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环形废墟

欧罗巴没有人。

乌克巴尔跟分批到达的拓荒者队伍找遍了大半个欧罗巴星球——这并不困难,欧罗巴本就比卡里斯特小不少,洋流也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动力,但他们没有找到哪怕是一个欧罗巴人,仿佛这些居民把这个诗一样的星球归还给了宇宙。但拓荒者们找到了一个环形废墟,应该是欧罗巴文明留下的遗迹。

遗迹由铅灰色的合金砌筑一圈而成,中间有一个眼睛状的图腾,下方镌刻着图腾的名字——主神朱庇特。遗迹修建在万米厚的浮冰之上,基座深入冰层之中。站在遗迹外,可以看到冰层下没有任何生命——尽管欧罗巴海洋里的物种多样性比卡里斯特丰富得多。遗迹周围的冰层和海水非常清澈,能一直看到十万米深的地方,但还是看不见海底。借助透镜,拓荒者们才在大海深处看到了成堆的大鲸骨架,远不像诗中那样清晰可见。毫无疑问,距那首诗歌的创作已不知过去了多么漫长的时间,在这期间再没有生命造访这里。似乎所有的鲸群都避开了这里,或者说,死在了这里。

乌克巴尔进入遗迹之中,顺着圆环的形状逐步探索这个亲近又未知的文明。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尽管巨大的环境差异造成了语法习惯的迥异,但欧罗巴居然使用着跟卡里斯特完全一样的文字和语言系统。更巧合的是,欧罗巴对乌克巴尔母星的称呼,同样也是卡里斯特。

完全理解一个陌生文明是非常困难的,所幸语言相同,当时的乌克巴尔至少了解了自己的星球处在一个怎样的大环境之下。作为卡里斯特早期文明三大支柱的天文学在两个文明接触的一瞬间分崩离析——卡里斯特的天文学建立在观测之上,可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明半球,只拥有一半的天空,总结出的天文规律只能残缺不全。

他们终于明白,欧罗巴和卡里斯特都是朱庇特的卫星。

朱庇特便是卡里斯特文化中的太岁星,是一颗大得无法想象的气态行星,拥有一百二十九颗卫星。这个数字并不固定,众多卫星在围绕朱庇特运行的过程中受到宇宙尘埃的阻力影响,终有一天会脱离运行轨道,坠入朱庇特。而朱庇特巨大的引力场又会捕捉外围的天体碎片,形成新一代的卫星。

在这些卫星之中,只有艾奥、欧罗巴和加尼米德这三颗卫星受到轨道共振的保护,幸免于难。同样,这三颗卫星由于距离朱庇特足够近,受引力影响很大,又因引力潮汐摩擦天体产生了大量的热。

欧罗巴就是受到朱庇特的引力撕扯,导致冰川周期性开裂,与此同时潮汐热也达到峰值,冰层的断面逐渐融化。这一周期因公转轨道和朱庇特的引力波动而固定,为欧罗巴历法中的一年。而冰层被引力撕裂的日子,称为“开春”。

那些造成欧罗巴表面常年光晕流转的带电粒子也来自朱庇特。因此,朱庇特成了欧罗巴文化中创造生命的主神,行星表面巨大的红色风暴气旋被奉为神的眼睛,成为欧罗巴最重要的图腾。

对此,乌克巴尔不太能共情,因为卡里斯特早期文化中所有的神都只能带来灾祸和死亡,从不象征着创生和造化。

卡里斯特位于三颗轨道共振的卫星之外,孤独地绕着朱庇特运行,却得不到来自朱庇特的任何馈赠。但跟它们一样,卡里斯特也被朱庇特的潮汐锁定,成为同步卫星,永远是同一面朝向朱庇特,也就是卡里斯特的暗半球。

