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科技大潮浪打浪,基因时代已到来

不同时代是由不同的科技点亮的。

15世纪,文艺复兴最完美的代表达·芬奇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理解世界的方式。

16世纪,哥白尼用他的《天球运行论》告诉我们:地球并非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它并不是宇宙甚至太阳系的中心,实际上,太阳才是太阳系的中心。

17世纪,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得以发表,不过,他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就微积分的发明权问题一直争执不休,搞得沸沸扬扬。到今天,微积分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一,它在科技领域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很多科学发明都依赖微积分这一工具的支撑。

18世纪,拉瓦锡发现了氧气的存在,全新揭秘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从而掀起了一场化学领域的革命。

19世纪,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为人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麦克斯韦的电磁波更是拓展了人类的认知领域,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则让人类对自我和万事万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人类从此进入科学技术大爆发时期。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奖,尽管相对论未能为他赢得诺贝尔奖,但其对后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这一革命性理论突破,使得核武器的发明和核电站的应用同时成为可能。

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1953年,“DNA之父”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向世人宣布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打开了生命遗传的谜团,正式代表了生命科学开始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随后,以此为基础的科研持续推进,成果被应用到医学健康、农业育种、法医鉴定、基因工程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生命科学受到了各界的重视。很多国家均将其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范畴。2019年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把生命科学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原先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开始成为大众的普遍认知。

完全可以这样讲,肆虐的病毒让人类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渺小。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但地球却完全可以脱离人类而存在。我们自以为是地球的主人,但一个小小的微生物就可以搞得整个世界不得安宁。也正是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人类开始意识到基因正成为人类和生物界沟通的通用语言。

“基因”一词最早于1909年被提出。彼时,丹麦遗传学家威廉·约翰逊(Wilhelm Johansen)写了一本名为《精密遗传学原理》( Elements of the exact theory of heredity )的著作,他在该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了“gene”这一概念。“gene”这个词的词源其实是希腊语,本意为“生”。后来,中国的科学家几经迭代,其一度也被翻译成“因基”,最终被定稿成“基因”,不但语音相近,更可理解为生命“基本的因素”,可谓“信、达、雅”。从基因的角度看生命,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猫一狗,一只蚂蚁一只蜻蜓,从人类到微生物,都有别样的意义。 CTJfpVItfMC9jFdgWc0ZkPSdx0J98w17PKJVUwS1h/+nci1My0U9evwl0TU/NI9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