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官与民文化有异

读清人笔记,读到一位县官,七月天到接官厅去迎接上司。时正骄阳似火的日子,去接官厅又不能便装,坐在轿中不能通风,只可自己挥扇驱热,马上要见上司衣装又万万不可马虎,官服袍靴层层护绕,犹如坐在笼屉里边。透过轿帘,窗外就是河沙湿地,不但宽阔,而且有河、有堤、有树,熏风一过,绿荫摇曳,草树拂动。虽热,但堤岸宽阔、林荫远深、河水荡漾、景色宜人,见来往行人车夫俱各打着赤膊,半裸在风地里活动,县官真的欣羡莫名,看看自己,比比路人觉得人人都在天堂上,自己在阿鼻地狱里扑腾。正行间忽见路边一位少妇,正带着儿子在路边大柳荫石条凳边吃西瓜。那妇人拿了一小块西瓜,给儿子打着扇子,那大头小子浑身上下一丝不挂,举着半个西瓜没命地狂吃猛钻,脸上、头上、手臂上、前胸上、肚皮上到处瓜水淋漓。县官正自又妒又羡,听那妇人摇扇教育儿子:“你看看,你看看人家——像你这么大就读书,会写文章会做人,当了官这就是享受!四人抬着,清亮亮光鲜鲜坐在轿里,摇着扇子走路——儿子啊,做人就要做到这个样儿,才算是人!你不好好读书,一辈子别想出人头地!”那孩子一言不发,举着瓜看着轿子穿过去。

这说的是不平等。做官有做官的难,老百姓也是很难理解的;穷人有穷人的好,做官的如不经心也体味不到。人做了官,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一级一级的同僚,享受着同等的待遇,遇到上司要有下司的规矩,有下司的礼貌和恭敬心;遇到下司,要有上司的襟怀和宽容,要能够坦然接受自己该享受的上司待遇。原来是同级变成上下级时,怎样自我调节心理,怎样调整新的关系。虽是下级受到上级贬或抑时应该怎样做,怎样修复与改善……这都是一套一套的,有规矩也有例外,看你怎么整。像这一类事,普通平民看不到也无从理解,那就如那位少妇的思路了。

所以做官和做百姓不是同一种文化。这样说也许是夸大了一点,但准确地说:官文化与民文化不是同一个品类。这似乎就是事实了。我在阅读《梦溪笔谈》时看到一位红翰林,专门为皇帝起草诏书的。有一次写了四稿都不过关,被堂官刷了下来。下朝时分,满心都是沮丧、无奈和无趣。回府路上看到几位穷汉躲在墙根太阳窝里,一边闲话,一边捉虱子,完全彻底的休闲,一点正经事也没有。这位翰林便满心欣羡,觉得和这些闲人生活差距太大,发了一通的牢骚。据我看,这就是不同文化的差异,因为这翰林终归也没有辞官赋闲,而前头那位轿中县令也没有真正学那吃瓜母子辞职回乡去避暑。老百姓笑语“笑骂归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就是看透了这种文化的差别。就如我们今天的公务员,遭闷棍臭棒时,心道不如且做百姓去。但实际上,每年国家招公务员,报名人数还是远在其他职业之上。

所以不论做何种职业,不必去“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很没意思。你尚且是待考的公务员,但你羡慕的是市长、书记——“人家坐专车,我怎么没有?”这样的痛苦有意思没有?做了官,被查、被剥夺权力,又在那里偷想:如果我干得更巧妙一点,纪检委也查不到,我现在不仍在位上吗?我不好好的吗?或者:“我当初如压根不当官,坐家里当个普通老百姓,哪来这么多事?”这么样想,都是忘掉了自己的位置和这个位置上的责任。

总的来说,官员们为整个社会服务,享受的社会成果相对多一点,老百姓还是理解和认同的。这就好比技校出来的学生分配到了工厂干技术工人的活,其他工人无法比。当老百姓的认为“服从”这个词并不是耻辱,而是社会分工;当干部的也不必像轿中官员那样郁闷,你该坐轿,该写文件,你干你的去,不要仗势欺人、有非分之想就行。假设那位坐轿的县官买一堆冰镇西瓜,在轿中装上空调,加上电扇,凉快是凉快了,但那位吃瓜妇人,也许不说话,也许指着轿骂一声“妈的,浪货”。稍一过分,当即必有过分之语随之,这也是文化的一个理念。

享受了俸禄就有随之而来的责任,也同时有了让百姓批评的理由。我们的许多干部就是不明白这一点,知道自己也是百姓,只不过从普通百姓挣脱到了官场而已。除了现在地位不同,应该说没有什么变化,一样应该老实做人。历史上清醒明智之士不少,我们自己怎样做,同样是在写作未来的历史。

本文系作者生前遗存稿 qb1IhRRpeDpe747g7hAw+ovhE7UFkZ8NOyquXckM+C+1v6c0l4zI5yhdcixZSJ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