欧罗巴的表面非常活跃,星球面层的年龄只有一千五百年到两千年,故而诗歌中才会写道“映照千年的冰川”;如果在卡里斯特,这个数字会被改写成四十五亿年。卡里斯特表面的地质年龄十分古老,这就意味着星球在诞生的初期便完成了内部结构的分化,数十万米的岩层阻断了表面冰川与地下海洋。再加上缺少潮汐热,朱庇特的带电粒子流也抵达不了这里。卡里斯特的唯一热源是八千亿米之外的遥远恒星,表面的热对流几乎不存在,如此便造就了亿万年不变的气候和环境。

另一方面,朱庇特巨大的引力使得二氧化硫都聚集在了卡里斯特的暗半球,明半球则是不致命的二氧化碳。这样的宇宙环境导致卡里斯特的两个半球宛如两颗不同的星球,暗半球因此成为死亡之地,成为传说中的黑暗大陆。正因如此,朱庇特在卡里斯特文化中成了象征死亡和灾祸的太岁星,统治着黑暗大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说法也没错。

卡里斯特位于朱庇特卫星轨道的外围,为内圈的卫星挡住了绝大部分陨石,它的存在保障了欧罗巴优渥的环境。可正是这些巨量陨石,在卡里斯特表面轰撞出了密集的冲击平原,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并建立文明的地方。

明暗的分界使得卡里斯特人千万年来都生存在背离朱庇特的一面,直到此刻,他们才知道自己并不孤单。

尽管年事已高,乌克巴尔仍然拥有狂热的求知欲,他和拓荒者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遗迹留下的文明。与欧罗巴先进的科学相对照,卡里斯特人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缺失——卡里斯特缺少系统性的科学理论。

相比于欧罗巴成熟而系统的光学和电磁学,卡里斯特拥有的只有光学仪器和电磁设备的制造技术。这些都是积累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实用技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卡里斯特文化中实用性的至高地位,他们没有闲心思去研究和归纳出抽象的自然规律。

欧罗巴的环境是流动的,是圆融一体的,他们可以站在冰上顺着洋流日行八万里,到达星球的任何地方。生活在这样一颗星球上的人们很自然地习惯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因此也擅长把看起来不相关的自然规律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出完整的科学体系。卡里斯特则不同,他们的早期文明以环形山城邦为单位,绝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出生的地方,如此形成的民族性格决定了他们天然缺乏联系的意识。他们所有的实用技术虽然合称制造术,本质上却各不相关。

乌克巴尔和他的追随者们走出遗迹的时候,这座遗迹已经在冰海之上漂过了很远,夜色中也不难看出周围的冰川已变了走势。可猩红的风暴之眼仍然高悬天空正中。他已经知道遗迹的真名是朱庇特神庙,为了追逐朱庇特的猩红瞳孔而修建。

那颗红色的风暴之眼会在朱庇特表面移动,而欧罗巴相对朱庇特的位置也一直在改变。因此,神庙的基座采用了卡奥斯动力系统,在随洋流漂移的过程中,它内部的线圈切割着欧罗巴多变的星球磁场,将能量储存下来,再在必要的时候释放,推动神庙转向,保证遗迹一直处于朱庇特之眼的正下方。

长夜之下,乌克巴尔再次吟诵出那首传世的诗歌:

猩红的瞳孔高悬,映照千年的冰川。

冰川之下海流湍盈,巨鲸骸骨交叠,又是千年。

毫无疑问,诗歌正写就于神庙落成之时。卡奥斯动力系统启动产生的能量场屠戮了下方大海中的所有大鲸,自此,神庙的航线之下再不会有任何生命。这时乌克巴尔终于明白,诗句并不像卡里斯特人揣测的那样是单纯表达对造化之奇的赞颂,更多的其实是对弱势物种的悲悯和喟叹。

卡里斯特人没有这样的闲心,他们只会悲叹自身。

欧罗巴人已经离开了这颗诗一样的星球,甚至带走了存在过的所有痕迹,只留下这一座朱庇特神庙,日复一日地追逐着朱庇特之眼——按照卡奥斯动力系统的设计理念,它也许永远不会停下。

