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凑到近处去看那扇门,门上忽然射出三道光线吓了他一跳。他惊恐地往后弹了几步,忽然听到门里传来一阵毫无感情的女声:“晚期智人,25岁,健康状况良好,准许进入。”
每个字他都听得懂,可连在一起就无法理解。但他没有继续琢磨,因为门已经打开了。这个年轻的智人紧张又兴奋地走了进去,门里的世界已经彻底超出了他的理解,高旷的空间完全由银色的金属组成。这种金属光滑而致密。同样让他不能理解的是,进入这里之后他再也闻不到任何气味,感觉出离了这个世界。
“嘀——”这一清脆的声音被空旷寂静的金属空间放大,年轻智人又吓了一跳。循着声音来源,他看到光滑的墙面凭空开了一扇门,门里走出一个枯瘦的老者。年轻智人看到门里居然不是一个通道,而是一个逼仄的箱体,他无法想象老者怎么能一直待在这么小的箱子里而不窒息。他不知道有电梯这种东西。
但他不会去细想,因为他惊喜于见到了第二个同类,而且他从来没见过会衰老的同类,更没见过穿着衣服的同类。
“你好!”年轻智人冲了上去,“你为什么会变老啊?”
老者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和蔼地一笑,“人类都会变老啊。”
“人类?人类是什么?”
“人类就是我们,我们都是人类,一种来自地球的灵长类动物。”
“地球?地球是什么?”
老人放弃给他解释地球是什么,转而问道:“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
“大火!大地着火了!”年轻智人这才想起此行的目的,“我是追着大火过来的,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喔,还是个聪明的孩子。”老人欣慰地笑了,“你想知道吗?跟我来吧。我上来也是为了看看这个。”
年轻人兴奋地跟上了老人的步伐,这并不困难。但接着他就看到老人举起右手,红光一闪,两人便一起向前飞驰而去。他从没体验过来自外界的加速度,差点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幸好老人及时扶住了他。他感到加在身体上的那股力道渐渐减弱,终于能站稳了。
地面居然自己在动!他发现是地面带着自己跟老人飞速向前,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地面带着两人飞驰,片刻之间,他们已经越过了原本需要一百多天时间才能跑完的路程,来到了终点。年轻人来不及对此惊讶,因为他看到了这辈子最震撼的场景。
透过巨大到匪夷所思的舷窗,他看到了超新星爆发。
暮年的红色恒星体积暴胀了数百倍,亮度骤增。亿万高斯的致密磁场纠结成钝重的斧钺,从两极削出,撬开了这颗红色的巨型恒星。冠羽状的炽热气体从恒星的伤口喷涌而出,在高速旋转的恒星周围汇聚成球形的中空气团,又被磁场压缩成环形。恒星中喷涌出的黄红色激波撞入了气环之中,碰撞和摩擦使得气环越来越热,也越来越亮。数道气环和等离子云围绕着红色的恒星,而这颗超巨星本身仍然在有节奏地收缩和膨胀,持续向外脉冲着高能粒子流,最终变成了年轻智人此刻看到的样子——
一颗发光的红色心脏在宇宙深处剧烈地搏动!
持续喷涌了一百多天后,此时灼热的气环已经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变成了高速旋转的吸积盘。被加热到白炽状态的粒子束攒射而出,产生的横向激波终于彻底摧毁了这颗红超巨星,深空亮如白昼。
猎户星座的“手臂”消失了。
“这是参宿四。”老人已是满脸泪水。
年轻智人花了几秒的时间才恢复了视觉。参宿四?他似乎知道这个名字,有些古老的知识穿越了数百年的睡梦回到他脑中,但被纷至沓来的问题打散了,他问道:“这里是哪里?”
“‘弥尔顿号’。”
“‘弥尔顿号’?”
