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你有时候会不会也有一种“就这样了吗?”的感觉呢?你可绝对不是一个人。这是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最常谈论的话题之一,而即使在老一代人中,职业渴望也越来越少成为禁忌。
你是否觉得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上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你的问题吗?并不是的。要做出“理想工作”这样的人生选择,或者回答“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生问题,都是非常复杂的。相信我,毕竟我是过来人。
我是凯伦,是就业指导公司“职业教练/职业匹配”(The Job Coach / The Job Matchers)的创始人。我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也走过不少弯路。在接受了扎实的学术培训后,我非常迅速且成功地攀登上了职业生涯的阶梯。然而后来,我在一年之内做了两次错误的职业选择。最后,我进入了自己并不擅长的组织和岗位。我向一位职业规划师寻求建议,发现工作实际上是真实自我以及个人身份的一种体现。或者说,它本该如此。与此同时,我发现市场上很少有深入的就业指导方法能反映这一点。于是,我自己创立了一家就业指导公司——“职业教练”。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我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次探索之旅,探索真实自我以及我们的就业指导客户的真实身份。
我们的就业指导方法所研究的不仅仅是你的优势,还有基于你的人生故事和背景之上的完整身份。这意味着,我们也会去寻找那些你自己想要隐藏起来的特质,以及那些你与常规不符的特质,在书中我把它们称为你的阴影面。通常情况下,正是基于某个阴影面、局限或是偏离“规范”的特质,雇主、团体或者管理者才会将你排除在某个角色之外,而事实上,正因为这种“局限”或者缺陷,你在另一个雇主或者另一个角色中反而会有出色的表现。
比如,我有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简称ADD),过去在专业场合我经常因为心不在焉而受到评判和指责。但通过对这个“弱点”的进一步研究,我学会了运用自己的ADD特质引导人们迅速进入其内心世界。在我的深入提问和创造性技巧的帮助下,人们会很快发现自己真正的自在之处,以及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这么一来,我的弱点反而发展成为我的就业指导公司的DNA。目前,我的公司有大约60名同事,每年帮助数千人发现自己的理想位置。
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进一步帮助读者发现理想的职业方向,从而做出符合真实自我的职业选择。
我将我们深入的就业指导方法汇总成一个由6个阶段组成的路径。当走完这6个阶段,你就能够编撰一本“职业护照”,它总结了你当前的天赋、能力、价值观、愿望和成就。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思考自己职业生涯的下一步,比如,在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以及在哪些方面还可以继续发展。
把这本书当作是你追寻自我的一次内在发现之旅吧。这个旅程真的不必枯燥乏味,它可以变得很有趣!通过这本书及其中的反思练习,我希望你能够行动起来,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做出尽量真实的选择。这样,你会逐渐在工作中找到更多满足感,因为你的职业将更好地反映你的真实面貌。因此,请务必在翻阅本书时准备一个笔记簿或记事本,以便在阅读文字或者进行练习时,你能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除此之外,与同事分享这一过程也是值得的,当然还有你的伴侣、朋友、家人,或是与你一同走过这一旅程的专业职业规划师。这也可以为求职申请奠定进一步的基础,或为你和雇主或上司之间的对话创造空间。在职场谈论自己的渴望已不再是禁忌了。通过定期练习表达自己的渴望,它们会逐渐变得更容易讨论,而且在雇主看来也越来越不会觉得被冒犯。这就像学习一门新语言:一开始很难,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容易很多。