没人知道欧罗巴人为何离开,又去了哪里。他们造访过卡里斯特,不过没有任何惊扰和干预。若不是特隆发现了那句至关重要的古代诗歌,背向朱庇特而生的卡里斯特人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现欧罗巴的存在。黑暗大陆上飞行器的着陆方式和欧罗巴的现状都说明,欧罗巴人绝不是为了逃离什么灾难而离开了母星,他们可能是出于更纯粹的原因。

后来,卡里斯特人成立了欧罗巴文化研究机构,他们研究欧罗巴的文献和科技史,最终得出了一个极为感性的结论——欧罗巴的冰洋已经承载不下文明的大船了,因此欧罗巴人选择驶向太空,去追求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最后,乌克巴尔派拓荒者带回了神庙中记载的所有技术,重建了卡里斯特的科技体系。后人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直央学术院和技术开发局,乌克巴尔因此成为名誉创始人。

一百二十六名引灯人已经穿过彩虹桥,在卡里斯特暗半球中央的航天发射井集结。技术开发局早就清理了暗半球大气中的硫元素,如今的暗半球已不再是象征死亡的黑暗大陆,但安土重迁的卡里斯特人依然不愿意移居另一半球,暗半球因此被留作技术改造和大型实验的场所。

卡里斯特人连暗半球都不愿意移居,就更别提欧罗巴了。欧罗巴表面冰海奔流带来的居无定所,在欧罗巴人看来是极致浪漫的星球漂流,在卡里斯特人看来却是孤苦无依的颠沛流离。事实上,定居欧罗巴的卡里斯特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乌克巴尔。

因为远在朱庇特行星群的边缘得不到任何眷顾,卡里斯特的气候亘古不变。在乌克巴尔的重大发现之前,这里从来没有任何历法概念。后来,卡里斯特沿用了欧罗巴的纪年方式。

为了追寻更好的生存环境,先驱们以生命为代价寻找了三千年。可真当找到了欧罗巴,卡里斯特人却无法接受。最终,他们也没有选择移居,而是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改良母星。据此通过的最高提案,便是天灯计划——利用核聚变融化星球表面的坚冰,创造春天。

暗半球经历了近三百年的技术改造,如今,正对着朱庇特的深空航天发射井已经修建完成。

技术改造和修建发射井需要大量的金属资源,母星无法供给。因此另外两颗卫星“艾奥”和“加尼米德”成为优质矿产的产地。这两颗卫星表面密布着活火山,无法孕育生命,却为资源开采带来了天然的便利。尤其是艾奥,在朱庇特的引力潮汐挤压下,艾奥表面持续喷发的炽热熔岩最高可达到四十五万米,采集艾奥的资源甚至不用登陆星球表面。

我们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顺次登上飞弹滑行器,我跟银灵学姐和铂安学长一组,铂安负责高空“抛绳”,我跟银灵负责现场“接引”。航天发射井深入星球内核,借助星球深处的交变电磁场弹弓,将飞弹滑行器抛射出去,进入深邃的太空。

约莫过去一天的时间,我们越过了加尼米德的轨道,看到了前方的欧罗巴。真如在学术院学到的那样,欧罗巴宛若太空中的一颗水晶,流光宛转,随波而流。

为了活跃气氛,我问道:“学姐,你说为什么欧罗巴跟我们用着一样的语言呢?难道我们跟他们的种族是同源的?”

“目前只有这一种解释,但谁都不知道那个源头是什么。”银灵说话时心不在焉,仍有些紧张。我知道,她在出任务之前都会很紧张,尽管她的能力毋庸置疑。

接近欧罗巴的轨道之后,滑行器很快进入了朱庇特的引力范围,开始逐渐加速。不多时,我们就看到了悬停在艾奥轨道上的四十二艘灯塔航舰,但比航舰更引人注目的是缀在航舰末端的天灯——晓之车。这四十二座晓之车是集整个朱庇特卫星群的资源建造而成的,比航舰大得多,呈圆润的椭球形,外围是巨大的弧形辐条,辐条表面绝对光滑,在太空背景的映衬之下,让人不禁联想起欧罗巴深海中的巨鲸骨架。辐条之间的火花棱镜几乎看不出来,因为晓之车的内层静默着,看不到任何光——当然,它需要我们来点亮。晓之车的内核是最先进的聚变反应炉,既然已经停在这里,就说明每一座晓之车都已经收集满了来自艾奥的氢元素。万事俱备。

