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河就在刘秀逃亡的宛洛古道上,皇路店过去,一站之地,一道土岗,翻过去就会眼睛一亮。万顷碧波,水雾扑面:水面上星罗棋布往来如梭的,是游船。
这个地方向南便是麦仁店,也是刘秀曾仓皇奔命的地方。鸭河一大片湖岸的丘陵地区布满了岩画。
岩画,是史前人类在石头上给我们留下的记录。我是见过的,只是它太神秘,有点招惹不起。先民们自然有研究它们的,但毕竟也就是毕竟,没什么结果。既没有时间的概念,也没有具体实在的内容,只是摆在那里。明显是人弄的,就是除了这一点还是不明白,这不是“惹不起”是什么?
但这样的岩画在鸭河却有两千余幅,加上密集地区之外的散处岩画,总计在一万幅以上。几十平方公里的地面,集中了许多的史前文明;而且不仅世人不知,南阳本地人也知者寥寥,真是一大憾事。
岩画就分布在鸭河水库沿岸,蜿蜒曲折盘旋回转的浅丘陵间,或有垒石突兀,或见丛棘连陌,垒石是人工的,是先民们的手笔,浅滩沿岸也尽有岩画,同样是先民信息,或成行排列或点积连缀,甚至还有人形岩画,就隐蔽在杂树丛草乱石堆砌的山中。但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它们的意思。图腾也好,原意也好,星象图也好,太极周转也好……大家众说纷纭,但到底表象抽象,抽走了什么具体的实象是何所云,谁也解释不明白。这似乎不单是鸭河、方城,还是个世界性的无法突破的“天书”。
我曾经从郑州到南阳穿行过多次,中间有个隧道叫始祖山隧道。过来过去也不晓得它是怎么一回事。后来去了新密,这才知道这事:它原来叫“具茨山”。
这就有名堂了。小时候读书知道“如入具茨之山七圣皆迷”。不懂得它,知道它无碍读书也就罢了,不过说是这山——OK,不简单的吧。
将具茨山和始祖山放到一起对照,并且知道具茨山上有岩画,这才真的懂了一点:连圣人们也弄不清岩画。
然而具茨山的岩画比南阳鸭河的要晚一些,它的岩画里似乎有现实生活中尚存的物品,这就有了写实的意味,而南阳的岩画,抽象得让人根本看不懂。
世界岩画研究的权威2014年来宛,约了我去开座谈会。说老实话,这样的座谈会是开不出什么实际成果的,因为岩画不是图解了什么现实,可以让我们今人根据现实去研读。这是中国最早的先民留下的信息密码,是天书,这密码有待于人类去破解。
鸭河岩画和张衡、张仲景、诸葛亮一样,是天赐予南阳的瑰宝呢!
原载2017年5月19日《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