“一艘恒星级宇宙航舰。”老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孩子,你一直生活在这艘星舰的模拟生态圈里。”
“什么?”年轻人的疑问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大了。
“猎户座中的参宿四是一颗红超巨星。红巨星表面温度低,碳元素丰富,因此可能出现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和固体物质尘埃,这些物质有可能形成生命宜居的行星。很早很早以前,人类就观测到猎户座中的有机物化学指纹,这意味着那里存在生命活动过的迹象。因此‘弥尔顿号’的使命就是前往猎户星座寻找新家园。”
年轻人茫然地听着,期待老人说出他熟悉的词汇。
“地球,也就是我们人类诞生的地方,是一颗位于太阳系的行星。”老人继续说道,“‘弥尔顿号’从地球出发,用了七百年的时间加速到光速的三十分之一,然后开始匀速航行。参宿四距离地球七百多光年,以‘弥尔顿号’的速度需要两万多年的时间才能到达。现在,我们的跋涉终于接近了尾声,可惜参宿四爆发了。”
苍老的声音像是来自远古的梵唱,随着老人的娓娓道来,年轻人渐渐恢复了刻印在基因里的记忆,他终于能勉强跟上老人的话语。
“那个地球,是不是蓝色的?”年轻人的眼中涌出了泪水。
老人点了点头。
“我们离开家园,已经两万多年了?”
“孩子,星舰才是我们的家。”老人枯老的脸上挤出一丝满是褶皱的笑容。
年轻人这才反应过来,“我一直生活在星舰上?”
“星际航行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比当时的人类文明还长。而且‘弥尔顿号’的设计理念是无限续航,参宿四周围的深空区域只是第一个目标。无限续航的燃料问题已经解决了,根据我模糊的记忆,星舰是利用正反物质湮灭来推进的。但星舰上的其他设施则用可控核聚变供能,这样无法维持人类文明一直延续,也无法供给冬眠设备运作上万年。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闭环的生态圈,只有生态圈可以自行运转,用人类的一代代繁衍克服时间,在理论上达到无限。”
“生态圈,就是我们的世界吗?”
“对,整个星舰的后半部分都是生态圈。因为猎户座跟天蝎座几乎是关于地球对称的,所以在这条航线上,位于星舰后半圈的你们,会一直看到心宿二高悬在夜空正中。”
年轻智人终于明白,遗迹中的那位天文学家错了,不是天空一直在升高,而是大地一直在前进。他又问:“生态圈的天空是模拟出来的吗?”
“是的,生态圈是地球的缩影,里面的所有动植物都遵循地球的规则。星舰按照地球日的二十四小时模拟出昼夜交替,让植物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夜空不是模拟出来的?”
“夜空是实时转播了星舰后方的视角。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猎户星座,所以只要心宿二一直在天庭正中,就能确定我们没有偏离航线。”
原来大火前夕的星空一闪,是因为超新星爆发产生的剧烈电磁辐射干扰了生态圈的模拟天穹,并在此后的一百五十多天里,让生态圈进入了无尽的长夜。
“可我到现在才想起这些,我甚至从不知道自己其实活在星舰上!”
“关于地球的一切,都是刻在我们的基因里的。只可惜漫长的沉睡和原始的生活环境,让你们忘记了。”
“对了,我们为什么会沉睡?人类是一种拥有不同质数沉睡周期的生物吗?”
“那是远古的地球科学家赋予我们的‘进化’。”老人的眼神变得浑浊起来,“闭环的生物圈的确是设计出来了,但是一次能供给的人口是有限的,太多的人口会让生态圈崩溃。”
“所以他们就让我们以质数周期沉睡?”
“对,科学家研究出了让人类进入假死模式的技术,可暂停一切新陈代谢。只要搭配一种叫‘寒玉’的物质维持低温,就相当于让人类自行冬眠。整个‘弥尔顿号’被一种叫‘摇篮系统’的催眠磁场覆盖着,每一个新生的个体都会在系统中登记备案,并被分配一个质数作为沉睡周期。到了相应的时间,系统就对其进行针对性催眠,在‘寒玉’的协助下将其身体机能降到最低。摇篮系统随机吐出的质数永不重复。”
年轻人接话道:“不同质数沉睡周期的人类,相遇的概率太小了。”
老人点点头,“质数沉睡解决了所有问题。如果不是这样,聚居而没有天敌的人类很容易发生人口爆炸,那是指数级的增长,再庞大的生态圈也会崩溃。当然这种担忧很可能是多余的,因为另一种可能性更大。当生态圈的资源遭遇瓶颈的时候,人类几乎百分之百会为了争夺资源发动战争——导致人类灭绝的战争。这是经验之谈。”
原来,我们的天敌,就是我们自己。
“所以人类的寿命并没有改变,依然不过百岁。只不过自行冬眠状态下新陈代谢是停止的,每个人的沉睡周期不同,让寿命看起来似乎无比漫长,但其实能够苏醒的次数是有限的。”老人说。
少女说得没错,看来他真的等不到她苏醒的那一天了,他们再也不会相见。
“地球上曾有一种叫‘十七年蝉’的生物,同翅目蝉种。这种蝉会在地底蛰伏十七年才冲出地面,然后蜕皮和交配。质数的周期可以避免他们与寄生物或天敌定期相遇,从而保护族群的延续。这应该就是科学家们借鉴的原型。”老人说。
“居然还有寿命这么长的昆虫吗?”