我们乘坐的四十二枚滑行器开始减速,按次序嵌入对应的灯塔航舰中。灯塔航舰的推进器位于航舰前端,正对朱庇特,在滑行器就位后立刻解除了制动,受引力作用向朱庇特靠拢。我和银灵迅速地进入各自所属的引灯机甲,完成资格匹配。铂安则进入航舰前端的驾驶舱,开始搜索朱庇特表面的磁场极值点。航舰后端的晓之车已经准备好了所有设备,包括从卡里斯特地底的带电深海获得灵感从而设计出的磁场约束和吸收中子的流体屏障。

卡里斯特从欧罗巴文明中学到了核裂变和核聚变的理论技术,但整个朱庇特卫星群都找不到足量的铀和钚,所以核裂变只能停留在理论阶段。

核聚变的原料倒是非常丰富,艾奥的轨道上覆盖着巨量的氢云团,可没有裂变的高温作为引燃,聚变反应依然无法进行。直央学术院的天文学士们通过几百年来对朱庇特的观察,从坠入朱庇特的小型卫星获得灵感,提出利用朱庇特表面大气点燃核聚变的方法,制订出了天灯计划中最核心的点灯行动。

我们此行的目的,便是点亮晓之车。

朱庇特乱流的大气已经近在眼前,即使是从高空看去,地面也像是一个凹面。因为朱庇特的体积实在大到难以想象,是卡里斯特的两万倍。灯塔航舰开始减速,靠推进动力抵消引力的影响。铂安驾驶着航舰在朱庇特表面寻找,朱庇特超强的磁场复杂多变,要找到极值点颇不容易。

“找到了。”通信频道里传来铂安的声音。

舱门打开,我和银灵的引灯机甲同时离舱,启动卡奥斯动力系统向航舰后端移动。晓之车的锚固也解锁,向下方湍急的气流坠落。银灵的机甲悬停漂移,从上方与晓之车的电磁锁耦合,而我驾驶机甲移动到它的下方,稳稳托住。

正在这时,远处几个炫目的光团从朱庇特表面升起,看来别的引灯小组已经开始点火了。

这时频道里又传来铂安急促的声音:“不好,点下移了!”

我很快明白过来,远处的点火行动影响了这一区域朱庇特表面的磁场,干扰了此处的极值点。

“下移!”银灵在频道里喊道。

铂安也知道此时犹豫不得,调小了推进器的功率,向下追逐那个极值点,我和银灵牵引着晓之车紧随其后。

“抛绳!”银灵先一步喊道。紧接着,航舰上的计算机也确认了极值点的新位置,铂安立刻回正推进系统,开始抛绳。我跟银灵的机甲快速闪开,只见上空航舰倒悬,真如一座钢铁的灯塔般定格在重云之中。

抛绳开始,灯塔航舰向下射出一条金属巨缆,金属缆绳受引力作用向下疾速坠落,在抛出一万米后,前端抵达磁场的极值点,尾端脱离航舰。朱庇特有着可容纳近两百个卡里斯特的辽阔天空,缆绳刺破浓稠厚重的云团,在磁层中飞速切割着朱庇特的磁感应线,牵引出庞大的电流。于是雷暴像涟漪一般往周围扩散激荡,棕红色的云团被雷暴撕碎,推到了灯塔的上方。下方温度陡增,席卷起能够容纳二十个卡里斯特的巨大风暴。

飓风的核心里开始了剧烈的爆炸。缆绳被引力加速,摩擦使它变得炽热,点燃了朱庇特大气中的氢气。六千万米高空的巨大势能在一瞬间转化成热能和电能,灼热的气浪逆着引力袭来。

