你既不了解市场需求,也不知道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甚至连第一步该做什么都毫无头绪。于是,你想向 AI 寻求一些建议。

然而,创业话题本身范围广泛,加上 AI 无法直接了解你的具体情况,如果你的提问过于笼统,即便是再强大的 AI,也很难给出真正有价值的建议。

为了让 AI 更准确地理解你的需求,进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你需要尽可能具体、详细地描述自己的背景与当前困惑,再提出你的问题。

错误示范: 我是一名程序员,请问如何创业?

正确示范: 你是一位专业的创业导师,我现在正面临一个创业问题,希望能得到你的指导。我是一名有10年后端开发经验的程序员,擅长 Python 和数据库技术,目前就职于一家科技公司。最近,我注意到自媒体行业特别火,萌生了做点自己产品的想法。比如,我想开发一款面向小红书创作者的图卡生成工具。

但我对创业毫无经验,对市场、产品定位、商业模式等几乎一无所知,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可行,也不清楚该如何验证它有没有真正的市场需求。此外,我对创业初期所需的资源准备,比如资金、团队搭建等方面,也完全没有概念。

请你根据我的背景和当前的困惑,帮我分析一下我目前所处的阶段,并给出适合我的创业起步建议。

未知的问题开放聊

未知的问题指的是你和AI 都不知道的问题,比如,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或者你脑子里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念头,相关讨论都属于未知的问题。

对于未知的问题,我们就不要用复杂的提示词去限制 AI 的创造力了,而应该把大部分的注意力聚焦于述问题上,通过与AI互动获得启发,通过追问AI来获得理想答案。这个时候,除非有特别限制,否则其他提示词都可以根据情况省略。

建议按照下图所示提问。

比如,如果你对 AI 的未来好奇,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把这个问题抛给它,然后基于它给你的一些思路,继续往下追问,无拘无束地开启对话,直到获得你满意的结果。

你觉得 AI 的未来会怎样?

同理,如果你想写一部小说,但是毫无思路,完全不知道该用什么提示词与 AI 互动,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把这个“模糊未知”的“大问题”扔给 AI,看看 AI 能给你发散出什么关键词,然后基于 AI 发散的关键词进一步追问,通过这样反复碰撞,最后找到灵感。

我想写一部小说,请问如何开始?你有什么推荐?

到这里,和 DeepSeek 这类推理型 AI 互动的最佳策略就介绍完了。你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些策略虽然理解起来简单,但是真正放到具体场景中应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在面对真实场景的时候,有没有一些更具体的方法或者更高效的技巧呢?下一章将进行讨论。 M/nTxvEZYS4WhuGDCaqx6mC62NFTIdbV9XBhwk/GRg++J13OIX40ZTezm9QDUvW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