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结绳而治”,远古时代,人们遇到大事就会用绳子系一个大疙瘩加以记录,小事则系一个小疙瘩。后来才逐渐将这种系绳疙瘩的方式移植于文字,即结绳记事。所以《周易·系辞下》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就是在肯定“结绳说”是汉字的起源之一。比如我们现在常说的一个词,叫“纲纪”。首先,大家要知道什么叫“纲”,什么叫“纪”,纲和纪这两个字都在《说文解字》的“糸部”(也就是现在的绞丝旁),所以它代表绳子。什么叫纲纪?纲,就是垂下来的绳子。纪,就是绳子上打的结。两者的关系,就是线与点的关系,纲是线,纪是点。在没有文字的远古,人类就是靠点与线来记事的。那时虽然没有文字,但人们也要记录历史,靠什么呢?靠上古巫师超强的记忆力来说唱历史,一根“纲”可能代表出生,一根“纲”可能代表死亡,一根“纲”可能代表战争……然后在上面打结,就是“纪”。大事结个大疙瘩,小事结个小疙瘩。我们现在写文章要有“提纲”,也是说“纲”是文章的脉络和主旨。《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上·糸部》:
纲,网
(hóng)
也。从糸
(sī)
,冈声。
段注:
者,冠维也。引申之为凡维系之称。孔颖达云:
者,网之大绳。《商书》曰:若罔
(网)
在纲,有条而不紊。
《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上·糸部》:
纪,别丝也。从糸,己声。
段注:
丝缕之数有纪也。……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即,纲是渔网的大绳子,纪就是网上的结。
纲 篆文
纪 篆文
人类文明史上应该都有结绳的过往。年轻时读过一本令人震撼的美国历史小说,叫作《根》,写一个非洲原始部落16岁的少年肯特在森林中学习生存技能时被白人奴隶贩子抓走并带去了美洲大陆,所以,他对原始部族的记忆就停留在16岁的那一刻,然后就是美洲大陆上的百年家族繁衍,当他百年后的曾孙重返非洲大陆之时,非洲部族的说唱人开始说唱肯特的家族故事,这个故事戛然而止在肯特在森林里失踪的那一天……这个场景之所以令人震撼,是因为人类的历史,只要我们肯于追寻,就不会止于文字创造之初,在那之前,它也以一种恢宏的形式存在着,以一种结绳的方式、以一种说唱的方式、以一种神秘而执着的方式存在着!
也就是说,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画。当不同的符号组合被用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并形成系统时,原始文字就形成了。