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在错过自己希望拥有的生活之后,还能重新踏入那条远去的河流?
就像一颗后悔药。
那时候我刚来北京,在靠近西五环外的一所学校读书。
初到北京的新鲜劲过了后,日子便显得格外无聊。学校的专业课并不多,非专业课又多是英语课,我很少去。北京悠长的秋天留给我最初的深刻印象,便是京西公园围墙边慵懒的阳光和闲散的脚步。
时间离毕业还早,离课堂又远,前前后后间竟然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想来想去,觉得如果有个地方能赚钱就好了。
但是越了解北京,越觉得这个城市实在太大,大到不知道哪儿能赚钱,而自己实在太过渺小,小到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赚到钱。
那时节我经常坐308路公交车,从京西衙门口坐到公主坟,公主坟那里有个挺大的书店,不禁止看书,对我这样的学生来说特别合适,我便经常在书店里消磨时间。
有一天从公主坟回学校,不知是困还是怎么,反正迷迷糊糊提前两站下了。下来才发现不对,正准备等下一趟车回学校时,忽然看见路边有个餐厅,门口有个牌子:急招用工,下面还有行小字:兼职也可。
我眼睛一亮,仔细看了看,发现他们招的并不是那种有厨师经验的,都是小工,真是想睡就有人送枕头,想想自己百无聊赖的时间,和兜里几近于无的几张钞票,抬腿就走了进去。
餐厅不大,但也不小,装饰的倒也雅致。前厅坐着的人听说我是来上工的,冲着后面喊了一句,老板,有人面试。
然后一个胖乎乎的中年男人从后堂就走了出来,问我:“学过厨师吗?”我说没。他又问:“跑过堂吗?”我说也没。
他眉头一皱,上下打量了我几眼:“你是学生吗?”我点头说:“是,在附近读书,看到您这里招兼职……”
他哦了一声,说这样吧,我们晚上有麻辣烫,需要人穿串,工钱根据你穿的数量和卖出去的数量来计算,你要不要做?
我回头看了一眼门口,几个帐篷下安着桌椅,旁边一箱箱的啤酒,离街边不远,噪音喧嚣,灰尘挺大,一时有点犹豫。
但又想起裤兜里那几张可怜巴巴的纸币,思路开始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奔流:这里位置不错,晚上夜宵的人应该不少……
于是便说,做。
第二天我就开始去那家餐厅上工,当然跟同学我还是说去书店溜达去了。
到了餐厅,那老板扔给我一件黄色外套,穿上顿时就跟其他小伙计没什么区别了。我就坐在门口摊子的一头,面前摆着很多盆子,里面是清水泡着切好的各种食材:青菜、萝卜、海带、鸭血、火腿肠、鹌鹑蛋……我的工作就是拿着竹签子,把食材串成串,卖给吃麻辣烫的人。
这时候我才发现摊子另一头也坐着一个人,看着也很年轻,面前也是很多盆子,做的和我同样的工作。我心想,哦,原来麻辣烫的小工都不只一个啊。
那个小伙子叫小张。尽管我们做的同样的工作,但他对我的寒暄爱答不理,有种能感觉出来的倨傲。软钉子碰了几次,我只好作罢,反正就是打工,做好自己的事就成了。
但第一天我就被弄得手忙搅乱,因为人来得特别多,有的客人吃完就走,翻台很快,而有的客人拖拖拉拉很久,翻台很慢,你得记清楚每一桌客人点的东西。有时候几桌凑巧在一起点,东西又五花八门,就特别容易弄错。
结果晚上结账时,我就出了错:穿了400素200荤,帐上卖出去350素160荤,一共510串,结果框里食材还剩50串……我的工资是卖出一串素赚5分钱,一串荤赚1毛(售价素菜5毛荤菜1块),一共应该是30多块钱,但被搞错的那40串也得记在我头上,最后只拿到20多。
算账的时候,小张一直在旁边笑话我,说还是大学生呢,帐都算不过来——他卖了500素200荤,不仅比我多,而且账目清楚——跑堂的都是年轻人,听了小张的话也都哈哈笑起来。也不知怎么,那一刻我还觉得挺窘迫的。
然后便听见一个洪亮的声音说:他第一天来,这有什么好笑的?!