“十七年只是蛰居沉睡,他们的生命其实还是很短暂,交配产卵之后便死去,依然是朝生暮死。”老人想了想又说,“不过,我们其实也一样,百年的寿命放在宇宙尺度上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一样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年轻人沉溺于宇宙巨大时空尺度的无力感之中,半晌,他终于注意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为什么要离开地球?”
老人苦笑着摇了摇头,“我记不清了,反正肯定有必须离开地球进行远航的理由。长年的沉睡也让我忘记了很多东西,曾经的人类统一了四种基本作用力,所以星舰才能产生模拟地球的人工重力。但这一度辉煌的文明都被子孙后代们遗忘了,只有星舰深处沉睡的十三位先知知晓一切。他们被设备安排冬眠,也屏蔽了‘摇篮系统’的干扰。直到在新的家园定居下来,他们才会被唤醒。跟他们一起被唤醒的,还有封存在星舰核心计算机中所有的知识和历史,他们将在新的星球上重建人类文明。”
“你的周期是多少?”年轻人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
“二千一百六十一年。”
“这么长啊!”
“是啊,‘弥尔顿号’启航之前,‘摇篮系统’进行了试运行。最初一批沉睡周期最长的星舰人类被选中培训。我的任务是维护星舰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一直待在星舰的前半部分。”
“这么说你见过地球!”年轻人激动无比。当年离家远航的第一批星舰人类,望着再也不会回去的蔚蓝星球。那纯净的蓝色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记忆之中,经过代代转述和神化。
“是的,可惜细节已经太模糊太模糊了。”
许久的沉默,两人望着舷窗外,成为超新星的参宿四正在慢慢冷却。恒星最终失去了对抗自身引力所需要的能量,坍塌了。在未来的一个月里,不断坍缩的物质终将获得能够抗衡重力的核斥力,坍缩反转,向外冲击。
年轻人望着已经进入生命最后阶段的恒星,缓缓地说:“那远航的只有我们一艘星舰吗?人类文明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了?”
“当然不,人类有过非常多次的尝试,半人马座的南门二、天狼星的双星系统、御夫座的五车二,都有过人类的足迹,它们都是前车之鉴。最初的远航舰队没能发现宜居的新家园,也没有足够的燃料返程或到达下一个星系,只能消亡在茫茫太空中。吸收了这些经验,‘弥尔顿号’才被设计成了无限续航的姿态。与‘弥尔顿号’同样量级的其他星舰应该也向别的方向远航了,此刻正在宇宙深处航行。”老人休息了片刻,又说,“为了制造人工重力,‘弥尔顿号’的内核有着巨大质量的简并态物质,因此也拥有发射引力波的能力。两万年来,‘弥尔顿号’通过引力波通信时不时向地球汇报航程情况,但从没有得到回应。”
老人轻轻地按上了年轻人的肩,“记住,孩子,你的家是星舰。在参宿四爆发之前,你的家还有可能是新家园,但绝不会是地球。”
“地球到底发生了什么?!”年轻人长叹道。
“没有人知道。”
漫长的沉默后,年轻人缓缓地开口:“参宿四爆发了,我们又要重新开始远航了吗?”