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评估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十分有必要的。请定期检查一下“职业护照”中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吧。既然你在自己的“工作”上投入了大量时间,那么在一份内容兼具足够意义、充满乐趣、拥有较高认可度且具备多样性的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便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我在一开始所写的那样,在职业生涯中做“真实的自己”,在这个时代并非易事。毕竟,劳动力市场和我们的社会对职业的要求并没有变得更加简单。每隔半年,我们都会进行一次在线调查。以下就是过去十年中出现的主要趋势:
如今,人们不仅希望自己的个性、天赋和价值观在工作内容中体现,也希望在同事间、组织内或团体中得到体现。人们不再喜欢与自己人生观不符的产品、服务或组织,他们希望每天都与志同道合的同僚共事,彼此之间能有共鸣。就像是选择伴侣一样,人们对工作选择和雇主的期望也变得越来越高,专业的就业指导也因此越来越受欢迎,也越来越有必要。我们观察到,在我们的客户中,他们只愿意为自己相信的产品、理念或者工作方式而工作。以前的那种社交生活和教会社区在我们的社会中日益淡出舞台。这意味着,我们的客户转而从其他地方寻求意义,其中就包括他们的雇主以及工作内容。世界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和关系治疗师埃丝特·佩瑞尔(Esther Perel)在她的播客《工作怎么样啊?》( How’s Work? )中这样说:“工作变成了一个为了共同体、联结、意义、目标和成长的场所。”今天,无论是作为一名雇员还是自由职业者,你都想要为一个更为高尚的目标出一份力。因此,一家公司如果没有肩负企业社会责任,就很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举例来说,如果你在一家策划活动的公司工作,那么只有当你认为活动的风格和目的与你自己、你的职业或人生目标相契合时,你才会愿意去支持你的公司。又比如,香烟品牌想要吸引人才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而那些蔑视雇佣条件的建筑公司也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通过社交媒体上的榜样人物等,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你是谁,过去积累了什么能力,这些都不再重要。毕竟,根据一些大师、商业讲师或者营销人员的说法,你只要每天站在镜子前,想象梦想成真的画面,口中念诵咒语,并从他们那里购买足够的课程或辅导服务,你就可以在职业中成为任何人。“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他们引诱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参加辅导或培训课程,学员们梦想着自己会很快变得与这些大师一样。当然了,那些从美国传过来的流行的辅导技巧,比如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表现法、催眠术或者可视化技巧确实自有其用,它们被越来越多地(有点操纵性质地)用来强调未来的梦想和目标。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么一来,新世代的人们就会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未来愿景和职业抱负。遗憾的是,这种技巧却在极富雄心的商业辅导或就业指导项目中被过于频繁和轻率地应用,而一个人过去已经积累的才能、经验和能力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如果不加思考地应用这些技巧,失败焦虑、逃避行为、冒名顶替综合征
、麻痹或者失望很快就会冒出头来,因为由此产生的职业目标或抱负往往都会与现实情况相去甚远。
在领英
上,职位名称有时会被夸大,简历有时也会因要塑造个人品牌而被过度美化。如果把自己目前的职位与人际网络中别人的那些光鲜亮丽的头衔相比,人们很快就会感到挫败或不满。在我可爱且才华横溢的客户中,我看到有许多人都毫无道理地对他们现有的职业道路和能力感到不满意。
童话并不存在。社交媒体上,那些来自榜样人物——首席执行官、初创企业家或者闪电般变换职业的人们——的片面之言,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憧憬。这些榜样人物夸大了自己的成功,却对外界隐藏了自己的阴影面,从而导致那些追随、复制、仿效他们的人后来面对了残酷的现实。毕竟,有谁曾经在Instagram上看到过有关初创企业家面临资金压力的帖子,又或是年轻高管要解雇一个50多岁员工时的紧张心情的帖子呢?当然没有!年轻人往往没有意识到,每一个理想形象都有其阴影面存在,因此,在做职业选择时,就会出现判断失误。所以,我鼓励商业讲师、社交媒体上的榜样人物和企业高管们开诚布公地交流他们职业道路及其过程中的利弊,而在对自己的专长真正驾轻就熟之前,这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失败力(做好失败的准备)和毅力。