抬头一看,说话的是一个穿着白色厨师服的红脸大汉,三十多岁年纪——是餐厅的大厨,姓雷,他们都叫他雷厨。
被雷厨这么一说,周围的笑声都停止了,连小张都不说话了。老板连忙过来打哈哈,没事儿没事儿,第一天这样已经不错了。
因为这句解围话,我很感谢雷厨。
等更熟悉些了我才知道,餐厅原来有两个大厨,雷厨负责红案,另一个大厨负责白案,雷厨年龄资历都比较老,手艺好,人又正派,敢说话,所以威信也高,餐厅里基本除了老板就是他说了算。
而小张是老板的侄子,初中毕业就弃学了,在外面溜溜达达混了好几年,父母觉得这样不行,才拜托老板带着他做点正事。
开始小张还不愿意,觉得餐厅里的活儿又脏又累,也是被骂了好几次才勉强同意的。来了他还看不上跑堂的活儿,说既然做就做厨师,老板没办法,便把他带到雷厨面前,结果聊了两句雷厨就不说话了,老板怎么试探雷厨都不回应。问多了就说,让这小子先去上了厨师学校再说,不然没法教!
老板无奈,又带着小张去问另一个大厨。雷厨都是这个态度,另一个大厨自然不会僭越。最后老板只好安排小张从最简单基础的事情做起——穿串。
可能因为是老板的侄子,所以小张才会有那种明显的倨傲。而因为雷厨帮我说了话,小张对我的不爽也开始摆在了脸上,平常打招呼总是爱搭不理的。
但我想的也很简单,就是在这里兼职打工赚钱而已,其他的事能少就少,所以对小张的一些心思我心知肚明,却不去搭理。我琢磨得更多的是,如何才能把这麻辣烫的串卖好。
从第三天开始,我这边的情况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不仅账目能对上了,而且穿串、卖串的数量也比最开始增加了不少,到这个星期周末的时候,我已经能穿700素500荤,卖出去660素450荤了,而小张那天依然是500素200荤。
那天算账,我挣到了快80块钱,比第一天翻了好几倍。
老板也很意外,问我是怎么做到的。
我说账目清楚其实很简单,每桌按时间、批次、荤素记录清楚就是,但后来整理记录的时候我发现,不同菜品大家拿得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而且很有规律,我就把客人爱吃的多准备一些,不爱吃的少弄一点。另外天气热的时候,不同食材能保持新鲜的时间不一样,时间久一点的,我就多准备一些,时间短一点的准备一点就行了;另外为了不造成浪费,我把前几天食材消耗的数量、时段都做了个统计,算出大概的平均值和最低值,食材数量低于最低值就补上,补充最多不超过平均值的30%,这样就算突然来了很多客人,也不会手忙脚乱。
老板听了忍不住点了点头,一旁坐着的雷厨则津津有味地看着我,听完了哈哈大笑,谁说读书没有用的,人家这才做了一个星期!
旁边的小张听了一脸不忿。
周末的忙碌过后,周一的生意就比较闲。这天我去得早了一些,雷厨正坐在门口抽烟,我们就聊了一会儿。
我这才知道他是读完高中才去学的厨师,为了后面还在读书的两个弟弟。“当年我就想,等弟弟们读书出来了,我就不做厨师了,回去读书,可没想到一穿上这身衣服就脱不下来了,现在想起来,没有继续读书,都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
雷厨说着,吐了口长长的烟。
我说您现在这样也挺好的啊,挣钱多。他哈哈一笑:“钱多有什么用,我还是想喜欢读书,至少不像现在,一直呆在厨房里,满身烟火气。”
我说但是读书要花的时间太多了,我有的同学初中毕业就工作,我本科都读完还在上学,有次聚会他们还笑话我,说他们都挣了10年钱了而我还在读书。
雷厨嗤笑一声:“别听他们的,他们懂个屁。倒是你,这样不觉得可惜吗?”
我说可惜什么?他指指我身上那件已经变得有些油腻的外套:“你读了这么多年书,来做这个,不可惜吗?”
我笑笑说,我还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只能穿串赚钱呢。
雷厨说:“可是如果只为了钱,一直做不喜欢的事,你后不后悔?”
我想了一想说,我想我应该不会一直做不喜欢的事吧。我还年轻,现在做一些不喜欢的事,是为了以后不永远做它。
雷厨听了嗯了一声。当听我说大学是英语的时候,他的眼睛忽然一亮:“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英语,可惜现在忘的都差不多了,有空你能不能教教我?”