飓风裹挟着雷暴,渲染出夺目的强光,我们都调低了视镜的透光率,以防失明。风暴眼中,恒星一样炽热的光晕已经很难用色彩来描述,光晕突破了我们能看到的光谱范畴。云团被撕碎又重聚,我们的机甲与灯塔在空中飘摇,宛如茫茫云海中的几点砂砾。尽管距离风暴眼很远,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依然不可小觑。我们都将各自的动力系统开到最大,才勉强不被这场几乎可以炸毁卡里斯特的飓风卷入。

元素被剧烈的爆破炸开,却又在行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再次聚合。

连锁聚变。

聚变的位置已经非常接近朱庇特的固体核心,点燃了表面流淌的液态氢。液态氢在朱庇特内部极大的压力之下早已转化成导电流体,被激起了难以言喻的剧烈反应。聚变过程中,高能粒子不断电离出来,汇聚成束。

“点火!”银灵和铂安在频道里同时大喊,我机甲上的仪器也显示侦测到高能射线反应。两台引灯机甲迅速下坠,在数据模型的帮助下停在了最佳位置。银灵启动了晓之车,其中的聚变反应炉开始运作,磁场约束张开。我紧接着开启了晓之车底座上的光弧窗口,让高能射线射入其中。

我紧紧地盯着舷窗外湍急的红色云海,射线的波长在可视光谱之外,肉眼并不可见。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卡里斯特人数千年来与寒冰大地相处的悲壮历史一帧帧闪过,在重云中翻涌,最后被来自朱庇特深处的高能射线刺穿。终于迎来了这一天,数千年来象征着死亡和灾祸的太岁星,在卡里斯特人的智慧和努力之下,造就了创生春天的神迹。

晓之车被点亮了。

在我们的注视下,达到初始温度的反应炉里开始了聚变反应,灯罩辐条上擦过一股极高的热量,在云层中引燃出黄红色的火焰,随即热量立刻收敛。炉内反应在磁场约束的作用下成为可控聚变,火花棱镜散射出温柔的虹光。

“点灯成功!”三个声音在频道里同时响起。我和银灵把稳定下来的晓之车重新安回灯塔末端,接着驾驶机甲回到航舰舱内。走出机甲,我们脱下绝热防护服,冲进驾驶舱与铂安击掌庆贺。

公共频道里一阵又一阵“点灯成功”的呼声此起彼伏,很快我们就收到了返航的总指示,航舰穿破汹涌的红云,开始上浮。我和银灵瘫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享受着狂喜后的疲倦。还没缓过劲来,铂安忽然叫出声:“燃料不够了!”

我跟银灵先是一惊,接着明白过来。点灯行动前,由于极值点过低,航舰降落到了比计划更低的高度,受到引力的影响更大。为了对抗这种影响,灯塔只能长时间保持在更高功率的推进输出上,导致使用了超出计划许多的燃料,以现在的燃料储备,根本无法逃逸朱庇特的巨大引力。

“快向总部求援!”银灵说。

这次点灯行动,除了一百二十六名负责现场任务的引灯人,还有天灯计划的总部负责宏观协调和调度。总部位于艾奥的同步轨道上,离朱庇特很近。一盏已经点燃的晓之车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总部不会放任不管,一定会想尽办法营救。

不过,我不知道能有什么办法。因为通过简单计算就能知道,艾奥此时正运行到朱庇特的对面,总部与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行星。

“没有响应,信号断了。”铂安话音刚落,我和银灵已经站在了控制台前。连锁聚变的剧烈反应造成了磁场在紊乱中激增,电波通信都无效了。

长期的训练让我们不会立刻自乱阵脚,但这也只是暂时的。让卡里斯特损失一盏已经点亮的晓之车,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虽然守着一个可控核聚变反应炉,它几乎拥有无尽的能源,但我们不能现在“唤醒”它。一旦内部反应炉的能量被释放到外层,虽然能够提供动力,但晓之车产生的热量也会将灯塔航舰迅速气化。

