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多车多楼多声音多,人们就爱山爱水爱树林,爱得入迷,爱得发疯,不惜花大钱流大汗千里迢迢去游山玩水,还起了个很好的名字,叫回归大自然。山里人山里生山里长,多见树木少见人,就看山不恋山看水不恋水,一心想往城里跑,过去叫盲流,如今名称好听多了,叫走向世界。像一对两地分居的情人,不见了想得死去活来,真见了天天相处就只见人不见情了。我是山里人,看多了本地的山,又看多了全国的名山名水,对山对水也就淡了。没想到内乡夏馆的五龙潭,又激起了我的爱恋,那山那水使我久久不能忘情。
五龙潭并非一个潭,真是五个潭,穿翠林攀葛藤顺山谷曲曲折折而上,先是五龙潭,再是四龙潭、三龙潭、二龙潭,谷的尽头才是一龙潭。五龙潭出自一个山母,造就了河水从天而降,一路下来形成了五挂瀑布,一挂比一挂精彩。其中数一龙潭的瀑布最为壮观,水从百丈悬崖上一头栽下,先是一匹白布,泻到中间变成了纷纷扬扬的玉珠,再往下便化成了似有似无的茫茫云雾,真是天赐美景。瀑布落处积水成潭,各潭状态相异,都深不可测,且都藏着满满一潭神话。山有仙骨,百般俊俏;水有仙姿,百般风流,入眼入心,却难以言传。有心形容一二,却不知如何形容,也不会形容。历代文人墨客早把写山写水的好文字用绝,再去描绘定会落入俗套,不仅显得没有自知之明,更怕辱没了这好山好水,可说的只是“遗憾”二字。大自然的风光本来能净化人的灵魂,因为五龙潭的景致太好了太美了,便挑逗得我想入非非,觉得一个人游此山此水太亏了此山此水,要是和亲人情人知心人共游此山此水,在绿林中一起走一走,在怪石上一起坐一坐,在溪流中一起洗一洗,同听鸟语,同闻花香,说说在尘世中难以启口的情话,该有多么的愉悦甜蜜!也能仙一回,才不枉人生一场,才不辜负这好山好水好景致。
五龙潭美得能够摄魂,也会销魂。抗日战争时期,开封中学迁入内乡县夏馆镇,一个女同学去五龙潭旅游。高挂的瀑布,晶莹的溪流,翠绿的林木,灵秀的石头,还有遍地盛开的野花,还有新鲜透明的空气,更有万物皆无的宁静,她仿佛走出人间,走进了另一个天地。她感到陌生,又有点似曾相识。何时相识?相识在何方?她绞尽脑汁去追忆往事,苦苦思索使她走进了梦幻。她终于想起来了,这美丽这纯净这景致就是自己的化身。她庆贺找到了久别的自己,欣喜得如痴如醉,再也不愿离开了,便在山水间流连不返,决心让灵肉回归自己,最终跳潭仙去了,圣洁的青春和优美的山水化为一体。想这少女一定聪慧绝顶,一定如花似玉,要不怎会有这个悟性?从此,五龙潭又多了一个美丽的灵魂,给山水草木抹上了朦朦胧胧的神秘感。游人们每每看见她或在山水间徘徊,或在溪流中沐浴,或坐在光洁的秀石上沉思,或从绿荫中款款走来,对善良善心的游客们绽开笑容,似乎还能听见她的亲切呼唤,柔柔的甜甜的声音,使人也觉得要飘飘欲仙了。
山里人纯朴可爱,编织了许许多多五龙潭的传说,大龙小龙,黑龙白龙,群龙血战,有胜有败,十分动人,讲了几百年,今天还在讲,每讲一遍都注入了新意。这些传说,这些故事,只能说明五龙潭的来由,并不能证明五龙潭无穷的美丽,能证明五龙潭美丽的是这个少女的殉景。可惜,这个“殉”字被忽略被淡化了。自古以来,有殉国的殉道的殉职的殉情的,这些殉了的人和殉了的地方被大书特书,已为天下人共知,为天下人称颂,可见“殉”的伟大了。这少女的殉景,乃天下绝少。景能殉人,足以证明五龙潭山水之美了。
原载《南阳日报》1993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