我有点意外,嘴上连忙说好,心里却觉得奇怪:“做厨师……学英语来干什么?”
雷厨听了非常高兴,猛地一拍我肩膀:“这样吧,我跟老板说,你不用在外面穿串了,你进后厨来给我帮个忙!”
听了雷厨的话,我当时就愣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居然蹦出一句:我还要穿串呢……
雷厨哼了一声:“穿串多没意思,到后厨帮工你当没钱赚嘛,每个月有1200块,而且工作时间比你穿串少很多!”
我还是有点犹豫:“老板能同意吗,再说,他不是还想你带小张吗?”
雷厨神色一正:“本来也要给我招个帮工,这事我说了算。至于小张那孩子么,喜欢偷奸耍滑……”
他瞥了一眼面前储存食材的盆子:“别人不知道,我还看不出来吗?小张这小子,每次撤摊前都会根据账单流水处理剩下的食材,如果账单上记得比实际卖的少,他就会把多出来的串偷偷藏起来处理掉,哼,否则你当小张真的那么准,每次账面和实际都那么严丝合缝?”
被雷厨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悟。
雷厨说:“带我出徒的师傅曾经说过,厨师这一行看着简单,要做好很难,但不管怎样,心眼正是第一位的,因为这行接触的都是入口的东西,玩不得虚的。”
当天收工雷厨就把这事儿跟老板说了,老板果然不同意:“小曾一天厨师没学过,你让他帮工,你不是在开玩笑吧!”
雷厨却很坚持:“他要是做不好,可以随时不让他做,不过我觉得他行。”小张在旁边听见满脸不悦,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老板没法子,餐厅最重要的就是大厨,雷厨也的确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有他在老板轻松好多。见他态度坚决,老板最后只得让步:“好吧,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答应我,他打打下手可以,但你绝不能让他掌勺做菜,不然客人怪罪起来,你我都不好看!”
雷厨听了点点头:“这个没问题啊。”说着冲我一笑,“还不多谢老板,给你这么好一个机会!”
我连忙谢谢老板。老板眼角扫了一眼脸色阴沉如水的小张,有些无奈地冲我点点头:“那你明天先去做个体检,办个健康证吧。”
就这样,我告别了餐厅门口穿串的工作,成了雷厨的帮工。
熟悉餐饮行业的人都知道,这行规矩很多,比如餐厅是老板的,后厨是大厨的;后厨除了大厨和助手之外,基本不让别人进去,别说跑堂伙计了,有时候连老板都不行。这种规矩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一方面是为了安全,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技不外传。
雷厨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肉——他说当年他学徒的时候,师傅先教他的是磨刀,但他大手一挥:“估计你也没那么多时间学,就学点简单有用的吧!”——然后我就天天在后厨切肉:肉丁、肉片、肉丝、肉馅……各种肉材质不同,切法也不同:猪肉、鸡肉、牛肉、羊肉、鱼肉……甚至不同位置的肉力度也不同,前腿、后腿、五花、内脏……
以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看见肉就想吐。
当小工和在外面穿串的工作比起来,就是相对有规律,除了饭点前后忙碌点,别的时间相对轻松。这天忙完刚收拾干净坐下来,却见雷厨拿出了一本书:“兄弟,你教教我。”
我一看,居然是《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之前听他说要学英语,我一直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想到是来真的,这人想法和别人还真是不一样啊。
见我意外的表情,他哈哈一笑:“我也没别的想法,就是经常觉得以前没有继续读书很后悔,想看看还有没有办法捡起来。”
说实话,让一个已经拿了十多年年菜刀的厨师重新学英语,难度跟让我从头学芭蕾练劈叉是一样的——我翻开书试着跟雷厨讲了一下,发现他的基础很差,除了字母之外,连音标都忘得差不多了,还得从头去讲。就算这样,十分钟前讲的,十分钟后他也会忘掉,背个单词也是满头大汗,完全没了在后厨叱咤风云的利落劲。
对这种情况,雷厨觉得很不好意思,总说自己笨。我说你并不笨,只是太久没摸书本了,就跟我从来没学过切菜是一样的——是的,当我第一天切肉时,也切得乱七八糟的,但雷厨并没有打击我,反而告诉我应该怎么掌握好力度和技巧。
就这样,上工的时候雷厨教我厨房里的事,下工的时候我教雷厨学英语,这种情形持续了挺长一段时间——有次老板看见忍不住笑,老雷,你说你这人都一把年纪了,厨师做得好好的,去学个啥英语,也不想点有用的。
对这样的话,雷厨就当没听见。
有天餐厅客人很多,雷厨在后面忙得满头大汗,这时又有两个客人要加菜,雷厨一看跑堂伙计送来的单子,扭头冲我说:“小子,你搭把手,炒个青椒肉丝!”