“关闭航舰主发动机,启动卡奥斯动力系统。”银灵忽然开口。

我跟铂安都看向银灵,非常不解。卡奥斯动力系统的原理是切割磁感线,航舰和机甲都配备了卡奥斯动力系统,这种动力系统是用来在星球表面浮游时转向的,对于逃逸朱庇特引力没有一点帮助。

银灵神色坚定,吐出了一个词:“磁重联。”

铂安率先明白过来,按照银灵说的开启了卡奥斯动力系统,并在计算机中输入搜寻指令。我也紧接着领会了银灵的意思。磁重联是指磁力线断开后重新连接的过程,此过程中会释放难以想象的能量。朱庇特表面湍流般的等离子体因为携带电荷,同样可以容纳电流。刚刚的聚变反应抽空了这片区域等离子体中的大量能量,因此在气流中造成了巨大的电压差,电压差击穿气团产生电流,电流产生了新的磁场。通信中断,也是因为磁重联造成了激烈的电磁激发。刚刚的核爆导致此处的磁场不断迁移,只要找到下一个磁重联的位置,卡奥斯动力系统便能将磁重联产生的巨大能量转化为动能,从而帮助我们逃逸朱庇特的引力。

“找到了,正向下一个磁重联点前进。”铂安喜出望外。

磁重联爆发的巨大能量驱动了卡奥斯动力系统,我们感到一阵头晕目眩,若不是动力系统室特殊材料的保护,我们也会落得跟大鲸一样的下场。磁重联的现象在恒星表面表现为耀斑,在行星表面就很难用肉眼看到了。朱庇特表面吞吐着剧烈的浊红气团,卡奥斯动力系统迸发的动力就像一只无形的巨手将灯塔航舰抛射出去,重回到深邃的太空中。朱庇特浓重的红云依然在我眼中有视觉残留,片刻后才被漆黑的太空取代。借着惯性,航舰驶入艾奥轨道,铂安重新启动发动机,利用剩余的燃料缓缓返航。

通信终于恢复了正常,公共频道里传来总部的声音:“欢迎返航。”

晓之车并未被“唤醒”,但辐条表面的温度依然不低。灯塔航舰航行的过程中,晓之车微弱的热量还是点燃了艾奥轨道上的氢云团和钠云团,带出青黄色的流火,让晓之车如流星一般划过漆黑的太空。

越过加尼米德的运行轨道,前方就是母星卡里斯特。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其他四十一盏晓之车平稳地安置在了卡里斯特的同步轨道上——我们是最后一组返航的引灯人。

接近卡里斯特轨道后,灯塔航舰解锁了与晓之车的耦合,这盏最后到达的晓之车缓缓地回归了属于它的位置。

我们三人共同按下了控制按钮,远程“唤醒”了晓之车。光热通道开启,内部的反应炉开始与外层的火花棱镜相连,炽热的等离子体源源不断地向外折射和散射,弧形的辐条缓缓地旋转起来,如同一座破晓的车轮,升起恒星般的光芒。四十二颗温暖的“恒星”串成明亮的星链,萦绕着卡里斯特运转,成为长明的天灯,挂满了我们的母星。

我知道,天灯的热量很快就会照射到星球表面。自星球形成四十五亿年以来,卡里斯特的坚冰将第一次被融化,在星球表面生存了四千五百年的卡里斯特人,也将第一次听到冰川裂开的声音。当聚变的热量融化了冰川,漫漫冰原化作温润的水流滋养万物,晓之车温暖的灯光映照着冰水流淌,所有的卡里斯特人都将真正理解什么是“湍盈”。

我仿佛听到了地上人们欢呼的声音。

而我们一百二十六名引灯人的名字,也将有幸像特隆和乌克巴尔一样,镌刻在廷德尔平原的方尖碑上。

天灯计划,正式完成。

冰雪初融,大地回春。

2019.11

作者按:朱庇特即木星,艾奥即木卫一,欧罗巴即木卫二,加尼米德即木卫三,卡里斯特即木卫四。 1r1nwrKLQffUmmU/8ioPVBGfGj5DCbdosgdiVI53oB4gE4i+lzdtDfXTQAMcWMD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