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故乡的路上,而立之年的浩幸看着车窗外阴沉的云,心情多少被这样的天色感染。他听着JR线报出了钱函的站名,不一会儿他就看到列车在与海相邻的线路上飞驰。白色的雪覆盖着地面的边界,而阴暗的海不时泛起白色的浪花,两者彼此交织,直到浪花退走后显露出黑黝黝的岸礁。看到这里,他的右手不自觉地疼了起来。他攥住手腕,努力安抚着自己的情绪。
很久没有回家了。上次回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来着?浩幸心里没底。自从在东京工作开始,他和家人之间的通话虽然并没变少,但回家的路却感觉遥不可及。
仿佛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在故乡和他的人生之间横亘着。
不过他下决心在公司请了假,终究还是回来了。
故乡的雪意渐浓。浩幸从JR线的小樽车站中出来时,发现已经有雪花从空中飘落。当他站在故土上,思绪却被旁边游客的笑声吸引过去。
“下雪啦!”他们非常期待雪的降临,于是周围的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浩幸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就拉着黑色的威戈行李箱走了出去。浩幸记得小时候,出站口会有不少人力车夫,不过后来就很少见了。也许是天气的缘故,今天一个都没看到。他看到一辆停靠在路边的计程车,于是搭了上去。先将行李放到后车厢中,然后坐到前排。
旁边的司机是一个搭载AI系统的机器人。它穿着计程车司机的蓝黑色制服,头部呈圆筒状,两个蓝宝石镜面的眼睛镶嵌其上,发声单元则在脖颈处。它的手指灵巧地抓着键盘,然后侧过头来看着浩幸。
“乘客您好,欢迎搭乘北海道计程车公司的计程车,机器人80835号为您服务。请问您此行的目的地是哪里?”
浩幸将家里的地址告知机器人。虽然司机是最新科技的产物,汽车却是在上个世纪大行其道的卡罗拉。AI机器人灵活地操纵着手动挡,随时切换油门和刹车,让汽车四平八稳地行驶在雪中。后来因为雪花越来越密,计程车逐渐拉开与前车的距离。在这个过程中,浩幸一直盯着机器人的动作,并且观察它对于各种道路状况的反馈。等到家的时候,地面上的雪已经积了厚厚一层。
“8.5分。”浩幸脱口而出。
“对不起客人,您给出的命令未被正确识别,能否重复一遍?”
“没什么。”浩幸摇了摇头。
浩幸下车后,目送计程车越驶越远。既然下着这么大的雪,计程车应该会去城市里的临时停车点待机吧。浩幸打断了自己的思绪,走向二层小楼的家门口,按起了门铃。
“是谁啊?”母亲的声音令人顿感亲切。
“是我,浩幸!”他回答道。
母亲过来打开了门。她擦拭着手,然后摘掉腰间系着的白色围裙。一瞬间,浩幸以为自己回到了小时候。
“我回来了。”他看着母亲两鬓冒出的白发,然后说道。
“小浩,好久不见啦。欢迎回来!”母亲笑盈盈地张开双臂。浩幸放下手中的行李,走上前去抱住母亲。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后来他觉得这样也好。这些年不见,母亲的身体好像变轻了。
拥抱过后,母亲一边帮浩幸收着行李,一边不停嘘寒问暖。即使浩幸到了三十岁,有着一副成年人的块头,在母亲眼里他依旧还是一个孩子。
“爸爸呢?”过了一会儿,浩幸问道。
“还在店里呢。今天可能会晚点回来。”圣诞节和新年快到了,看来店里也开始忙了起来。
“他和铁男相处得如何了?”
“刚开始的时候很糟糕,现在他已经离不开铁男了。”母亲捂嘴笑道。
“嗯。”浩幸点点头。
他把行李搬回了自己的房间。房间里一尘不染,书桌和床的位置也保持原样。年轻时自己在这个房间中学习和玩耍的情形历历在目。那时候知佳姐、太郎还有雄一也会经常来这个房间,要么借浩幸的漫画书看,要么和他一起写暑假作业。
知佳姐已经结婚了。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见到她。
脱掉外衣,浩幸躺在自己的床上,不禁张开双臂。往昔的气味从房间中渗了出来,令人安心。他看着天花板,旅途的劳顿不断从身体深处涌了上来。于是他侧着身,昏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敲响了房门。
“小浩,来吃晚饭吧。你爸爸也回来了。”
“好的。”浩幸睡眼惺忪,一时记不起自己究竟身处何地,只是机械地答应着。
窗外的天色彻底黑了下去,但依旧能看到鹅毛般的雪花从空中簌簌地飘落。原来是故乡啊,浩幸想道。已经好久没看到这么壮观的落雪了。
走下楼,浩幸看到父亲还穿着自家点心屋的衣服,铁男也是如此。
“老爸,我回来了。”浩幸打招呼道。
“哦。你回来得正好,感觉铁男的身体有些小问题,吃完饭之后你帮忙看看吧。”
“好的。”
