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察中有一个关键环节是民主测评,就是召集一个会议,参会的人员每人发一份由组织部制定好的表格,表格上把所有班子成员的名字全部写上,每个人的后面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可提拔”五栏,测评者只要在相应栏目中打上“√”就行了,然后由考察组统计汇总。通常情况下,测评中“优秀票”和“可提拔票”的多少很关键。
王宏在这次换届考察中,优秀46票,列第五名,可提拔是22票,列第七名,都还说得过去,在二十多名班子成员中算排在前面的,可是,他的不称职票有8票,是班子成员中得这种票最多的。
考察结果严格保密,可是王宏却不知通过什么途径知道了这一结果。那8票不称职票令他坐卧不安。按理,他早就希望从副书记职位提拔到乡长的位置上,当了五年的副书记,全县的乡镇副书记中就他资格最老,从资历看跑不到哪儿去。可是现在不称职票竟然有8票,排在第一名,这个结果可能对提拔产生一个致命的影响。
乡里的花书记可能要调走,李乡长可能接替书记这个职位,如果顺利接上去,王宏就是乡长。不称职票这么多,最容易让人抓住说事,可能只一句“不能很好地团结同事”的话,就会让提拔的事泡汤。
考察组的小张原来是王宏的下属,王宏问他能不能悄悄地改一下,小张说:“王书记,改测评结果这事我可不敢做,发现了要丢饭碗的。再说那些原始的测评表都留着在那里呢,万一重新再统计一下,那就什么丑都丢尽了,这事我可真的不敢做。”
没办法,王宏只好找到叔叔王得实,王得实意味深长地笑着说:“真的是这样吗?”
王宏说:“没错,真的是这个结果,您也知道,我在副书记这个位子上都干了五年了,是乡镇副书记中任职时间最长资格最老的。”
“本来,轮也该轮到你了,可是,你的优秀和可提拔票都不是很多,不会引起主要领导的注意,很难列入乡长后备人选。一个不称职票占了个第一名,这话不好说啊。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不好说,大家都知道你熬了五年的副书记了,可是,论资排辈也只是一个理由,总不能说当了五年副书记就可以有8票不称职啊。这事情,我看你自己平时也没有注意,工作上可能方法有点问题,或者你平时做人上存在什么不足。否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叔叔,那你说怎么办呢,常委会上你得帮我说说话啊。”
“我刚刚调来不久,情况不是很熟悉,有些事情不好说。再说,人家都知道你是我侄子,我站出来说话,反而不好,容易引起人家的反感,要是有人打横炮,补台的人都没有,这事就黄了,我考虑一下吧。”
考察汇报会上,县里的全体常委坐在会议室里听取各个考察组的情况汇报,汇报到王宏的时候,王得实插了句话:“这个王宏有8票不称职?参加测评的人只有76人,占10%还多。”
大家都知道王宏是王得实的侄子,没有料到王得实会提出这样一个明显对王宏不利的问题。心说,这王得实也太过分了,自己的亲侄子,就是有对不住你的地方也没有必要在会上这样整人家。
王得实的话音刚落,张光辉就笑着说:“这个问题有一个角度问题,要我说呢,一个人有几票不称职未尝不是好事,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要干点事情,不可能不得罪人。越是干实事的人,越是会触动别人的利益,就越是得罪人。王宏在那个乡里干了五年副书记,这几票不称职恰恰说明他是一个干实事的人。相反,我对那种完全没有不称职票的同志倒是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没有一个人对他有点看法,是做得这么公平?还是做老好人?莫说一个乡里的副书记,就是我这个管财务的常务副县长,哪能不得罪几个部门的头头,年底了大家都向政府伸手,可是,我能给吗?该给的给,不该给的不给。那些拿不到钱的就得罪了。要是投票的话,可能他们就会投我的不称职票,说不定我的不称职票也是最多的呢。哈哈。”
张光辉说得有些激动,每一句话都显得掷地有声,并且很有道理。张光辉以自己可能得不称职票为例,大家就不好说得了不称职票就是不称职或者工作方法有问题了。于是,都顺着他的话说:“是啊,要做事就会得罪人的,现在,就是老好人太多了。”
王得实见此,也只好话锋一转:“是啊,是啊,张县长说得有道理,很有道理,我的思想落伍了,落伍了。”
王宏被定为乡长等额选举的候选人,名字用大红纸贴在乡政府院内的墙壁上。
那天王得实和张光辉一起到王宏那儿吃饭,王宏说:“张县长,我能当这个乡长还多亏了您在会上为我说话啊,真不知道该怎么谢您!”
张光辉哈哈一笑:“谢我干什么?要谢就先谢你叔叔吧,没有他的铺垫,我就什么都不好说,你哪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呀?什么好评都没有了。你呀,今后多学着点,这就是领导艺术啊!这找角度用人的学问,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