我连忙摆手:“那怎么行,老板说过,我不能……”
雷厨打断我:“我这都忙不过来了,你还说这些。这菜你已经看我炒了很多次了,没问题,再说我在旁边看着,有什么问题我来顶!”
听他这么一说,我只好拿起了炒勺。说实话,之前都是看雷厨做,现在要自己做,还要送给客人吃,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雷厨一边忙自己的,一边用余光扫着我这边,不时指点两句。很快菜就炒完了,让伙计拿出去后,我特别担心被退单。雷厨似乎看出我的想法,不时从后厨窗口往外看,看看客人有没有什么异样的反应。
那桌客人买单前,雷厨让跑堂伙计拿了瓶啤酒送过去,问人家对菜品的评价,客人说很不错,下次还会来。
我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雷厨听了也笑着跟我做了个胜利的手势。
有了第一次,后面再到客人太多忙不过来的时候,雷厨就会让我帮忙炒菜,当然他让我做的都是些家常菜,并不复杂,我也越做越有信心。
除了炒菜,雷厨还教我做泡菜,他做的泡菜盐水醇香扑鼻,让人入口难忘。后来他还教我做蘸水调料,这个我学得最快也最好——因为它是用最基础的食材组合成最千变万化的味道,就像写文章,用简简单单的汉字写出跌宕起伏的感受,富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些都是最简单的东西,但却又是最有创造力的味道。
有一天餐厅休息,我带着雷厨去了趟大学英语角——在上世纪末网络还没有盛行、资讯交流并不便捷的年代,英语角曾是很多外语爱好者交流的场所。
第一次去的时候,雷厨觉得特别新鲜,在每一交流者旁边仔细地听。我看他听得眉飞色舞,忍不住问:“你都能听懂?”他不好意思地一笑:“一句都没听懂……不过,”他看看英语角里簇拥的人群,眼里闪着异样的神采,“居然有这样的地方,真是没想到啊。”
转脸就有个小姑娘上来和雷厨用英语搭话,雷厨擦擦手,兴奋又窘迫地说:“My name is……”
那天晚上坐公交回来的时候,雷厨好半天没说话,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麻烦事儿很快就来了。
有一天客人很多,雷厨又让我帮忙炒菜,我正做到半截儿,老板忽然出现了,怒气冲冲地指着我说:“喂,你在干什么!”
我被吓傻了,倒是雷厨,并没有因为老板的突然出现而惊慌失措,很镇定地说:“客人太多,他就是帮帮忙而已。”
老板的怒色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他一天厨师都没学过,能帮什么忙,客人怪罪起来怎么办?”
雷厨不以为意地说:“客人怪罪起来,也是我没炒好,扣我的钱就是了。”听他这么说,老板更不高兴了:“咱们可是说好的,我答应他帮你忙,你答应过我什么你还记得吗!”
几个跑堂伙计在门口朝这边看,小张则在一旁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
老板继续冲雷厨发泄着不满:“答应让他帮忙已经算我网开一面了,你说你好好的工作不安分做,去学什么英语,现在还让他一个愣头青出来掌勺,你你你……”
他正说得激动,雷厨忽然抬起头,手指着我,瞪着老板几乎是吼着说了一句话:“让他掌勺怎么了,你看他这个样子,是一辈子做这事儿的人吗!”
不知为什么,这句话瞬间浇灭了老板的声音。
老板看了看雷厨,又看了看我,嘴张了张,却又没说出什么来,扭脸看见那几个伙计:“看什么看,都好好干活去!”然后悻悻地走了出去。
“别愣着,赶紧把菜送出去。”雷厨看了我一眼,又恢复了胸有成竹镇定自若的样子。
那天晚上收工,我向雷厨说了声对不起。他摆摆手:“这不关你的事,我说过,出了问题有我顶着。”
看着他,想起这几个月在这里他的照顾,我真心实意地说了声:“谢谢。”他哈哈笑着说:“如果真要谢,我还得谢谢你。”
谢我?
