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仓颉造字说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其人相貌奇特,有四只眼睛,所以看到的东西比一般人更多、更直透事物本质。

《淮南子》里有“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记载,说的是汉字的产生惊天地、泣鬼神(天上下起了粟米,鬼神在黑夜里哭号),可谓世间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创造文字这事肯定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所以《荀子·解蔽》说: 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韩非子·五蠹》解释仓颉造字的思路说: 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私(厶)就是自环,就是把什么都搂在怀里;而“公”字上面是个“八”,表示违背,下面是个“厶”,所以,违背了私心就是“公”,不自私就是“公”。公平正义等这些词,首先是不能自私,只要一自私,就没有公平。这两个字真是简单明了又深刻。

古书,一般有一个奇妙的读法,要么从头开始读,要么从结尾开始读,比如,要想了解许慎编著《说文解字》的思路,我们就要先读第十五卷《叙》。既要看许慎原叙,也要看段玉裁的注释。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这句是说,上古,伏羲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足迹与大地的脉理。近,则取法自身;远,则取于他物。由是,创作了《易》中的八卦,用卦象垂示人之吉凶。其中,暗含着造字原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翻译过来就是:到了神农氏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由此,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及作伪的事儿也开始多起来了。(事情一多,就不利于结绳而治了。)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至黄帝时,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

百工以乂 (段注:乂,治也), 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段注:谓律己则贵德不贵文也)。

文字出现后,百业有定义,万物可明察,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即,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子运用文字工具,也可以施恩泽于百姓,并用文字约束自己,立德为本,不可自恃识文断字而博取爵禄。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作“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作“字”。“文”,表示事物的本然现象;“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这句其实是在解释书名为什么叫《说文解字》,后人总结仓颉造字的第一原则就是“依类象形”,也就是先有象形字,象形字叫作“文”;后来又按照“形声相益”,就是加上部首或声旁,创造了“字”。所以说,“文”是事物的本象,“字”是从本象孳乳生出来的。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作“书”。《说文解字注·三篇下·聿部》: (書) ,著也。从聿者声。 段注: 著于竹帛谓之书。 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上,字体各不相同。

仓颉具体是怎么造字的呢? f5iafYHE8iiZxrsdI8uGMt6VYbZiOlQ40nl8Gee64rHit+eyyE8NAXADHRUXkfT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