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洞——好名字,真美。景何许?人何许?友人说,看后便知。秘而不宣,平添许多神奇色彩,此洞必有仙气。
幼读《桃花源记》,长大后看《桃花扇》《桃花庵》,今又有桃花洞。此也桃花,彼也桃花,处处桃花,桃花何其多?仿佛看见了粉红色的天,粉红色的地,还有浮着千千万万粉红花瓣的山溪远远流去。清新芳香之气扑鼻,滴滴露珠沁心,如临仙境,顿觉身轻如云,飘逸而去,悠悠入梦。
青青的山,弯弯的路,绿林万顷,遮天蔽日。只闻声声鸟啼,满山皆歌,却不见鸟落何枝。身在林中漫步,听松涛,看苍松,除了松还是松,似自己也变成了一株松。忽想起“饿了吃的松柏子,渴了喝的山下泉”之说,远离尘世,不沾人间烟火,万般纷扰尽去,真是神仙日月。此非桃花洞,已有几分仙气,桃花洞当更为奇观。思及此,便快步而去。
出松林,忽见蓝天白云,不觉眼也明心也亮。遥遥望去,山窝中一条小溪,巨石乱卧;几间草舍,错落其间;古树参天,枝繁叶茂,此定是仙舍无疑。似看见众佛高坐,清静无尘,香烟缭绕,一片净土。老僧参禅于殿堂,仙姑抄经于案头。急急下山,欲一睹仙姿,也好净我身心。方走几步,只见层层梯田,依山而修;中秋方过,麦苗已绿。田边一人,身着僧衣,童颜鹤发,挥锄除草,洒汗如雨。顿时,心中换了滋味,惊愕之余,便上前施礼寒暄,闲话起来。
“老仙翁,也苦啊!”
“入佛门原本不是为享福。”
“讲究清静无为,没想到也种田,也为?”
“要无为,须先有为。”
“讲万事皆空,没想到不空!”
“不空方能空,空即不空。”
老僧笑得淡,说得也淡,欲要再叙谈下去,老僧笑而不语,挥锄除草去了,似觉闪我一边无礼,回头指向又一峰青山道:“桃花洞前去不远,请往观赏。”
看去,山更秀,树更翠,景更美,路也更崎岖。欲抬步前往,忽觉心神不宁,对着老僧发呆。求无为之人尚且要为,追皆空之人尚且不空,思我辈讲有为之人何不为?求实之人何空空?颠倒如此,何以对天?何以对人?何以对心?想自己虚度一生,空空如也,顿时汗颜!
忽觉山摇地动,睁眼看来,天已大明,友人站在床前,推我醒来,唤我快起,早早吃饭,早早起程,前去桃花洞领略仙界。我睡眼蒙眬,忆起梦游之事,忽有所悟,便婉言谢绝道:“已游过了!”
原载《南阳日报》198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