我们不但想要越来越多,而且希望越快越好。我发现,年青的世代尤其要与失败焦虑和(或)冒名顶替综合征做斗争:他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感到自己是个骗子。他们的事业通常发展迅速,然而成功带给他们的满足感却很有限。一路上的疑虑、不确定感和失败经验都被尽可能地避开或隐藏起来,并将其视为失败。在同龄人中间或者社交媒体上,这些经历并不会被提及或分享,这让他们在与同龄人或人际网络其他人的比较中感到自己“不正常”。相较于从经验中学习,他们更想要的是避开每一次对抗,一个不合意就迅速更换工作。频繁跳槽是可以避免的,有的时候只要与领导进行一次简单的谈话,或是向同事寻求更多帮助就可以了。对公司而言,脆弱性、诚实对话的空间、在团队内部对失败力进行鼓励,这些已经成为想要吸引员工长期留任,并令长期工作关系保持活力的最大的成功因素了。
我们注意到,婴儿潮一代
人和X
、Y
两个世代的人之间在期望和沟通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婴儿潮一代(曾经)侧重于建立安全感,并希望自己因积累下来的财富(房屋、汽车)或成就而得到认可。他们认为,只要达到了特定的职位水平,或者积累了一定水平的物质财富,他们就已经在职业生涯中“做得不错”了。而X、Y两代更渴望的是由于个人发展历程、独特的能力或者是对社会的杰出贡献而得到认可。如果他们在职业生涯中获得了深刻的成长经历,他们就会更容易将其视为“成功”,而不是仅仅靠着薪水就能买得起房子或豪车。因此,他们在对自己渴望的表述上,对雇主更加坦诚和透明,而婴儿潮一代则更加倾向于压抑自己的真实诉求,以维护自己在工作环境中的高大形象和职业道德。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婴儿潮一代更难向自己承认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常常困惑于自己“必须”做什么,以及他们真正想要什么。
在这些趋势中,你是否看到了自己,或者是你周围人的影子呢?你绝对不是一个人,因为这种情况我每天都能在我们的客户的故事中听到至少一两次。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上,作为个体做出职业选择并不容易,原因就在于此了。
对雇主或者客户来说,满足所有期望、吸引和留住人才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除了扮演意义提供者、心理医生、启发者、关怀者等角色外,雇主首先必须确保拥有足够的资源和经济活动来支付员工的薪酬。除了这项在我们的社会中似乎都被忘掉了的基本任务之外,雇主还必须越来越多地进行人员配置管理。持续的人员变动和缺勤,如今已使得招聘和留住员工变成了一家公司及其首席执行官的核心任务,而过去,人员配置更多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辅助性额外任务罢了。在处理完人员短缺问题后,公司所剩无几的资源和时间同时还要满足员工的所有期望,这往往会让人力资源部门和领导层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许多组织出现以下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比如,高管或中层管理人员的缺勤率飙升,人员管理已经变成了一项任务,它并不总是令人羡慕,有时还伴随着时间的大量投入。
因此,有必要同时考虑到员工和雇主的现实情况,并在了解彼此需求的情况下进行对话。
今天,职业生涯已不再呈直线式发展了。新一代不再认为有必要每年赚多一点儿钱,而是更倾向于将职业生涯视为通往振奋人心的目的地的旅程。比起如何拿下下一次晋升,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哪种职业目的地能给你带来更大的成就感,什么才是最适合你目前人生状况的。
好消息是,如果你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从头开始,就可以避免很多职业压力。选择一个符合你的真实天赋、能力、价值观和渴望的职业目标或方向吧。
在字典中,“真实”这个词的含义是“真的、可靠的和值得信赖的”。它在社交媒体上已经被滥用了,旨在强调某个网红或公众人物多么真、多么诚实。因此,它已经变成了一个泛泛之词,是个人都多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其中的含义。一个言行真实的人,会被认为是行为、思想、语言和心灵相一致的人。换句话说,如果你在职业生涯中做出真实的选择,你自然就更加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