“是啊,参宿四的爆发产生了十分之一秒的伽马射线暴,足以杀死方圆数光年的生命,在几百甚至几千年的时间里,这里都会是一片不毛之地。”
“那我想问,当年地球上的人类发展出了那么先进的文明,那他们证明出孪生质数无穷了吗?”年轻人忽然想起。
“没有,没人能证明,也没人能证伪。”
沉默。或许真有一天,孪生质数对被穷尽了,之后的一代代人,尚未出生就失去了遇上“另一半”的资格。而那时候,可能星舰上的人类依然没能找到定居的家园,继续无穷无尽地漂泊。年轻人这样想着。
“孩子,你问孪生质数干什么?”
“只要我们找到跟自己沉睡周期互为孪生质数的另一半,就可以长相厮守了!”
“长相厮守?不能啊。孩子,孪生质数没什么特别的。”
“你说什么?”年轻人一时反应不过来,“我父母的沉睡周期就互为孪生质数,父亲比母亲提前两年进入沉睡,这样他们每次醒来就会重逢!”
“孩子,你再想想,是这样的吗?”老人叹了一口气。
“难道不是?”年轻人的声音颤抖起来。
“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周期,其实是沉睡周期再加上醒来的两年。孪生质数,说到底还是两个不同的数。第一次相遇之后,他们的苏醒依然会两年、两年地拉开差距,还是要等待公倍数,任意两个质数都是这样。孪生质数没有意义,孩子,孪生质数没有意义。”
年轻人如遭雷击。他错了,遗迹里的研究者也错了,孪生质数根本没有意义,长相厮守也根本不存在。
“唯一的优势,”老人缓缓地开口,“就是孪生质数的周期最相近,即使需要经历公倍数的漫长等待,但好歹能够等到。如果是比较小的质数,甚至能够定期相见。不会像两个周期差距太大的个体,一生只能见一次。”
“一生只能见一次。”年轻人想起了少女。父母的相守也不是因为两人每次醒来即重逢,而是因为愿意坚守。父母之间的交流,甚至可能跟遗迹里的学者一样,是用石刻的留言来模拟重逢。
年轻人心中一痛,只觉天旋地转,头晕目眩。事实也确是如此,一股递增的加速度从前方传来,形成一道大力把他向后拍去。他溺于悲痛无法自拔,像一张薄纸一样失去平衡,在快撞上的时候才靠求生本能撑住舱壁。老人却直接撞在舱壁上。年轻人忙跑去扶起老人,看到一缕细细的血流从他的颅顶淌下。
却是老人先开了口:“‘弥尔顿号’减速了。”
“减速了?”
“星舰控制核心的计算机判定再前进就会进入伽马射线的范围,非常危险。”老人的声音变得很虚弱,“‘弥尔顿号’会在这里稍微停留一段时间,收集超新星爆发产生的高能粒子和重金属,补充舰上的资源。”
“然后呢?”
“然后转向,起航寻找下一处可能的栖息地。”老人已是气若游丝。
“你怎么了?你是要开始沉睡了吗?我们赶紧去找到你的寒玉槽!”年轻人感到怀里老人的体温越来越低。
“不,我要死了。”老人面色苍白,露出微弱的笑容。
“死是什么?”
“就是生命走到了尽头。”老人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年轻人抱着老人,感觉老人的身体渐渐冷了下去。年轻人一时还理解不了死亡,老人停止的新陈代谢和冷却的体温都使他像是进入了沉睡,这让年轻人觉得两千年以后,老人应该还会醒来。
他转头看向舷窗外几乎坍缩成中子星的恒星尸骸,它在等离子云的残骸中高速旋转着。新的征程即将开启,星舰转向后,后方生态圈里的人类会看到星空终于发生了变化,斗转星移。而高悬星河正中两万年的心宿二,终于渐渐偏移,像通红的火光缓缓地划过寂寞的夜空,又像古老的地球上流传了千万年的那句诗——
七月流火。
他站起身,准备带着老人的身体回到生态圈里,回到自己赖以生长的地方,给老人找一张寒玉槽。他知道星舰即将航向下一个星系,开启下一个两万年——甚至更久。而沉睡周期短暂的自己,肯定看不到最后的新家园了,他会在星舰上过完自己的一生。
所以他只关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遇到下一个苏醒者。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