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来者是敌还是友?要看气味可相投

有一个成语叫“臭味相投”,还有一部电影叫《闻香识女人》,可见身体释放出相同信息素的人彼此会很合拍。这有没有什么理论支撑呢?在《科学进展》( 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以色列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从科学角度诠释了“臭味相投”。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因巴尔·拉夫雷比(Inbal Ravreby)带领的团队主导了这项研究,他们研究的动机是考虑:除了人类之外的陆生哺乳动物会通过闻自己和对方的气味来判断是敌是友,这种方式适用于人类吗?人类会不会也通过气味来判断敌友?

要知道,嗅觉和听觉、视觉一样,都是大脑穿过了颅骨以后的延伸,也就是说,嗅觉受体本身是大脑外脑的一部分,它肯定对大脑的思维判断有影响。

另外,嗅觉不同于听觉或者视觉,它是一个更敏感的器官。听觉是有时间限制的,喊一嗓子,声波的振动信号由强到弱,之后就慢慢消失了,我们互动时,不可能一直喊,所以听觉的交互是非常有限的。视觉也有限制,有遮挡物、距离太远或太近的时候,视觉交互都会受到限制。比较之下,嗅觉的影响会更大,气味长久地弥散在一定的空间,彼此之间每时每刻都会受到影响。哪怕是昆虫这种小生物,都会向外释放气味来吸引潜在的伴侣。

嗅觉对动物彼此的交互肯定会有影响。从动物的演化进程来看,人类肯定也应该有动物的嗅觉本能,不过,作为高等智能动物的人类,我们相比其他动物有更多的沟通方式。我们的语言会更复杂,交互的手段会更多,我们可以打电话或者发微信。换言之,人类不一定非要单纯地依靠嗅觉来识别朋友。因为人类的复杂认知,嗅觉识人不再是人类的必要技能。

事实上,相较于其他动物,人类的嗅觉肯定是退化了,我们身边的动物,比如猫、狗,甚至是猪,都在嗅觉上远胜于我们。但到底退化到了什么程度呢?

研究团队为此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在社会上招募了20对实验对象,男性和女性各一半,年龄集中分布在22至39岁,这个年龄段正好处于生育高峰期,是对异性的感知最为敏锐的时候,并且神经系统、嗅觉系统也不太可能出现严重退化以影响实验效果。

这些参与者都要遵守统一的规定,比如不能吃刺激性的食物,要穿统一的干净的纯棉T恤,远离身边的伴侣和宠物,以排除一切干扰因素。最后,研究对象穿过的T恤被收集在密封袋当中,用气味扫描仪对当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数据,他们发现,朋友之间的气味特征要比非朋友之间更加相似,也就是说化学上更相似的人实际上更容易成为朋友。

更神奇的是,研究人员让志愿者通过气味去辨认,哪一个T恤是你熟悉的朋友的。竟然真的有人能够在众多气味中辨认出哪个是自己好朋友的。

志愿者中朋友间的气味相似,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朋友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待在一起,他们有相似的饮食习惯,肠道菌群也趋同,价值观也趋同,这就类似我们常说的夫妻相,是环境塑造了相似的体味。

为了排除这种可能性,研究小组又做了另外一组测试,他们招募了17个陌生人,让他们玩一个镜子游戏,每个人相隔半米,能够不经意间闻到对方的气味,然后两分钟内,双方互相模仿对方手部的动作,但不能交谈。

随后,电子鼻测试化学成分,并根据测试结果预测两人对彼此的好感度,结果,预测成功率达到了77%。气味越接近的人,越倾向于喜欢和理解对方,同时感觉到两人之间确实有种渴望拉近彼此关系的化学反应。

也就是说,一拍即合的朋友之间,气味特征相较于非朋友之间,更加相似。有类似气味的人会更容易吸引,进而成为朋友。研究人员就此得出结论:人类与其他陆生哺乳动物类似,都有用嗅觉判断亲疏关系的本能。

世上本无善恶,也本无香臭,“臭味相投”的“臭”字原意就是气味,它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人主观的好恶。榴梿、香菜、螺蛳粉,这些东西,有人讨厌,说它们臭不可闻;有人却偏偏喜欢,觉得它们是人间的极致美味——正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从这个角度看,每个人都是一个魅力无穷的人,只要走到跟自己气味相投的人面前就可以了。 sC+JvGDuGWSNXLF3VKpuGydHNfi3kKGygaZqcXvb2zh1PxDVeO74Ql2A+pwiNUw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