他说,因为你让我知道,原来有些失去的东西还是能够找回来的。
就像开始是无心插柳一样,我在这家餐厅兼职的结束也是不期而至。
那天我接到去报社实习的通知——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家报社,在当年的京城正如日中天——当天收工我就向老板提出了辞职,他没说什么就同意了。
后来就是向雷厨告别。他并没有挽留,只是问了问报社那边的情况,然后便非常认真地说:“去吧,好好努力,那才是你应该做的事。”
我想起刚来这里时他说的那些话,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会的,像你说的,要做不会让自己后悔的事。”
他哈哈地笑起来:“后悔了也没关系,我都能找到后悔药,你也可以。”
“可惜我没法再教你学英语,也没法再带你去口语角了。”我拿出一本《英汉辞典》和几本工具书,“雷哥,这些送给你吧,另外自学对你来说还是难度有点大,你每周不是有半天休息吗,人大那边有英语周末班,有老师教,基础不好也可以去,比较适合你的情况,如果你还想继续学英语的话。”
他认真地点了点头:“我会的。”
就这样,我告别了那家餐厅,也告别了老雷,那是1998年的秋天。
那年寒假我回家过年,妈妈在做饭,我看见忍不住动手炒了个菜,把我妈看傻了,惊讶地说:“你以前在家可是油瓶倒了都不扶一下,怎么去北京读个书居然学会炒菜了?”我爸拿起筷子一尝:“味道还不错。”俩人像看见了什么神奇的事一样惊诧莫名。
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后来我靠着会做菜这件事,迷惑住了很多人,包括那位喜欢了很多年却不知道怎么下嘴的女神。
雷厨留给我的影响远比我意识的多,比如每当面临重大选择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雷厨的话,然后问自己“以后会不会后悔”。另外经历得越多,越发现其实能够保持简单直接,对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件很难得的事。就像一坛泡菜,看着简单,却能变出各种各样的滋味。
说起泡菜,我一直牢记着雷厨传授的方法,在他基础上做了些变化,还曾据此写过一篇制作指南,发在报纸上——
当年一别之后,我再没见过雷厨。之后十多年的人生轨迹,我跟厨房后厨再无交集。后来那附近拆迁,那家餐厅也消失不见。
那时候不比现在,通联不便,我还在读书,连手机都没有,给雷厨留了一个呼机号,没多久也成了文物。
但不知为什么,每次去餐厅,闻到那股似曾相识的油烟味,心里都会觉得有种熟悉的亲切感。
今年二月,我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期间和留美同学聚会,她说要带我去一家很好吃的餐厅吃饭,我们就开车来到新泽西州靠近纽约的一家中餐厅。
餐厅很雅致,菜的味道也不错,还有个地道的中国名字:“天府”。
吃着吃着,忽然感觉旁边有人一直在朝这边看。因为隔得远,看不清那人面孔。同学扫了一眼说,是这家餐厅的大厨兼老板,已经来美国很多年了。正说着,那人走了过来,有些不确定地说:“你……是小曾?”
我定睛一看,大吃一惊,这个人居然就是……雷厨!
这意外的重逢让人又惊又喜,谁也想不到,时隔18年,我和雷厨的再相见居然会在地球那一边的美国!
再一交谈才知道,我走之后他真的每个星期周末都去上英语班,坚持了两年,没多久一家著名五星酒店招大厨,他因为是应征者中少有的会英语的大厨而入选,几年后又被派到美国工作,后来他就留在了这里,开了这家餐厅,还把老婆孩子都接了过来。
提起当年,我俩都不胜唏嘘。“那时候很多人都笑话我,一个厨师还学什么英语。我也只当是弥补当年的遗憾,却万万没想到会有后来的机遇,人生真是奇妙至极。”
是啊,就像当初雷厨给我的生活留下痕迹一样,原来我也成了雷厨走向后来人生际遇的助力之一。
只是我并没有想到,和雷厨相距十八年后重逢,其实还不是生活给我的全部惊讶。
三月的时候,我回到了国内。有一天看手机新闻推送,忽然看见下面这条——
那一刻,我惊讶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因为看了这个因投毒被判刑的厨师照片,我一眼就认出,他就是当年餐厅老板的侄子、曾经想学厨却被雷厨拒绝过的小张!
人生中的那颗后悔药,原来不是为每个人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