铁男是前年圣诞节之前浩幸为家里定制的AI机器人。它的外表和浩幸刚见到的计程车司机很相像,只是细节处略有不同。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家用型AI机器人的外形和运动方式都已经趋同。而它们体内机械结构的运动方式完全相同,基本都由浩幸所在的公司设计制造。由于自己工作有些繁重,所以浩幸当时选择留在东京。而他寄给家里的AI机器人承载着他迄今为止的全部心血(话虽如此,机器人身上大部分的技术研发都与浩幸无关)。不过当时他的父亲并不领情,觉得铁男又笨重又耗电,完全没有任何用处。为此他还和浩幸在电话里吵过几回。
“街坊邻居都说这种东西不好用,而且可能还会弄出危险的事情,赶紧退回你们公司吧!”当时不仅仅是父亲,整个城市都对AI机器人非常排斥。
浩幸知道自己父亲的脾气,依旧尝试着说服他,直到铁男成了点心屋的重要支柱。现在父亲每天都和铁男一起工作,虽然总是发牢骚,但从未动过要把铁男赶走的念头。
想到这里,浩幸舒了一口气。
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边,而铁男坐在起居室的沙发上,开始充电和联网同步数据。饭桌的中间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筑前煮,每个人的盘子里还盛着日式马铃薯炖肉。这是浩幸从小就特别喜欢吃的菜式。
母亲为他和父亲盛了米饭,一家人开始大快朵颐。还是母亲做的饭最好吃,浩幸由衷感叹道。
“店里的生意怎么样?”吃了一会儿,浩幸问道。
“还可以。现在游客又多了起来,有铁男帮忙的话勉强能忙过来。”母亲说道。
“所以你走之前要把铁男的问题都处理好,不然我们会很头疼的。”父亲接着说道。父亲跟浩幸说话时的口气总是这样,不过浩幸知道这是他唯一能表达关心的方式。这样也好,不然浩幸也不知道应该怎样跟父亲交谈。
吃过饭,浩幸找到铁男,然后一起去屋后的工作间。
“整天跟老爸在一起工作,辛苦你了。”浩幸对铁男说道。
“这是我的职责。”铁男回答说。
浩幸拍拍铁男的肩膀。
工作间是父亲修理家中电器的地方,里面大大小小的工具箱中堆放着不少称手的工具。浩幸小时候很喜欢来这里探险,摆弄电机和其他机械装置,在这里他学到了很多机械方面的知识。进入工作间之前,浩幸换了一双工作鞋,以免把地面的油污带进正屋。他打开明亮的吊灯,然后用工具箱里的内六方扳手卸开铁男的外壳,仔细检查着铁男体内的机械结构。由于手臂还是很疼,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处理着。浩幸知道哪些机械结构容易磨损,于是带了足够量的配件回乡。他把铁男体内磨损得厉害的零件都拆了下来,安好配件之后又涂上足量的润滑油。
浩幸一边检查着铁男体内的零件,一边回想起自己和这些机器设备打交道的往事。浩幸之所以对底层设备如此了解,是因为他在公司就主要从事这方面的业务。在这个时代,AI机器人的研发方向算得上是泾渭分明。一方面是AI智能方向的研究,而且用于机器人的智能研究多集中于语言交互和图像识别方面,毕竟人们需要机器人迅速准确地对身边的事情作出反馈。另一方面是机器装置的研发,这也就是浩幸和同事们在做的工作。他们一直在研究机器人的动力与动作,并可以提供高度模块化的底层设备和驱动装置,而其他专门从事智能方向研究的公司可以直接采购,然后在上面搭载自己研发的智能系统。
浩幸曾与几个种类的机器人打过交道。工业生产用的机器臂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机器人装备,也是公司业绩腾飞的起点,浩幸刚毕业时在这个领域实习了半年。后来他参与过建筑工地用的两足机器人的研发,这些机器人高达两米,体重在三百公斤以上,当它们进行高强度的负重工作时就无法利用电池驱动,所以体内装有柴油机。浩幸第一次看到这些机器人肩膀上扛着H型钢材,随着轰鸣的马达声前行时,内心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一年后,浩幸开始参与家用两足AI机器人的研发,这是他一直希望加入的研究方向,其后便一直耕耘到现在。
家用AI机器人追求动作的精巧与使用时的安静,所以体内不可能安置柴油机这样的动力装置。单纯使用电力驱动伺服电机有时又无法产生足够的动力,所以实用的家用AI机器人基本都带有液压设备。当然,以前的液压设备会占用过多空间,于是3D打印技术被利用起来,将液压元件直接集成到机器人的四肢中,不必再单独安装。铁男的身体就是由这些技术支撑起来的。
之前铁男的内部被清理得非常仔细。父亲在这方面总是一丝不苟,所以铁男身体内需要更换的零件也不多。在合上铁男身体外面的几处外壳之前,浩幸让铁男挨个动了动关节。看起来很顺利,于是浩幸就把它的外壳都安装好。
浩幸用清洁剂除掉刚才不小心沾在铁男身上的油渍,然后把自己的双手也清理干净。大功告成,他长舒一口气。
他看着窗外的雪。后院的雪积得非常厚,于是浩幸披上外衣,打开后屋门走进院子里。铁男在屋中静静看着浩幸。雪轻松没过了浩幸的工作鞋,脚上能感觉到冰凉的触感。天上飘落的雪花依旧很大,完全没有停下的迹象。
真不愧是小樽的雪。
因为浩幸在研究过程中不小心伤到了手臂,虽然不严重,不过有时候还会有阵痛,正好自己也想休息一下,于是请了一段时间的假回家。
浩幸张开双臂,然后对天空中飞舞的雪花说道:“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